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平民真人秀到偶像真人秀——兼论《谢天谢地你来啦》的娱乐新思维

2013-08-15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草根平民真人秀

倪 沫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 225002)

如果说2000年以来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启了“草根加冕”式的平民真人秀的先河,那么以2012年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的《谢天谢地你来啦》为代表的、由明星偶像参加的真人秀节目,则从另一个向度开辟了“偶像脱冕”式的偶像真人秀时代。

1 平民真人秀:草根的加冕

2000年以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浪潮席卷西方,成为最热门的电视文化现象,同时,迅速在我国电视荧屏蔓延开来。不论是绝处逢生的生存类挑战节目,如《生存大挑战》《走进香格里拉》,还是其后更受瞩目的竞技类圆梦节目,如《超级女声》《梦想中国》《中国达人秀》,都在收视飘红的同时,不断成功地制造着“平民英雄梦”的神话:平民的“明星崇拜心理被消解,自信心得到鼓励;人的主体性得到彰显,个性得到张扬”[1]。

1.1 草根的加冕

西方的电视真人秀惯用窥视视角、巨奖刺激、压力困境,以及消费故事、消费身体等来刺激收视,移植到我国以后作了相应的本土化处理:弃用伦理困境考验人性,改用艰难的竞技强化草根个人奋斗的意义及成功的价值。

抛却真人秀节目爆出的种种“黑幕”不谈,这些无身份门槛、只拼才艺的节目,确实不断为草根提供了成功的辉煌舞台。《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等节目都使用了前台后台并置的方式,呈现入围选手台下训练的过程,让受众目睹选手通过形体训练、仪态培训、化装打扮,走上舞台后形象渐趋完美、才艺不断增长的过程。由晋级赛产生的所谓全国十强、五强、三强,多以王座、权杖、王冠等具象物暗示选手正在改变自身地位和命运。前三甲的演出或签约机会更确指了草根通过比赛实现了梦想,获得了成功,拥有了权力。

草根参加比赛,获得成功,是一个典型的加冕过程。参赛者过五关斩六将,在挫折和暂时的失败中不断修正和提升自己,最终获得成功。比起西方狂欢节中加冕的游戏性,这里的加冕更具世俗性、现实性,掌声、鲜花之外,还有奖金、星途。而成功加冕背后的简单逻辑——执著于梦想,努力奋斗就能成功,更深深激励着来者与受众。尽管在现实中,成功不是短短1~2月的赛程就能决出的,成功亦不是仅凭努力和实力。

《超级女声》2005年的冠军李宇春,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大学生华丽转身为乐坛新星,签约唱片公司,出唱片,开演唱会,拍广告,商演,直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成为新一代青年领袖。这样的星途轨迹是平民真人秀节目的一例成功标本,更是一种召唤。唤醒无数潜在而拥挤的关于成功的热望,期待在平民真人秀的舞台上点燃、引爆。

1.2 舞台上的加冕——瞬间的辉煌

平民真人秀舞台上,用成功作为个人奋斗的酬劳,与国外的巨奖刺激相比,似乎价值感更强。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平民真人秀节目对草根的加冕是趋于舞台意义的,舞台上的价值标准与现实中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全对接,或者说节目中对成功的界定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并不对等。试看由《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等推出的“功成名就”的新星,只有李宇春、张靓颖、尚雯婕等人闯出了一片天地,更多的人则回归现实,或仍“在路上”“上下求索”。

舞台上的加冕编织了一个草根奋斗——成功的幻梦,瞬间的辉煌足以迷醉、感染台上台下,让更多怀揣梦想的人趋之若鹜,让旁观的受众感动于这样的“梦开始的舞台”。但平民的加冕,除了为在场者带来感怀、激动,为电视台带来坚挺的收视率外,也许并不能给加冕者真正“许一个未来”。

2 偶像真人秀:偶像的脱冕

2012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情景喜剧真人秀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邀请4位演艺圈的明星在不知道剧情、无剧本的前提下,进入陌生的场景进行即兴表演。湖南卫视继而在2013年初推出顶级歌坛明星的PK真人秀《我是歌手》,江苏卫视正在打造的由文艺明星进行一段时间培训后进行正规跳水比赛的《星跳水立方》也呼之欲出。

真人秀舞台上的参赛者由平民变成明星、偶像,在有着相当难度的竞赛中,观众一边欣赏明星精湛的演出,一边直面光环背后的明星在面对困境或挑战时的焦虑、惶惑、窘迫、不安。偶像真人秀似乎正在演绎“平民加冕”的变体——“偶像的脱冕”。

