APP下载

借助城镇化机遇促发展

2013-08-15刘攀

陶瓷 2013年7期
关键词:铜川机遇城镇化

■文/刘攀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川素有“陶瓷故都”之称,陶瓷工业是其传统产业之一,驰名中外的耀州窑窑场连续烧造史长达1200多年,陈炉镇至今还在继续生产。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举办中国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铜川陶瓷产业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发展,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陶瓷工业生产基地,但不管是与本地的水泥、煤炭等支柱产业相比,还是和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相比,其发展水平都还比较落后。近期,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政策,让铜川陶瓷产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抓手。

产业现状

铜川的陶瓷烧造原料如高岭土、陶瓷粘土、焦宝石、紫砂土等,储藏量均极为丰富。从已探明的储量看,全市耐火粘土储量居陕西省第一位,陶瓷粘土储量居全省第三位,陶土储量11亿吨,紫砂土储量2.65亿吨,且质量好、杂质少、工业利用率高。这是铜川发展陶瓷产业得天独厚的前提条件。

目前,全市共有规模陶瓷企业25家,其中,日用瓷生产企业5家,工艺瓷生产企业17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3家;拥有各类陶瓷生产线80条,其中,气烧梭式窑26条,隧道窑6条,马蹄窑、倒焰窑41条,辊道窑7条;主要产品种类有工业电瓷、日用瓷、工艺瓷、建筑瓷,年设计生产能力日用瓷5520万件,工艺瓷约200万件,建筑瓷1000万平方米,工业电瓷3000吨。

如今,铜川陶瓷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产业规模和效益都有了新的提高,但在产品种类、品牌、质量、总量和技术装备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国内先进产区的水平和规模。不少企业的生产工艺、主机、窑炉甚至还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有些企业虽然采用了先进的气烧梭式窑烧成技术,但产品品种单一,没有创新和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总之,产品质量较差、品牌缺乏、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规模效益低下、发展缓慢是铜川陶瓷产业的基本现状。

城镇化建设带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今年3月“两会”召开之后,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成为撬动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房地产、泛家居行业,将产生更为明显的有利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城镇化建设释放的市场需求,将会给持续低迷的陶瓷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一块可观的市场“蛋糕”。从长远看,陶瓷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乐观。正处于成长期和转型关键期的铜川陶瓷产业,更是在这次大潮中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有利条件,积极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打造品牌,从而进一步拓展市场,为将来做大做强打牢基础。

具体到铜川市,“十一五”期间,全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规划区面积由55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53%提高到61%。“十二五”期间,铜川市将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加快重点镇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使城镇化率达到70%,形成以城市和县城为中心、以工业园区和重点镇为支撑、以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这种局面为以本地域为主要目标市场的本土陶瓷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市场空间。

紧抓机遇 转型升级

独特的资源优势,难得的发展机遇,为铜川发展、壮大本土陶瓷产业带来了信心。令人欣喜的是,铜川有关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组织和陶瓷企业,均对此有了清晰认识。目前,铜川已经把做大做强陶瓷产业作为优化全市产业结构的着力点,不仅在财政、土地、税费、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更是根据国内外陶瓷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土陶瓷产业实际情况,引导行业进行产品定位和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建筑陶瓷、工业陶瓷、卫生陶瓷、工艺陶瓷,兼顾日用瓷和其他陶瓷,力争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使其发展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除了大力发展建筑环保陶瓷、工业电瓷、工艺陶瓷外,铜川还将围绕旅游产业,着力进行以耀州青瓷开发、创新、营销、旅游为一体的工艺陶瓷生产,把工艺陶瓷的发展与文物旅游的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开发工艺瓷新品种,打造“耀瓷”系列新品、精品,并建设专业化的陶瓷展销中心,大力宣传、展示和销售产品,力争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增加市场效益。

为充分发挥铜川在陶瓷产业发展的文化、资源、区位优势,更好承接东部陶瓷产业的西移北进,2011年,铜川规划建设了市级陶瓷产业工业园区——陈炉陶瓷工业园区。该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分两期进行建设。园区主要以发展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为主,兼顾日用瓷、工艺陶瓷等。预期一期建成后,可引进陶瓷企业40家,日生产陶瓷制品30万平方米,年产值可达到27亿元。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集陶瓷生产、商务洽谈、研发设计和耀州窑工艺陶瓷展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陶瓷工业园区,并打造成陕西省乃至西部知名的陶瓷产业基地。目前,园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有铜川宜兴古典陶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税收300万元。

我国陶瓷行业工业化时间较短,缺乏高端原创性,在起步发展阶段,通常以大产量、低端低价模式进入市场。如今,铜川陶瓷产业在这种模式下已走过了太长时间,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面对此次城镇化建设机遇,政府和企业应自发自动地紧抓不放,切实为改变产业面貌作出努力。否则,一旦错失机会,就会大大落后于行业发展步伐,在低端的泥潭里继续蹉跎。

猜你喜欢

铜川机遇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峥嵘岁月刻进党员灵魂——铜川耀州区这样上党课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旅游+”助推铜川全域旅游发展
家乡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