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
2013-08-15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赵砚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砚
为了提高高职专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把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实施的一项重要环节,使得毕业设计成为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高职院校财经类学生毕业设计质量逐年下滑的现象,笔者选取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专业的2008、2009和2010三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条款主要涉及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写作及答辩等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专科生毕业设计的情况。
1 高职财经类学生毕业设计的调查情况与分析
1.1 选题思路狭窄,理论脱离实践
在接受调查的140名毕业生中,有89.3%的毕业生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教材或往届论文,只有10.7%的毕业生论文选题是通过社会实践调研获得。由于缺乏调研,毕业生在选题时思路打不开,很少能选出比较有新意的题目。一方面,过于依赖书本,例如“成本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这些内容在课本上已经讲解得非常清楚,很难写出新意。而且选这些题目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从书本上摘抄,通过简单的拼凑形成论文,与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学生选题切入点不够明确,题目宽泛,例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等,这些选题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较广,可以说连本科生和硕士生都不一定能独立完成,所以他们很难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无法完成一篇理想的论文。
1.2 选题重复,代表性差
由于选题思路狭窄,直接导致题目重复现象严重。在接受调查的140名毕业生中,有12.9%的学生写“应收账款管理”,有10.7%的学生写“存货管理”,有9.3%的学生写“盈利能力分析”,有8.6%的学生写“货币资金管理”,有6.4%的学生写“固定资产管理”, 有7.1%的学生写“税收筹划”,其他选题占45%。而近几年社会上出现很多热点论题,如“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个人所得税”、“营改增”、“利率调整”和“房地产调控”等等,被调研的学生中,居然没有一位财经类学生的选题与这些热门话题相关。学生们的选题仍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提不出一些新的独特观点,导致毕业论文质量降低。
1.3 研究思路老套,研究方法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在3届毕业设计写作中,有90%以上的毕业设计都是遵循着“公司介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的,这种思路简单明了,结构完整,但中规中矩,很难写出深度,很难提高论文的质量。同时,纯理论文章占5%,案例分析文章占92.1%,实证分析文章占2.9%。可以看出,目前财经类学生已基本摒弃了过去的理论研究方法,集中表现为案例研究,通过实例可以看出他们确实进行了实地调研,也收集了数据并进行了分析,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二是数据仅仅是简单的计算和罗列,没有进行整理。如果能够把他们调查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做成一定的模型,从而得出结论会更具有说服力。
1.4 格式不规范,抄袭严重
尽管在整个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中一直强调格式的重要性,但是论文指导过程中,甚至在打印定稿之后,仍然会发现毕业生的论文格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办公软件的运用不熟悉以及对论文格式的不重视等。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在受访的10名毕业生中,有4人承认从网上直接复制的,有2人承认直接用往届论文的,还有3人承认是抄袭课本上的内容,只有1人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学校三令五申严禁抄袭,但仍有部分同学置若罔闻,花在论文写作上的时间较少,论文质量不言而喻。
2 影响高职财经类毕业设计质量的原因
2.1 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制度的制定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硬性制度的约束,导致在实施过程中都流于形式。大多数学校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的实质要求比较低,一般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提交毕业设计,上交材料齐全,指导老师同意参加答辩,答辩成绩合格就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指导老师检查论文,重形式轻实质,很多都倾向于检查论文格式是否规范、答辩手续是否齐全等,对论文的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在答辩阶段,流于形式,全部通过,答辩成绩指导老师自定,缺乏客观性、公正性。正是缺乏严格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从而造成老师指导论文的随意性和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进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2 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课程都是根据教学计划来执行的,但是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里面安排的课程却有很多不足之处。以笔者所在院校财经类专业为例,学生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一些数学、英语、思修、经济和管理类课程,缺乏文献检索或写作技巧方面的理论和实训课程。根据过去指导论文的经验,很多学生撰写论文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如何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致使资料少,无法写出创新性的文章。而且,由于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的稀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多课程都缺乏实训课程,导致学生接触实践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自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2.3 教师精力和能力限制
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在学生论文指导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以笔者所在院校财经专业教师为例,教师不仅要完成基本工作量,还要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再加上每年至少要发表1~2篇校定三级论文,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在指导毕业设计时难以保证每位毕业生都能得到细心的指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目前该校存在经济管理类学生多、教师少的现状,每位专业教师至少要指导12名以上毕业生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另外,由于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及本身知识有限,对每一位毕业生的论文选题不可能都精通,而且要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全部指导工作,难度会很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当然难以保证。
