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焦”针法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

2013-08-15罗本华韩景献于建春

天津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培元元气三焦

张 鑫 ,罗本华 ,蔡 攀 ,尚 磊 ,韩景献 ,于建春 ,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景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天津 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天津 300193;3.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4.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南宁 530001)

导师韩景献教授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说[1],认为三焦气化失司是衰老的根本原因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并确立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为突出燮理三焦的理念,将其更名为“三焦”针法。笔者将进一步阐述该针法燮理三焦,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的理论基础。

1 “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说

“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说是对衰老与老年病的全新诠释。首先,将三焦气化和衰老及老年病联系起来,并成为老年病的防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第二,三焦气化将五脏六腑联系在一起,是五行联系五脏的另一种联系方式,强调了中医的整体观和五脏六腑的动态联系。第三,提出了三焦气化是生命之本。三焦气化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路径通畅,才能保证人体健康无病。然而伴随着生命的进程,三焦气化功能日趋低下,无论任何一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均可致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不畅,从而内生风、火、湿、热诸邪及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日久脏腑功能减退,整体功能下降而出现衰老。这种失常的气化状态因而成为众多老年性疾病发生的根源,疾病的存在又进一步加重三焦气化失常,促进机体衰老。“三焦气化失司”正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诸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

基于对“三焦气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主张从调理三焦气化角度延缓衰老和防治老年病,由此确立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旨在疏调三焦、蠲化痰浊、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临床研究证实,该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显著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2],为突出燮理三焦的理念,将其更名为“三焦”针法。“益气调血,扶本培元”既是针法的原名,也是“三焦”针法通过燮理三焦以期达到的功效。

2 “三焦”针法的意义

“三焦”针法取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血海和外关,操作手法:膻中穴针尖顺任脉循行方向斜刺0.5~1寸(同身寸,下同),其余穴位直刺0.5~1寸。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每穴施捻转补法1min,血海施捻转泻法1 min,留针30 min。肝肾阴虚证加太溪,肝气郁滞证加太冲,心神不安证加神门。方中以膻中、中脘和气海调上中下三焦之气;以中脘、足三里和血海调益脾胃,补先天后天,扶本培元;以血海健脾理血,活血化瘀;以外关通调三焦之气。诸穴合用,共奏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功[3],广泛应用于各种老年病的防治。

2.1 调理三焦与生身气血 三焦“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根源于肾间命门,《难经·八难》曰:“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命门为“生命从无入有之门”[4],三焦无形,但却是人体从无形到有形的中间媒介,它将命门无形的生生之气输布于人体,滋生催化着人体后天之形质气血。《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无论先天之元气,还是后天之宗气、营气、卫气,皆赖三焦布化以奉生身。如清·妣上菴指出:“三焦者,总括乎一身,宗营卫三气所生,水道所出……脏腑无三焦,则内外之气区格而不通,决渎失职,水道壅闭,而六腑之用不全也。”故疏调三焦即调理一身之气血也。

2.1.1 达元气 元气是机体发育繁衍的根源,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鼓动人体器官,是通过三焦来实现的[5],三焦为通行元气的特别执行官。通过疏调三焦,使元气畅达输布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金匮要略》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使诸脏之气生生有由,化育既施,则气血冲和,人体安康。

2.1.2 行宗气 宗气行于三焦[6]。胸中气海之宗气,由自然界清气与谷气相合而成,上走息道,下至气街,皆以三焦为通路。喻家言云:“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胸中大气即为宗气,因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故宗气斡旋周身亦需三焦道路通畅乃能行事。疏利三焦调畅,则宗气贯心脉、行呼吸、通内外、斡旋周流一身之功能得以正常实现。

2.1.3 化营卫 《素问·痹论》言:“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素问·营卫生会》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气与卫气均来源于水谷精微。三焦是六腑之一,为“水谷之道路”。上焦“主内而不出”、中焦“主腐熟水谷”、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指出三焦具有出纳腐熟水谷的功能,故营气与卫气亦需要依赖三焦而产生。且《素问·营卫生会》言:“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三焦气化正常才能使营卫之气的化生输布盛畅无碍。

2.1.4 生血气 《灵枢·决气篇》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接受水谷,经腐熟摄取其中的精微,成为生成血液的根本材料。产生于中焦之营气进一步发挥化血的作用,《灵枢·邪客篇》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又《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三焦与这些脏腑共为“仓廪之本”,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疏利三焦调畅,使气血充和,则万病不生,衰老缓至。

