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2013-08-15唐厚学
唐厚学
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在实践上能有效改变这一状态。
一、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教学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依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容易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探索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教师要设法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我发现,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另外,融洽师生关系还应重视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之于人的认知,是一种强大的内动力,它推动人去积极思考和创造。创设教学情境就要强调师生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学生,他们丰富生动的情感世界决定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及时使用肯定评价性语言。当今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只要我们对学生多留意,多帮助,多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就随处可见。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教学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因素,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学生就能积极地阅读、思考、讨论,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
二、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优化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当全时空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变死学为活学,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等,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尽管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
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考虑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一定采用某种单一的方法,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灵活加以应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其注入新鲜活力,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望,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不断在自我实现上超越自我。希望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于语文教学改革,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师生共享学习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