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辅导员工作中的教育职能——基于有效性发挥的视角

2013-08-15陆奕焕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5期
关键词:职能辅导员政治

◆陆奕焕(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

一、辅导员工作职能演变历程的简要概括

辅导员制度在新中国高校史中可谓悠久,可追溯到1953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率先提出并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即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半脱产”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创了所谓的“双肩挑”模式。1965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即辅导学生的政治行为与政治活动,使得学生也能成为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这时期辅导员的职能和角色比较单一,即教育,且仅限于政治教育。这应该就是辅导员为什么要加上“政治”两个字的根本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调整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这个大形势在客观上促使了辅导员角色政治功能的淡化,使之从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转变成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能也随之演变。

(1)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高考扩招使得大量适龄学生涌入大学,客观上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压力;此外,大学实行的学分制以及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得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受到冲击,班集体观念随之淡化,传统的集中管理模式遭遇到挑战,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学业指导的重任落到了辅导员的肩上;

(2)多样化的家庭环境拓展了辅导员工作内容。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的经济困难家庭,大大地增加了辅导员 “奖、勤、助、贷、减”等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计划生育政策塑造的独生子女家庭、打工一族带来的流动家庭以及婚姻问题导致的单亲家庭等,让辅导员不得不对学生们的心理问题给予调试引导;

(3)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法治目标的确立,让年轻的一代更具有民主与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唤醒的他们更渴望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得到平等的对待与参与,这客观上冲击了辅导员传统的管理权威,不得不树立服务意识,在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中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4)高考扩招还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变成了就业困难群体之一。这不仅给应届毕业生带来心理压力,也给大一新生带来就业担忧问题,客观上给辅导员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压力。

以上种种变化,其所引发产生的高校工作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落到辅导员肩上,涉及学生管理、学业指导、心理调试、就业指导等,这些已大大超越了政治教育的内容,延伸到了管理和服务方面;在工作目标上也不再只是政治观念与政治行为的辅导,而是拓展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正因此,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2004年中央16号文以及2006年教育部的24号文更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至此,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完成了从单一到多元化的演变,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教育、管理、服务三大职能并存的局面。

二、教育:辅导员工作应有的核心职能

时下流传着这么一句描述辅导员工作状态的话,叫“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言下之意是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多,思想教育被忽略了,难以有效进行。这些事务工作主要以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形式出现,致使不少辅导员认为服务或管理才是最核心的工作,教育职能就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完全没意识到教育职能蕴含于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没深刻体会到教育才应该是学生工作的核心职能和灵魂。

第一,从辅导员制度的创设初衷看,教育就是它的根本使命。在制度创建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后,辅导员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虽然受到了时代发展的冲击,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它在学生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因为这是关系着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关系到党的领导的根本问题,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这项工作都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

第二,从高校教育目的来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在这层面而言,学校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助益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作为高校这个学术共同体组成部分的学生工作自然也不例外,辅导员在工作上处理的并不只是单纯解决事务问题,而是透过事件的处理来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得广大的第二课堂也承载教育的职能,成为育人的宽阔平台。

第三,在某种程度上,辅导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解决也须通过教育方式。在生理年龄上,大多数大学生是成年人,但在心理年龄上,他们的心智都正处于向成熟的过渡期,学生们不管在专业学习、人际交往、安全保护,抑或是思想认识等问题的产生都与此相关。若辅导员能未雨绸缪,在问题发生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引导。那么,许多问题将可避免发生,或能让学生懂得有效地处理。

由上观之,在辅导员的工作视野里是没有纯粹的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教育工作,都承载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成长成才教育,正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离开了教育这个灵魂,辅导员作为学生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特有工作价值将无法体现,从而使其失去工作成就感。

三、如何在实务中有效地发挥教育职能的作用

既然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职能,只有它才能有效地彰显辅导员的真正价值。下面,我们就辅导员工作的教育职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性发挥进行探讨。

(一)狠抓两大建设,夯实思想教育基础

1.队伍建设

辅导员要有效地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需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第一,班级干部。按照教育部24号文规定,每个辅导员负责的大学生是200人,事实上,实务中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人数远大于这个数字,这决定了辅导员难以一对一地直面学生的问题。辅导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不必要事务性工作的产生,就得用心抓好班干队伍,在选拔、培训方面多下功夫,让他们能尽快地融入角色,并能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主动地开展工作。

第二,党员群体。党员都是一群有着较高政治觉悟的先进分子,不论担任学生干部与否,他们都有义务在生活各方面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因此,不管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还是突发事件的处理,抑或是学生信息的收集,辅导员都要善于培养并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第三,助理队伍。这里的助理既有办公室的助理,也包括辅导员助理或助理辅导员等,其作用都是协助辅导员处理各项事务。由于这是最直接关系辅导员能否顺利抽身于事务性工作的一支队伍,对他们进行培训显得格外重要,若能使之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工作方法,并有效地承担起交代的各项工作,辅导员便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

