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优势理论视野下的新疆游牧经济发展①

2013-08-15新疆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周亚成

中国商论 2013年24期
关键词:游牧民族游牧畜产品

新疆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周亚成

新疆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传统经济生产方式是草原游牧业。新疆游牧民族为草原生态均衡贡献巨大,长期以来也为城乡居民的肉乳食品安全消费提供了保障。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新疆游牧经济的发展既关乎草原生态的保护,也关系到各民族经济的发展。

1 新疆游牧经济比较优势

自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后,这一理论经过不断演化,出现了相关的“比较优势陷阱”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竞争优势理论”等。依据这些理论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新疆游牧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陷阱及比较优势如何转向竞争优势。

1.1 新疆游牧经济的草原资源禀赋

比较优势的主旨指一个国家、一种产业相比较于其他国家和产业表现出来的优势。新疆游牧经济最明显的优势是草场资源优势。新疆的草原共有80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5%左右,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3%,名列全国第二,是我国的五大牧场之一。新疆草原类型多样,包括山地草原、平原草原、湖区草原、湿地草原、荒漠草原。牧草包括禾本科、豆科植物,草质肥美,营养价值高。世界上栽培的主要牧草,在新疆都有野生存在。新疆自然草原资源禀赋,为游牧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2 厚重的游牧生产经验优势

新疆游牧民族长期从事游牧畜牧业生产,积累了草场、放牧、牲畜培育与管理、畜产品加工的多重经验,保证了游牧生产的长久延续。如:游牧民族根据季节的变化,把草场分为冬、春、夏、秋四季牧场,按季节轮牧,有利于牧草的充分利用以及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在游牧转场中,牧民探寻出转场专门的、固定的、最佳的牧道,既顾及到长途跋涉中牲畜的食草、饮水、行走安全,也考虑到防范大量牲畜转场造成的对草地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牲畜的品种培育是畜牧业的重要环节,游牧民族很早就重视各类畜群的品种培育,如:哈萨克族培育出哈萨克马、哈萨克牛等地方优良品种。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牲畜,形成了毛、皮、肉、乳等畜产品加工的整套办法和经验。游牧民族对变幻莫测的草原的把握、对各类牲畜习性的了解、对畜产品的深度利用等构成了他们游牧经验知识的博大,毋庸置疑地成为他们特有的优势。

1.3 循环经济优势

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绿色经济,讲求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以低消耗获得高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以适当规模的生产减少排放物,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和废弃物的资源化,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新疆游牧经济带有明显的循环经济特征。第一,游牧方式是有效利用草场资源的最佳方式,如:四季轮牧,保证了草场的休养生息;适度放牧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抑制杂草、毒草的产生;牲畜的粪便是牧场天然的肥料,滋养牧草的生长。并且游牧经济以利用牧草为主,不开采挖掘和开垦,牲畜排放物反作用于草场,使草场资源被反复、循环利用。第二,游牧生产中,牛、马、羊、驼都以放养为主,牲畜不断行走,不仅肉质劲道,而且受污染小。在新疆,人们常说“草原上的牛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良好的生产环境,使游牧民族生产的肉类、乳类普遍品质好,天然、绿色,赢得很高的声誉,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社会效益显著。第三,由于游牧民族经常搬迁,为便于迁徙,牧民的家庭生活用品达到最简约化,在物品消费上不存在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问题。如毡房、蒙古包中的地毯既是睡觉休息之处,也是饮食、招待客人之地。游牧经济遵循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经济生产与社会效益的一致。

1.4 制度政策优势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新疆各行各业有了较快发展。新疆各级畜牧部门围绕着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推进传统畜牧业的改造与现代畜牧业的开拓,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疆牧区的“富民兴牧” 、“定居兴牧”的民生工程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不断健全的动物防疫体系,使牧民的生活、生产得到很大改善。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部门对牧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及制度政策的实施,从宏观至微观为游牧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 新疆游牧经济比较优势陷阱

一般意义的比较优势陷阱,是指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结果处于不利地位,落入比较利益陷阱,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新疆游牧经济中的比较优势陷阱主要表现在草场资源退化、产业单一及其低收入。

2.1 草场资源退化陷阱

新疆游牧区域面积广阔的天然草场是游牧民族生存的根本,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游牧人。近年来,在这一资源优势的背后,是草原牧草资源的严重退化,草原沙化、荒漠化,优质牧草品种减少,牧草覆盖率、生长长度降低。草原虫害、鼠害、风雪灾害侵蚀着草原。人为因素也破坏着草原生态,如乱垦乱伐,挖掘开采等。同时与草原为伴的游牧民族游牧生产方式的改变,比如流动性的减弱,牧草更新变慢,所需要的营养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也导致草原生态的失衡。草场资源的退化,严重影响着游牧民族经济的发展。

