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2013-08-15王伟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王伟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42)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再到十八大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实现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2050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对此,本文以有关课题研究为依托,在深入调研我国推进两化融合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旨在为有关政府部门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推进两化融合的长效机制
在推进以两化融合发展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中,要抓紧研究建立符合行政体制改革方向、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协调体制。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一个地方应该只有一个信息化主管部门,建议明确各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上海市的经验值得借鉴。上海市成立了“信息化委员会”,并作为上海市政府的组成部门,具有较大的行政权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CIO在组织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美国出台了《电子政府法案》,规定在联邦政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内设立了一个联邦首席信息官(CIO)席位,以统筹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监督、执法等工作。建议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设立CIO职位,由各级政府部门副职兼任,分管信息化工作。[1]
同时,加大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力度,明确中央、地方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工作上的事权,加强对地方的业务指导。建立一套完善的部门协调机制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可以使信息化推进更加有效,同时能够避免由于重复建设而带来的浪费。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已经设立了信息办或信息中心,但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原因,这些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方面的职能还不完善,在具体工作中的协调能力非常有限,其他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工作中采取“各自为政”的现象还很普遍,信息化规划在约束这些职能部门行为方面还很无力。建议逐步确立各级政府部门信息化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政府的一把手或主管副职担任主席,召集各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或业务主管领导参加。信息化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商讨本地区、本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推进方面的重要事宜,协调跨部门事务。
2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环境
完善信息化发展、两化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紧密跟踪全球信息化发展进程,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深化开展信息化发展、两化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动态调整以推进两化融合为重点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制定或完善规划方案,保障资金,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按照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中部崛起以及有关国家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的部署,把信息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区域比较优势的平衡器和助推器;制定并完善集成电路、软件、基础电子产品、信息安全产品、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产业政策;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政策。[2]
在推进以两化融合发展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中,加快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妥善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废止之间的关系,制定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公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创造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适时修订和完善知识产权、电子证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研究和制定。
3 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信息化市场和现代产业的良性互动
在推进以两化深度融合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中,根据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快研究制定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积极引导非国有资本参与两化融合建设。要研究制定适应中小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金融政策,完善相关的财税政策;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资本退出机制。
同时,制定相关投融资政策,鼓励信息化应用市场和现代产业尤其是现代工业的相互拉动,以市场需求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市场,以二者形成的良性互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健康有序发展。信息化应用市场可以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能够拉动区域现代产业发展;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跨地区、跨行业两化融合应用市场的培育和开拓,实现通过市场来聚集产业、做大做强产业的目的。
4 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
加强政府引导,依托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两化融合建设项目,以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加快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体制和产业、产品等技术规范和标准,促进网络互联互通、系统互为操作和信息共享。加快制定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物品编码等基础信息的标准。加强信息化、两化融合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通过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来提升政务协同水平,进而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专题或专栏,统筹规划,逐步形成信息集成、资源共享、流程优化、业务协同、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体系。创新电子政务技术管理体制机制,要建设一批跨部门的应用系统,如统一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数据中心、政府门户网站等。各级政府部门不仅要系统地进行业务梳理,整理、规范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建立电子政务数据架构,提出对关联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而且要从提高政务协同水平出发,充分考虑纵向和横向关联部门的需求,建立政务信息目录、对接关联业务流程,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内外衔接、互联互通。这些对于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两化深度融合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中,要从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效率出发,整合社会监管部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资源;从提升公共服务便捷程度出发,整合、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和信息资源。要加强监管与服务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监管信息,简化审批、审核等办事手续,更好地为两化融合事业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各级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及时出台相关标准规范。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选择关联性强、信息共享迫切的领域优先进行整合,尽快取得经验和成效。要加强对政务信息资源中两化融合信息的分类管理,对涉密项目要合理部署信息安全措施。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推动政务信息共享,避免以安全保密为由阻碍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5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两化融合人才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是保证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建立一套层次分明、灵活多样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两化深度融合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建设能够得到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政府信息主管(CIO)是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政府CIO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现任政府CIO多是从信息技术岗位或其他非信息化领导岗位调任,知识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可以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对于前者,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对于后者,可以着重培养他们掌握信息化知识。因此,要使这些“一把手”树立信息化、两化融合意识,领会政府部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建议各级人事部门、党校、行政学院有计划地对各级“一把手”开展轮训。
目前,我国针对普通公务员的信息化培训多偏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今后应加强对两化融合领域专业知识的培训。建议各级人事部门制定公务员两化融合培训计划,邀请专家讲授信息化与政府部门业务的关联,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以及如何应对和两化融合发展中的问题等。
大学信息化相关专业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是未来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发展的生力军。有条件的大学要及时设立信息化研究生专业或研究方向,逐步完善信息化课程体系,采取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发展培养高级人才。■
[1]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EB/OL].http://tech.QQ.com.
[2]“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思路与目标前瞻研究[EB/OL].http://www.cio360.net/h/1784/350411-1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