2.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有章可循,对于工作内容庞杂的学生工作来说,更需要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具体的如党建、团建、奖助金评选、困难认定、干部选举、干部管理与培训、活动审批等等,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深思并完善,一则是藉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二则通过程序来维护自身良好的工作形象与应有的威信,特别是涉及金钱利益方面的事情。当各项工作都能在相关制度指导下步入正轨,学生也能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后,辅导员便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开展各项专题教育。

(二)情理研相结合,提高思想教育水平

1.建立情感共同体,筑好教育之基

学生工作在根本上就是人的工作,其工作对象就是一个个有情感的年轻学子,绝不是一件件冷冰冰的事情。要做好这工作,辅导员要能发自内心地爱护他们,宽容他们。只有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形成一个情感共同体,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实务工作中,辅导员有着许多方式直面学生:

第一,分类谈话。这是最能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方式,也是与学生最容易建立情感的途径。由于人数众多,谈话就需分类进行,如心理困难、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违纪、思想偏激的等。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需要,并给予建设性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谈话后要形成文字记录,把它变成学生档案,为以后跟踪观察与各种推荐做准备。

第二,活动参与。参与学生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或比赛,在不同的活动中了解学生不同的侧面,以形成关于学生更为全面、客观、深刻的认识。

第三,宿舍、课堂走访。可真实地了解现实宿舍生活和课堂学习中的学生,这都是在办公室和成绩单中所看不到的。

第四,生日祝福。对于离家在外的学生来说,若能收到辅导员给学生送上一句短信祝福,相信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骤然缩短。

第五,定时接待。辅导员可以安排某个时间段专门接待学生来访,让学生们能放下心理包袱,尽情地倾诉自己的困惑。

2.把握共性问题,专题教育引导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辅导员要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就得有效地解决他们大学生活中面对的种种疑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工作中,要突出思想教育这职能,就需主动、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现实思想情况,尤其是他们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有意识地地进行专题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学习指导、社会实践、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等。期望以此能让学生引起共鸣,反身而诚,最终能在生活中实现自我超越。

3.加强调查研究,提升工作水平

这不仅关系辅导员个人工作水平的提升,也直接关系学生工作的整体素质,并影响到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实现步伐。辅导员的工作要脱离低层次、低水平的形象,就必需突出教育职能,必需加强工作的调查研究。思想教育是对人的工作,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院系乃至不同年级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问题,这需要辅导员与时俱进地调查了解。对于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不能停留于表面认识和个人经验层面,需要运用理性的思维科学地分析、探索其本质规律。唯此,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提升学生工作的水平。否则,辅导员即使有意识地采取专题化教育,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专题教育,最终也难以实现创造性的突破,思想教育也将成无本之木,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从辅导员个人角度而言,对于学生工作,除了要求自己有实证的调查精神以及时发现问题外,还需要有研究的学术态度,从理论的高度来看待工作中涌现出来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型的辅导员;从院校层面而言,学校也应定期地加强辅导员内部之间的沟通,对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对于共性的,应形成课题,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辅导员进行研究,使得课题化研究成为辅导员的一项基本工作方式。

四、结语

学生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辅导员可以是影响学生最深的人,哪怕是很小的言行举止,都足以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作为这支特殊队伍的一员,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职能对于这工作的核心地位,不管时代的发展使得辅导员承载了许多事务性工作。而且,从另一方面看,这不正也增加了我们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容易促使我们形成一个牢固的情感共同体么?这不正也扩大了我们工作的视野,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成长成才教育么?简言之,只要心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管理与服务工作都能成为育人的工作;只要有调查研究的精神,我们都能有效地进行各项专题教育,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种种困惑,从而助益他们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栋梁人才。

[1]杜汇良,刘宏,薛徽.高校辅导员九项知能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光明日报,2004-10-15.

[3]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清华大学学报,2003,(6).

[4]曾保春.高校组织环境变迁中的辅导员角色嬗变.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5]靳玉军,李晓娟.高校辅导员近30年来的角色演变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10,(1).

[6]龚晓林.对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2011,(5).

[7]杨建义.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与建构.思想教育研究,2011,(1).

[8]潘青.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9]杨耀稳.论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能.教育与职业.

[10]雷彦沛.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解决的几个根本问题.教育与职业.

[11]廖海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困惑与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12]吴琼.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3]戚家勇.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思想教育研究,2010,(5).

[14]任炜.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15]陆奕焕.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教育研究,2009,(6).

猜你喜欢

职能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能与功能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