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一贯制师范生职业指导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08-15曹学军陈国峰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师范生就业指导

曹学军,陈国峰

(1.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丹阳师范学院,江苏丹阳 212300;2.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商贸部,江苏丹阳 212300)

加强职业指导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加强职业指导教育,不仅是学生择岗就业、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我完善、增强自身活力的需要。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五年一贯制师范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改进职业指导工作刻不容缓。必须深刻理解五年一贯制师范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依据其培养目标,认真研究相关对策,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1 职业指导工作的新诉求

1.1 开通学历提升的绿色通道

通过“5+2”培养模式,开通学历提升的绿色通道。“5+2”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学习之后,经过选拔考试,继续攻读2年本科学历的师范教育的一种模式。通过“5+2”模式培养的毕业生,有5年文化学习和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再加上到高等师范院校进行2年的系统化学习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他们完全可以成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新一代教师。

“5+2”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将新进入小学教师的门槛定为本科学历,因此,学历上的劣势已成为五年一贯制师范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最大障碍。江苏省教育厅审时度势,2003年在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现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江苏教育学院3所高校进行“5+2”培养本科学历层次小学教师的试点工作,2004年起委托江苏教育学院一家承担,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12年江苏省五年一贯制师范“专转本”的招生人数达到1 300多人。“5+2”培养模式较好地满足了五年一贯制师范生继续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1]。

1.2 “双专科”培养模式——打破跨行就业的专业壁垒

目前,很多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只有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2个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根据基础教育的需求设置了文科、理科、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方向,总体来说,专业设置相对单调,学生毕业后就业面相对比较狭窄。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主修专业+选修专业”的模式,这样,可以增强师范生教师岗位的就业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就业渠道日趋多样化,今后可能有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将从事非教师职业。对此,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可大胆创新,尝试“师范专业+×专业”这种“双专科”的培养模式,打破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壁垒,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就业需求。

2 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师范生就业制度改革增加了就业工作的难度

2000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生源逐年减少,普遍出现了班级人数减少,教师超编的现象。为此,从2003年开始,五年一贯制师范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国家包分配转变为考编制。从2006年开始,各市、县、区的教师编制数量越来越少,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市、县、区在招聘教师时规定学历必须达到本科及以上,这样一来,五年一贯制师范生连考编制的资格都没有了,这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指导外,还需另辟就业指导之路。

2.2 生源素质下降,增加了就业困难

师范生就业制度的改变,教师人才市场需求的萎缩,五年一贯制师范生的生源也在逐年减少,招生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学生素质滑坡严重。进入学校以后,尽管学校和教师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教育,以确保他们能顺利毕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拿不到毕业证书,更谈不上找到好的工作,这样也给后续的招生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3 指导内容单一,指导对象狭窄

首先,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方法简单,形式单一,课时较少。职业指导主要以职业指导课的形式开展,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未能做到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内容一般是就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讨论,缺乏针对性,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2]。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必须在实践中磨练,仅靠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其次,职业指导定位不准,指导对象比较狭窄。目前,就业指导的对象主要是专科二年级和五年一贯制四年级的学生,与就业相关的事项也大都是和应届毕业生有关。其实,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并使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深刻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接触和熟悉的过程,这些都离不开连续、系统的职业指导教育[3]。职业指导必须普及到每个学生,而且要贯穿学生在校的全学程,鼓励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

2.4 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大大影响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学校一贯重视学生入学教育,轻视就业指导工作。2)目前国内的职业指导和测评系统不健全,职业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职业指导理论素养。3)虽然学校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不可能对每个系部的就业工作实施全面指导,指导工作往往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传递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的各项具体工作还需各个系部自己完成。此外,职业指导人员多是行政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并不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4)缺乏健全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来领导、组织实施、评价研究这项工作。

3 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前移职业指导工作

五年一贯制师范生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应更新职业指导观念,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中考阶段开展一些职业方面的指导,有助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首先,在初三学生填报中考志愿时,派专人到各市、县、区中学发放招生手册,根据考生的特长、爱好进行职业指导,指导学生选择相应的专业,让学生自觉地把社会需求和自身需求结合起来。其次,新生入学时设立专业咨询台,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耐心指导,让学生及家长能充分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选择专业。再次,学校招生办和系部也可通过校园网、电话、邮件等形式对考生和家长进行择业方面的指导。

3.2 收集资料,提供就业信息

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职业,设法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经常派专人到各市、县、区教育局人事科获取教师编制考试信息,利用每学年的教育实习到各中学、小学、幼儿园了解教师需求信息[4]。每学期,请各市、县、区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员和一些校长来校开设讲座,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正确认识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目标。让学生通过5年的学习掌握教师职业所需的基本功,了解基本的求职技巧。针对每年投放的新教师编制越来越少,考取的难度越来越大的问题,可以拓宽就业思路,开设创业指导课,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此外,还应与本地的一些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开展一些职业培训,使学生获得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3.3 加强引导,拓宽就业渠道

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职业,积极进行职业规划。其次,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在平时的职业指导教育中,一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注重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二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育管理,组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鼓励成绩稍差的学生掌握一技之能,争取在其他行业发展,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4 拓展途径和方法,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

1)将职业指导与各门专业课程相结合。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逐步渗透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具体阐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际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2)不断加强和改进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改变就业、创业指导课的授课方式,由单纯的系统讲授转变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式[5]。课内主要讲授择业过程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国家、当地政府的创业政策。课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各行业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职业实践,让学生获得职业体验,锻炼职业能力。

3)利用网络指导系统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以就业信息网建设为依托进一步促进职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也是职业指导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就业信息网的建立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职业指导教师必须加强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学习,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迅速、有效地职业指导。

3.5 提升素质,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当前,就业指导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欠缺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各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各高校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各高校职业指导的主力军是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1,6]。学校应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素质,走专业化的道路,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考试,把他们培养成为专职的职业指导师。学校也可以聘请社会人事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等部门专业人士作为学校职业指导人员。这样,不但可以丰富职业指导的形式,也能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更有利于开展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1]杜林致,吴登云.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拓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12-13.

[2]张军.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路径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82-84.

[3]孙烨,王瑜.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探讨[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2):69-70.

[4]马丽南.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28-129.

[5]赵铁生,苟增强.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与职业指导关系的探讨[J].职业圈,2007(3):114-115.

[6]李涛.试论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报,2006(5):126-127.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师范生就业指导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