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2013-08-15高淑凤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惰性学习动机外语

◆高淑凤

(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自我国大学英语改革以来,合作型学习引起广大外语老师的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型学习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渐盛行。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合作学习条件下的个体惰性。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合作没有竞争,就会出现“学习惰性心理”(即人们在群体中容易推卸工作及责任);而没有合作,只有竞争的个体学习不但引发学生的高焦虑度,而且会失去更多的学习机会。如何能避免教学中的“学习惰性心理”,同时又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程度呢?新型的互动合作学习模式为解决“外语学习焦虑”和“学习惰性心理”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产生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入竞争的契机和原动力。因此,大学英语合作学习就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学习者之间展开英语交流和竞争,主动地调动和选择记忆中的信息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达到更深层次的意义理解,发展创新思维能力。那么,该如何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呢?

一、师生角色定位

传统的学习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主导,以“传道授业”为主,向学灌输知识。大学英语教学遵循一种单一的线性的教学方法。以读写课程为例,首先是课文背景介绍,然后“分解各段”,以“生词讲解”“句型操练”和“语言点”为重点,而对于篇章结构所体现的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往往被忽视,学生被动地学习,机械地记忆,只会简单的句型的堆砌。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走出对老师的依赖,走向学生间的互相依赖。学生在一定的学习背景下借助于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尤其是几乎在同一水平上的同伴的帮助,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输入,不断地填补差距,获得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在这里,老师成了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成为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二、以学定教的教学运作模式

合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注重大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应用和提高,通过在实践中实现意义的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因此,在教学运作中采取以学定教的模式。

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语言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开展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形式,例如,任务小组,项目小组,兴趣小组,研究小组,友谊小组等多种的合作模式。其目的是还学生学习自主权,增加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机会和促进语言的语际交流为目标。例如,在阅读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任务小组的阅读形式。我们事先可以把阅读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不同的小组来讨论。再按照学生的同一认知水平来分组,让他们就同一话题来讨论。这样就使得不同小组就同一问题做出不同讨论,实现了组间的交流与合作;而组内的合作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效地降低了外语学习焦虑感。同时,组外的竞争就好比给学生提供了一块竞技的领域,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以探究型或发现型学习模式为主要特征。当教师成为教学舞台的幕后导演,即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后,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1)激发学生内隐的学习动机,将学生的有意识学习变为自觉和无意识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学习不再是强制性的行为,学习效果也不再追求可显的和可控的效果。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加以引导;

(2)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发学习者发散式、创新式思维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的线性的同步过程了。而是引导学生沿着自己倾向的学习方式,完成对意义的建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建构意义的能力;

(3)教师不再是终极答案的给定者,而是开放型问题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多解方法、多种评判答案标准的提供者。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就能给出千真万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

三、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借助外在的力量,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我们改革传统的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测量对象的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单一的状况,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体系,即改变目前评价主体仅为教师的局面,建立以学生自评为主的师评、学生自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合作激励体系。在这个合作激励结构中,激励对象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因为合作目标结构不但能促进增强个体成员的接纳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机制既不会引发学习焦虑感,又有效地防止了“学习惰性心理”。

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减少了学习惰性心理,同时提供了和谐的会话交流环境。组内同伴会充分尊重同学的感受,即使是差生也不会体验来自集体的负面压力,使外语学习焦虑度保持在适量水准。

[1]庄智象,黄卫.试论大学英语教材立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外语界,2003,(6).

[2]陈琦.认知结构理论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1).

[3]曾琦.学会合作:青少年合作学习指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4]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1996,(4).

猜你喜欢

惰性学习动机外语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基于惰性基质燃料PWR嬗变技术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