2.2 “三焦”针法与人身气血

2.2.1 燮理三焦,益气调血 《难经·三十一难》云:上焦“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其治在脐下一寸”。指明了膈上、脐旁、脐下分别为上焦、中焦、下焦气化的司治部位,为三焦主持诸气的具体体现[7]。且三焦与任脉相通(《奇经八脉考》),故假任脉之穴以调其气,以治三焦气化失司导致的病变。故选取膻中、中脘、气海作为本针法燮理三焦的主穴。膻中,为机体的上气海,宗气汇聚之所;中脘,为中焦之气会,乃胃经经气聚集之处,通于水谷之海;气海为元气生发之所,《铜人》言之为“生气之海”。“三焦”针法以此三穴,并配以三焦经之络穴外关,燮理三焦气化,通调“水谷之道路”,以达元气、行宗气、化营卫、生血气。诸气合而充身为一身之气,故“三焦”针法可通过燮理三焦而使一身之气血条达和畅,使人体“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2.2.2 重调脾胃,奉养气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论》言:“脾胃之气伤,元气不能充,诸病所由生。”故为人体健康之本。且三焦升降周流,通利畅达又赖脾气舒和,因脾居中州,斡旋上下,灌溉四旁,为升降之枢纽[8]。李时珍指出:“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若脾气健运,则“能消能磨,流行三焦,营卫一转,诸症自平”(《本草纲目》卷十四)。因此“三焦”针法取中脘、足三里、血海来重调脾胃,奉养气血,并通利三焦。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统治一切脾胃之疾;血海为脾经腧穴,可健脾理血。以此三穴益气和中,使气血化源充足,升降有序,故五脏得润,先天得补,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2.2.3 调补下焦,扶本培元 元气为先天之精所化,是先天之本,《难经·八难》曰:“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三焦”针法取气海穴以疏利调摄下焦气机,生发元气,增强根本。而先天之精乃肾精,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物,还需靠三焦气化产生之气血所充养。故“三焦”针法亦通过益气调血来培补肾精元气,扶助人之根本。

2.2.4 先后同治,互资二天 三焦之“通行元气”与“水谷之道路”的功能贯通一气,为“气之所终始”,沟通了先天之“元气”和后天脾胃所化之“水谷之气”,也为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联系开辟了直接联通的道路[4]。两者均在三焦的主持之下运行,故燮理三焦气化,能使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三焦”针法先天后天同治,通过激发肾间动气来扶先天之元,以培后天之本;通过重调脾胃来扶后天之本,以培先天之元;并且以膻中、中脘、气海等穴疏利三焦,藉三焦为通道,元气自下而上运行,散布于胸中,以助后天之宗气;宗气自上而下分布,蓄积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使先天后天相互既济。

3 结语

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灵枢·本脏篇》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身而周于性命也。”人体之阴平阳秘、生化无穷,与气血和畅密切相关。“三焦”针法通过燮理三焦,以达到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功效;通过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也为三焦气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人体气化功能生生不息,将衰老致病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9],使人气脉畅通,得以无形无患,长生久视。

[1]韩景献.“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论[J].中医杂志,2008,49(3):200-202.

[2]胡起超,孙兆元,孟 媛,等.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40例[J].陕西中医,2010,31(3):343-344.

[3]于建春,韩鹦赢,成海燕,等.“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腧穴配伍思想探微[J].中国针灸,2011,31(9):814-816.

[4]黄 拓.象思维视野下的三焦学说[D].浙江: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

[5]于 洪,王 强.干燥综合征从三焦论治机制浅析[J].天津中医药,2007,24(4):313-314.

[6]胡定瑞.宗脉理论及其运用方式之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7]朱祥麟,朱寒阳.李时珍三焦理论发微[J].中医药文化,2011,6(4):9-13.

[8]张志敏,刁瑞萍.脾胃病治疗当分三焦辨证浅谈[J].天津中医药,2004,21(6):491-493.

[9]王雪华,于 越.三焦形质及其功能的现代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4(1):34-37.

猜你喜欢

培元元气三焦
元气清晨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幸福就是跟你走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The influence of wave surge force on surf-riding/broaching vulnerability criteria check*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