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美工制作》课程改革为例

2013-08-15◆郝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5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教学质量高职

◆郝 颖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的颁布,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探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经验,高职教育改革经历了从宏观发展(全国、省市地区院校布局)到中观(高职学院、高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微观(每门课程与每位教师)发展的完整过程。这其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微观层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随着高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与实践界均逐步认识到,高职教育一切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无论是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中才能得到体现。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来自于教师、学生、管理以及历史沿革等各方面的原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亟待教育者寻找解决策略。

一、提高高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系统中,高职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且以此显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特色。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不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彰显职业教育的意义。因此,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也是高职专业建设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研究课题。多角度、多维度、客观分析提高高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质量的困境且寻找相关解决策略对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高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质量的困难分析(以学前教育专业《美工制作》课程为例)

提高高职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直以来众多高职教育研究者也包括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但客观存在的许多不利因素,成为这一质量工程的绊脚石。这些不利因素使得高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困难重重。

《美工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为该专业学生未来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技能训练。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美工制作知识和技能,为胜任今后的美工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从事手工制作活动和教玩具的制作打下基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进行综合宣传活动、艺术创作活动、环境创设活动的实际能力。由于来自教师、学生的各种原因,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困难,客观分析阻碍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是探寻解决策略的重要前提。

1.来自教师的不利因素

来自专业技能课教师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过硬,但专业技能不强,即便一些教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不能做到很好的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融合,存在课堂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高职教师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扎实、过硬的。但由于大多数教师的从高校学习到高校执教的个人成长经历,从而导致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高职专业技能课程存在专业技能学习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的普遍现象。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课教师的薄弱环节。

此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急于提高教学质量,一味设置高难度学习项目,而忽略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另一部分教师由于头脑中存在对高职学生的偏见,低估了学生们的实际能力,因此降低学习难度与强度,也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地位。随着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快速壮大,相应带来了教师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现有的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能力与职教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高职院校能不能为当今社会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2.来自学生的不利因素

来自学生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于《美工制作》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与不足。其中,优势表现为绝大多数学生有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且多数学生态度认真,踏实肯干。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认真的完成基本课业要求。同时,来自学生的不利因素也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具有较高水平的突破。一件美工作品的完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从而准确表现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结构比例等元素。因此,这里的学情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且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够,多数学生不具备运用美术技巧展现美工作品精髓的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局限性使得一些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提供的创作素材,上升空间有限,鲜有精品出现。

三、提高高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解析

当前,新的教育观念更强调教师要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工制作》课程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它具有理论性、实操性和师范性等特点。为了突出高职特色,强化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该课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在大量的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掌握美工制作的原理、方法、技巧等。从而塑造岗位能力,增长职业智慧。

1.科学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合理配套相关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并不是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很多课程的开展需要一些先修课程作为铺垫,从而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是系统的、规范的。以《美工制作》课程为例,该门课程在开设之前,学生应先学习《美术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在具备了基本的美术表现能力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美工制作能力的训练,这无疑会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的系部单位应注重科学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这一工作环节,认真做好支撑专业技能的系列课程分析工作,合理配套相关基础课程。

2.重视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完善教法与学法的结合

围绕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及课程设计理念,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施应重视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进一步完善教法与学法的结合。

(1)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注重教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处于缺乏实操技能的状况,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岗位实践和技能培训,使教师做到要求学生会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层。为此,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专业对口岗位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多种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社会第一线了解岗位需求和信息,同时与用人单位合作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真题真做”“项目实施”等活动方式,促进技能课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封闭、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岗位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专业技能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练习法、操作法、总结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且还应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此外,教师针对来自学生的不利因素,还应采用鼓励法、榜样法、小组合作法、强化训练法等教学技巧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上这些具体做法主要针对学情的不足而开展,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美工制作》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美工知识要点及造型规律的讲解和美工作品制作技巧、方法的演示与指导。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准备大量鲜活、生动的美工作品实物用以进行展示,给学生直观、鲜明的感性认识,从而确保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在此,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法学习方法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布鲁纳强调直觉思维,他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仔细规定好了的步骤,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或图象性的,它的形成过程一般不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信息文字。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想边做。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法上的手眼脑协调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兴趣是学生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师教学关系密切,教师应重点关注如何使学习活动充满乐趣。首先,教师应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选择或编写系统的、有趣的、能逐步掌握的教材、参考资料等。其次,教师应积极提高教学水平,客观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教学内容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困难,要使学生在挑战中激起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觉得饶有兴味,学习兴趣也会日益浓厚。

专业技能课程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到操作的全过程中。在个人或小组式的技能实操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针对《美工制作》课程教师应强调学生注意掌握知识要点及作品造型规律,并在其基础上动手实践。学生在制作美工作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能举一反三,大胆创新,防止一味地模仿,让手工制作的活动真正成为手眼脑协调并用的有趣的创造活动。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立便利、完善的教学条件

为了保证专业技能课程的顺利实施,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创造便捷、完善的教学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美工制作》课程依托于学前教育综合实训室的建立与完善、系部提供美工制作工具与材料、设置校级美工作品展示橱窗、校图书馆提供的图书资料、校外实训基地(幼儿园、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建立协作关系)等教学条件,最大限度保证该课程的顺利实施。

4.重视作业设计环节,在强化中提高、巩固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课程的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进一步完善。本着鼓励创新、分单元多个作品成绩评定、班级和校级展示、小组和班级评议、个人独立和小组合作完成等多项原则,最终形成独立、成型的美工作品。作业环节的设定使学生的美工制作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教学效果明显。

作业完成之后的教师点评和同学分享环节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在高校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有作业环节,但往往忽略了点评,学生只知道作业的成绩,却不知好在哪里,错又在哪里。教师点评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是否已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而同学分享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客观的评价,在分享他人的优点与不足的同时,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也得到了丰富,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在分享中得到了进一步营造。

5.严肃考试环节,科学、灵活地制定考核方案

《美工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它具有理论性、实操性相结合的特点。为了突出高职特色,强化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科学、合理的制定考试方案至关重要。

(1)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考试方案是严肃考试环节的指导思想

《美工制作》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美术手工作品的制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在大量的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掌握美工制作的原理、方法、技巧等。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应注重实际制作能力的检验与检查。最终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成绩各占50%,平时与期末并重。

(2)设计思路以及执行计划使考试方案具有可行性

教学过程中的多个独立单元分别拥有作品的成绩,共同构成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期末考查,由教师规定作品内容选项,学生自由选择制作作品,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从而达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科学、有效的结合。

(3)认真做好考试改革总结

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考试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学校对考试改革的鼓励促使教师致力于课程建设的探索,这无疑对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发挥了导向作用,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美工制作》课程的考试,实际操作成绩与期末考查成绩各占50%,实践与理论并重。这一要求使学生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堂课,竭尽所能掌握每一个单元的美工作品的制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平常不认真,考试搞突击”这一学习陋习。其次,考试改革的内容涉及在期末考查部分,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创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大大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团队合作,并在准备与完成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和创作过程的快乐,从而进一步产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再次,考试由于脱离了课本的死知识,注重美工制作综合能力的考核,无形之中就加深了考核的难度,学生在准备考试期间要经常性地与老师沟通,把握设计与创作的高水平,一方面这是一个难得的再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融洽。

[1]王爱文.提高高职院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2]王德春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教学质量高职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