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科技金融合作的探讨
2013-08-15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陈佳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佳
科技金融主要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赵昌文先生首先对科技金融进行了定义,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系列金融工具、政策、制度与金融服务系统性与创新性的安排,为解决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参与主体是向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中介等,在融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金融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我国的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近年来逐步走向融合,在推进科技金融资源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结合不仅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现实选择,更是不断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它们的融合能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从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现实要求[2]。
江苏省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具备科技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本文将从江苏省在科技金融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两大方面进行研究,从而达到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实现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江苏省科技金融结合的现状
2011年9月,江苏省召开科技与金融工作洽谈会,与会部门就怎样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推动江苏经济成功转型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一直以来,为了实现科技创新战略更好的实施,江苏省积极参与国家建立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的工作,积极参与建设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区,促进投入方式的改革,丰富发展新型科技金融服务。
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速度较快,2010年江苏省投入840亿元进行研发,为生产总值的2.1%,全年科技专利达13.8万件,科技贡献率达54%,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58项,总共达到12.7亿元的投入,全省有68万人从事科技活动,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38万人,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总体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头较为迅猛。
2010年9月,江苏省在无锡市建立了第一个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农业银行无锡科技支行。它以科技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目标是争取三年内提供100多亿元的资金支持。到2012年为止,江苏省共有50家科技投融资机构,有9家主要服务科技企业的科技支行,全省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已超过200家,管理资金规模达400多亿元;而到2010年末,江苏省创业投资机构达到183家,资金规模为323亿元,可见两年间全省投资机构数量就增加了17家,资金规模增加了77多亿,发展较为快速[3]。金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很大程度就体现在创业投资上,这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推动企业的上市、促进区域资本发展、增强经济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作用。江苏省创业投资机构数量、投资项目、资金规模等核心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2 江苏省科技金融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政府为鼓励科技金融的发展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逐渐重视科技金融业务,金融中介服务有所兴起,但是江苏省科技金融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创新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政府对科技金融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江苏省的科技金融融资平台相对较为缺乏,没有专门面向科技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公共平台。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相关政策在考虑时的针对性不够,部门间缺乏有机衔接,对彼此政策都不是很了解,信息又不对称,部门之间有时因为缺乏必要的联系,所以会出现投入不足或重复投入同时存在的现象[4]。比如江苏省科技金融的财政支持就需要通过科技、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这样经过多个部门,信息又不对称,就会制约着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
2.2 政府对科技资金使用缺乏监督
存在不法人员利用政府政策和各方资金而采取不法手段骗取科技资金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些人认为政府想扶持高科技企业,因而对种子期、初创期等早期阶段的自主创新企业的资金支持数量比较多,而种子期、初创期技术大多处于酝酿与发展阶段,产品仍处于构思阶段,其中的科技含量不易界定,又没有产品原型,所以不法分子会找一些人员来创办企业,以此来获取政府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获取资金后便解散消失[5]。这样一来就会给政府和参与投资的机构带来很大损失,所以政府就需要对科技资金的使用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
2.3 商业银行缺乏针对性金融产品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因此,认识商业银行在支持江苏省科技型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完善就显得异常重要。江苏省各家银行在科技金融产品方面已有些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关针对性金融产品。江苏省银行等金融机构产品在创新方面缺乏个性,目前仅有共同的传统产品,如保理业务、银保合作产品、中小企业贷款等,产品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型企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需要,而现阶段大多金融产品是针对传统产业设计的,没有很好地适应科技型企业融资的特点。在支持科技型企业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江苏省商业银行支持科技金融过程出现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提供的产品种类有限、产品缺乏前瞻性等方面。现阶段有的产品很多处于试点中,商业银行很难向有不同需求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显然会影响科技金融结合所发挥的作用。
2.4 科技金融服务中介市场不完善
金融中介市场是指专门服务于科技成果发现、评估、转化的机构,在资金融通过程中在资金供求者之间起桥梁作用。江苏省的金融要素没有上海、北京和广东那般活跃,因此对外界的吸引力较弱。可以说江苏省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其具体表现在:首先,目前江苏省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还不健全,缺乏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机构,交易市场也不完善;其次,江苏省专门服务于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缺失,尽管这些年来江苏省融资担保市场发展比较快,而现阶段担保体系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资本,为了控制风险,融资担保所附条件会相对高,风险也较大,一旦出现差错,资金很难收回。
3 推进江苏省科技金融结合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应构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在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进程中,政府的作用显著。为了更好地促进江苏省科技金融的结合,省政府应该构建一个平台,发挥主管部门优势,促进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经常性联系。具体的可以由江苏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向有关各方提供最新的动态,需要融资或了解有关信息的企业以用户的形式加入,相关的金融机构以会员的形式申请加入这个平台,这样可以共享企业信息和相关金融资讯,减少了因为信息失误而导致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行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提高其运行效率。通过搭建这样的合作平台,达到向科技企业与金融企业各方提供最新动态的目的,并且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其中,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3.2 政府完善资金引导监督制度
良好的监管是科技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不法人员侵吞科技资金的现象,江苏政府需要完善资金引导监督制度。可以事先设定科技型企业的自有资金及其最低注册资金标准,同时规定这些企业需要经过申请,满足规定的资金要求,这样一来,使得重点科技领域由政府监督管理,另外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其他投资机构进入到此类科技企业的发展中,这样可以防止不法人员利用相关政策骗取资金。同时,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政府向科技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额度应当有一个合理的规定,既要确保一定的资金政策支持以带动其他投资进入,也要规避风险以尽量减小损失,并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资金投入生产和保障被不当使用的资金可以被追回。
3.3 金融机构完善科技金融产品的设计
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资金融通将继续以银行信贷为主,银行对科技金融的发展责任重大。但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应该因地制宜、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到江苏省各市经济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江苏省不同地区的特征、经济环境不同,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特色,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经营,从而提升支持科技金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银行机构应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创新工作机制、金融产品、服务方式等,根据不同科技型企业所处的阶段出台不同的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制定阶段性的服务方案,大力创新产品与模式。
2012年8月15日,中国第一家专注服务于科技创新产业的浦发硅谷银行在上海成立,专门针对高新企业高风险的状况,江苏省也应该尝试筹划建立该种银行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它区别于普通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服务,通过风险投资而非“三性”原则发放贷款,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资金匮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3.4 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
中介组织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桥梁,为政府、金融和科技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保证金融资本安全高效的运转,减少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风险,并且对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资成本等起着重要作用。金融中介功能主要表现在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专业服务于科技成果的中介金融服务机构的缺乏,使得金融服务的效率低下。针对中介体系的不健全问题,本文认为江苏省可以通过在苏南地区建立区域性交易市场,通过苏南,继而辐射全省。省市政府适当给予政策优惠,引导科技金融行业组建行业协会,吸引国内外优秀评估、会计、律师等中介机构,加快发展技术评估、产权代理、科技成果认证、技术交易等中介业务,为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结算,从而帮助科技投融资机构更好地把握风险。
[1]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陆岷峰.江苏在长三角金融中合适定位的新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4).
[3] 刘凤娟.科技金融及创业投资的发展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4).
[4] 李希义.我国金融科技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政策建议[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3).
[5] 林乐芬.银行科技金融创新现状分析——基于江苏八家银行的问卷调查[J].学海,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