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2013-08-15杜建慧郭万群
杜建慧,郭万群
(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全国高校也在不断地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种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驱动,面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社会需求,是面向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需求,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专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服务,培养学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进行专业学习并能用英语从事今后的工作,在自己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同时能拓展其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沟通、合作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工作之中.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找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改革培养模式,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内容改革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
探索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是关键.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也在深化,高校纷纷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压缩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学时,同时,我国高校学生入学英语水平不断提升.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依托教学(CBI)的理念广泛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CBI不仅成为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原则.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基于学生兴趣和专业学习需求的重要意义,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分类、分级、分层次的教学方式,除了基础阶段开设综合课、视听说课等大学英语核心课程外,在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还为学生开设有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等语言提高课程以及各种ESP(English for Spectial Purposes)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改革工程的深入,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慕课(MOOCs)发展迅猛,国内高校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国内外优质课程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1].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2],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发展,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和教学内容的深度改革.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内容已经从传统单一的印刷图书(教材)转变为立体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在媒体形式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师生都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共建之中,现代教学媒体作为一种表现工具,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学内容[3].
2 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所以,大学英语作为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定位必须是为高校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服务.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信息化、英语国际化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育应该定位在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tial Purposes)上[4].根据分类分层次教学原则,围绕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实施以ESP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既要加强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ESP之间的交叉融合,又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深度整合.将MOOCs(慕课)课程理念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凝练和固化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2.1 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指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门类及活动,确定学分和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探索个性化、多元化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围绕本校学科的专业特色建设和发展定位,通过对需求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按照本校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规划,确立校本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分类、分层次、分级教学是近二三十年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为基础,根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系统的改革,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在全国高校大学英语界出现的ESP教学热反映了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开展以ESP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适时”的抉择.
联系中原工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际,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分类、分级教学原则,围绕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定位,设置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必须坚持“四个结合”:①专业学习与个人发展相结合;②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③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④EGP、ESP与通识教育英语EGE(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深度融合.课程设置过程中需重点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既要反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要求,又要充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在个人兴趣、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2)在课程性质方面,既要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学校对大学英语课程学分压缩的现实,确保各类学生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必修课,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通识课(选修模块),重点开设各类EGE和ESP课程,在大学英语必修前提下,给学生更多选择权[5],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
(3)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大学英语课程学时压缩,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课外学习,特别是网络自主学习.
(4)进一步更新观念,处理好EGP和ESP课程之间的关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门用途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搭建科学、合理、系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突出校本特色,确保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确保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2.2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模式,大学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MOOCs课程理念推动了新媒介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发展,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学习,也可以使用手机、iPad等新媒介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开放教学资源.新媒介条件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应该更好地服务于这种主流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现代教学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打破传统的以纸质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除了开发校本特色教材、选用其他优质教材,还要建设立体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中对真实语言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的需求,满足多模态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跨文化交流需求.
近年来,高校纷纷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条件,不仅普及了多媒体课堂教学,而且加强了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整合具有校本课程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不仅保障了新媒介条件下多媒体、多模态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真实的、有意义的英语学习,满足了交互式英语教学的需求,还极大地丰富了大学英语课程文化及校园文化.
2.3 高效率的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主体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也包括学生,更离不开教学管理者的参与.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教师、学生、管理者“三个主体”,而且,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管理者这个主体的作用不可低估,有时候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离不开管理者的重视和参与.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管理者主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高等教育各级各类行政主管,也包括大学英语教学部门主管,甚至还包括教育部、各省(市)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机构.这些管理者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理解、支持和付出,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除了上述主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学校各专业学院、学生处和团委等职能部门主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为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大学外语部或外国语学院)必须加强与学校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的交流互动,保障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2.4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原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2011年获得河南省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学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从服务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内涵建设的大局出发,推动教学团队的“四化”,即:教学团队理念化、教学理念行动化、教学行动研究化、教学研究成果化.
中原工学院通过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保障团队健康发展:①通过培训与学术交流,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提升了团队整体理论水平;②通过以项目为载体的教改、教研,推动团队合作.通过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一批标志性教改教研成果,发表了一批高水平教改论文,主编并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校本特色专门用途英语教材.
中原工学院坚持教改、教研、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的团队建设思路,以本校在研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等高层次项目为驱动,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定期开展树标兵、强师能的“精彩一课”观摩教学比赛,引导广大教师将观摩教学与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教学组织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我们对现有大学英语教学机构进行了优化重组,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包括:基础英语教学部、中外合作项目外语教学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部.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处于一个从EGP到ESP的转型时期,急需一支具有ESP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随着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职业转型的挑战,不仅要讲授传统的语言技能课,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需求给学生开设职场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但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ESP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或举措,大多数英语教师对专门用途英语有畏难情绪,不愿转型,而且由于“双师型”师资在学科专业归属、职称晋升等方面缺乏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致使合格的ESP师资严重匮乏.学校可以通过到专业学院听课、为专业课外籍专家助课、到名校进修、到国外高校访修、提高ESP师资待遇等,有效地改善ESP师资匮乏的现状,使大学英语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
3 结 语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不断改革,特别是对学分学时的大幅压缩,大学英语课程在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中的地位普遍被削弱.与此同时,对大学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期望却有增无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尽可能地争取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服务.
[1]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R].北京:2011年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主旨发言,2011.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郭万群.论间性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与研究——兼论外语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J].外语电化教学,2013(1):21-26.
[4]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中国外语,2012(1):10-15.
[5]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8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