2.4 学生自身因素制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专科生在校期间过分依赖老师,老师上课讲什么就学什么、做什么,老师让做笔记才知道做笔记,有的甚至上课讲的都没学懂,课外又缺乏自主学习,很少光顾图书馆,对经济管理类的书籍涉及较少,进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在撰写论文的时候,往往由于专业知识面较窄导致论文缺乏深度与新意。根据近几年的论文指导经验,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都较差。由于搜索资料的方式不对,导致学生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甚至把找到的资料直接粘贴到毕业设计中,导致论文思路混乱,结构不合理。很多同学连基本的写作格式都调节不好,老师在指导论文的时候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强调格式、修改不规范的格式,难以顾及论文的内容及创新。
3 提高高职财经类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
专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不仅有学生的原因,还有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提高专科生毕业设计质量,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改变现行的毕业设计写作模式
目前,我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写作模式为“选题—查阅文献—开题—整理资料—论文写作—定稿”。这种模式思路简单明了,结构完整,但过于老套,对所论述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难以让论文内容出新。因此,必须推行“查阅资料—题目初选—顶岗实习—重新定题—查阅资料—再筛选资料—论文写作—定稿”的实证分析模式,重点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运用实际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3.2 重构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导师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高职专科院校可以采用导师制。建议在一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来指导他的毕业设计。确定导师后,学生接下来的关于论文的文献资料搜集、选题、写作辅导等工作都由对应的导师来负责。在日常的联系中,一方面,导师可以借助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导师可以教会学生从小论文开始锻炼,只有学会写小论文,才能慢慢地掌握大论文的写作方法。因此,老师可以制定学期论文研究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每学期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个主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专题,进行课外学习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完成专题论文,作为学期论文上交,由导师评阅,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
3.3 构建渐进式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4+1+1”模式
所谓“4+1+1”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共计6个学期,前4个学期学生不仅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每位学生每学期还要完成一篇专题论文,第5个学期要进行专业调研和暑期调研,收集资料并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第6个学期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不断修改、完善选题及内容,从而完成毕业设计,经检查合格参加答辩。
这种培养模式下,前4个学期是基础,是高职院校专科生能否学到知识的关键阶段,学生能否写好论文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密切相关。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例如,会计专业可以适时邀请一些企业会计主管、学者或成功的企业家来学校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结合实际情况解读会计实务知识等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些实践研究前沿、热点难点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论文写作积累素材。第5学期是过渡,学生通过暑期下企业调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强项,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初定题目,把握好论文写作方向,防止理论脱离实践。第6学期是关键,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不断修改与完善论文。“4+1+1”模式共同构成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不断线的培养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环节中论文准备时间不充分的缺陷。
3.4 完善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运行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毕业设计亦是如此。在整个毕业设计指导和写作过程中应该有一整套的制度规范、约束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各种行为,包括老师和学生的权责划分、毕业设计规范、论文成绩评分及标准、答辩流程等。针对笔者所在院校会计专业目前缺乏统一的毕业设计规范及答辩流程等管理制度的现状,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由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办、论文指导老师、辅导员及毕业生构成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管理体系和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例如,答辩时可以邀请实习企业的管理层参加答辩,要求他们对学生的调查内容以及数据都进行核对,并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毕业设计的数据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样才能杜绝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只是一种“走过场”的现象。
[1] 韩林静.应用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J].会计之友,2011(3).
[2] 俞军.高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0(6).
[3] 陆翠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