2.2 产业单一陷阱

新疆游牧民族主要从事游牧畜牧业生产。从20世纪80年代新疆游牧民族逐步实现定居后,在从事游牧畜牧业的同时,也开始进行种植业、商业、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生产,但作为成熟产业的畜牧业,仍然是游牧民族经济来源的主渠道和家庭收入的支撑。长期以来,草场资源的丰富造成游牧民族对游牧生产的依赖性,单一的产业成为游牧民族经济发展、收入受限的陷阱。如:游牧业生产周期长、产值低,易受灾害,使牧民在游牧经济中屡屡受挫,大多数的牧民靠牛、羊根本不可能致富,牧民经济收入受到限制。单一的产业,也不利于防止自然灾害风险,一旦发生灾害,牧民生产和生活就会受到极大影响,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补充。

2.3 低收入陷阱

经济研究表明,大部分国家在生产方式从农业向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变迁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转型障碍。理论界用发展陷阱来表述这种转型困境,分别是贫困陷阱(或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福利陷阱。“低收入陷阱”多指在农业生产方式下,收入低造成的发展陷阱。新疆游牧经济处于农业经济阶段,牧民收入不高。其结果是:第一,牧民生活条件难以改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第二,与其他产业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使牧民越来越边缘化。

3 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如何使新疆游牧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得以延续和发挥,避免和跨越发展中的陷阱?游牧经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是重要方式和途径。竞争理论是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也被称为“钻石理论”。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第一,生产要素;第二,需求条件;第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第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对于新疆游牧经济来说,这四个要素关系的统一与协调,是增强游牧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实现游牧经济跨越发展障碍的条件。

3.1 草原生态保护

草原生态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制度、法律、法规的硬性保护,也需要技术层面的软保护,更需要牧民的常保护。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有着保护草原的天然情感和保护草原的具体做法,这些做法是长期游牧的经验积累,对草原保护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保护草原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保护游牧生产方式,依靠流动的牲畜起到对草原机体的保护和无害化的保护。在草原退化和牧民收入低的境况下,应通过对牧区各地草原载畜量的评估,限量生产,牧民收入不足部分依靠国家财政,予以充量补贴,即带薪放牧。这样既能提高牧民的收入,也能使牧民把草原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从而跨越发展陷阱。

3.2 畜产品的绿色生产

在畜牧业生产中,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畜产品被称为绿色畜产品,包括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新疆游牧民族的传统游牧生产是自然放牧过程,畜产品纯天然、无公害。现在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牧民也开始使用饲料和兽药。在众多牌子的饲料和兽药中,一些饲料添加剂过高,有时因种种原因牧民超标使用兽药,影响了畜产品质量。虽然从总体看来新疆牧区生产的畜产品很受市场的欢迎,但要长久保持绿色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第一,必须提高广大牧民的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上把住畜产品安全关;第二,加强对饲料和兽药的监管、检验和监测,加快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监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防疫物资保障及其技术支撑。

3.3 新型产业发展

新疆游牧畜牧业生产了丰富的衍生品,如肉、乳、皮、毛、草等,但在新疆牧区,相关产业少而弱,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不足,龙头企业少,品牌少,畜产品原材料通常都以较低的价格直接输出,影响了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牧民收入的增加。游牧畜牧业能否摆脱收入陷阱的关键点在于技术能否不断创新、产业能否不断升级。因此对牧区和牧民来说,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发展新型产业,不但可以促进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增加牧民收入,也是实现游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3.4 游牧经济的绿海战略

企业生存与发展战略出现过“黑海战略”:是一个完全没有规律的残酷竞争、你死我活的世界;“红海战略”:企业竞争极端激烈,血腥竞争所形成“红海”;“蓝海战略”最早是由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在《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蓝海战略是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的企业战略。当今社会,红海战略仍占市场大部分份额,而以创意为特色的蓝海正在不断成长。游牧经济虽然不是企业,但作为一种产业或行业,在发展战略中与企业有着共性。新疆游牧经济的发展,从战略上讲既不是血腥的红海战略,也不应是完全以寻求新市场为主的蓝海战略,而应当是结合本地实际的绿海战略,即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导向、生产绿色畜产品为目的、不断开发新产业的战略。在充分保护、利用资源优势、游牧生产方式优势中,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实现游牧业的竞争优势。

[1]丁国浩.比较优势理论视阈中的我国产业发展关系论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6).

[2]付臣琪.谈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陷阱[J].现代径济信息,2012(18).

[3]钱运春.经济发展与陷阱跨越: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

[4]林毅夫.中国怎样从“中等收入陷阱”突围[J].理论学习,2012(11).

[5]王建军,吴海民.“蓝海战略”的经济学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猜你喜欢

游牧民族游牧畜产品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都市游牧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西夏游牧经济的几个问题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西北游牧文化对春秋青铜带钩的影响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