2.1 对偶像的嬉笑

以国内偶像真人秀节目的鼻祖《谢天谢地你来啦》为例,中央电视台购买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007年推出的《敬请光临》(THANKS FOR YOUR COMING)的版权,同样邀请专业演员在无剧本的前提下进行即兴喜剧表演。演员进入故事情境后,面对助演提出的一个又一个荒诞的、不合生活常理的问题,如在无字书上即兴朗诵“自己的作品”,表演用筷子喝汤,回答制造在鱼塘里使用的潜艇的原因等,根据节目“只能说是,不能说不”的规则,只能“硬着头皮”化荒诞为合理,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谢天谢地你来啦》的喜剧性来自于每个剧目所设计的匪夷所思的、荒谬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表演嘉宾戏谑式的挑战。对于嘉宾来说,如何在短时间里想出自圆其说的妙招,让表演看起来流畅圆融,确实是莫大的挑战。对于观众来说,非常可乐,很有看头:问题非常态,有喜感、无厘头,对嘉宾造成了形式上的为难、戏弄和心理上的压迫。有的嘉宾流露出瞬时的发蒙或窘迫的表情,有的嘉宾被稀奇古怪的问题折磨得大汗淋漓,而观众“作壁上观”,既被有趣的问题逗笑了,又目睹了嘉宾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突围”的尴尬境地,在“看好戏”的心态下,身处安全的心理绿岛,时时发出“幸灾乐祸”的笑。

观众的笑可以称为嬉笑、嘲笑、哂笑,是一种喜剧性的笑。亚里斯多德曾提到“喜剧是对于滑稽的模仿,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至引起痛苦或伤害,比如滑稽面具,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2]。这种喜剧性的笑以观众的心理优越感为基础。正如英国的霍布斯所说,“笑的欲望,不是别的,它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虚荣感(荣耀感),当我们意识到我们自己的优越性,并且用它们自己来同我们于此时此际在别人身上所看到的,或是我们自己往日有过的弱点加以比较时,我们心里就产生了这种感觉”[2]。

2.2 偶像的脱冕

作为情景喜剧真人秀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中的刁钻问题、观众肆无忌惮的笑无疑是解构的、渲泄的,具有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特质。

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狂欢活动作了理论上的提炼,总结出狂欢庆典或狂欢活动的基本特质:全民性、仪式性、距离感消失、插科打诨。狂欢活动中,人们暂时挣脱宗教的束缚,抛却了等级、门第、身份的界限,以对日常的权利或神圣物的嘲笑、戏仿、贬低、讽刺、歪曲、亵渎的方式,享受暂时的众生平等、纵情发泄的世界,“成为民众暂时进入全民共享自由、平等和富足的乌托邦王国的第二种生活形式”[3]。

“狂欢的源出本来就是对权威的嘲讽与反驳,这一点似乎与真人秀节目的平民英雄对精英的颠覆不谋而合。”[4]不过,普通人参与的真人秀体现了平民的加冕,而《谢天谢地你来啦》则凸现了偶像的脱冕。脱冕是狂欢活动里非常重要的仪式,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秩序、规则的反抗。观众的笑,就是对嘉宾脱冕的反应。

《谢天谢地你来啦》对表演嘉宾有一套加冕和脱冕的仪式。

节目刚开始时,由主持人一一介绍嘉宾,姓甚名谁、代表作品、表演成就,似乎每一位嘉宾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佼佼者,于是观众鼓掌欢呼,至此完成加冕仪式。但之后,崔永元都会问一句“紧张吗?”面对一句有着人文关怀的询问,嘉宾十有八九都会以口头或肢体方式表达紧张感。这意味着,脱冕仪式开始。演出伊始,是常态的故事,当故事推进到嘉宾面前时,抛来的问题则多为非常态的。如让相声演员李菁扮演的服装设计师介绍自己的最新作品——西瓜;让杨子扮演的侦察员说说自己在没吃没喝又没下雨的情况下,只身监控敌情的10 d里喝的是什么;让演员王挺以蒙娜丽莎的画像为兵书给士兵讲战术。问题本身是戏谑的、反常的,令人发笑的,演员被这些问题戏弄,非常窘迫、尴尬,同时限于节目规则只得小心应付。那些瞬间的困窘让节目开始时嘉宾建立起来的完满形象一再坍塌。在脱冕过程中,随着助演、现场观众与表演嘉宾的互动,距离感很快消失,助演(观众作为旁观者得到代偿性的满足)以颠倒、错置的逻辑为嘉宾脱冕,在剧情里尽情戏耍嘉宾,众人藉此享受狂欢的快感。

2.3 温和的颠覆

《谢天谢地你来啦》对偶像的脱冕又是温和的、有节制的。在对引进版本作本土化处理时,“把竞赛环节去掉,让节目少了许多硝烟味和功利味”[5],淡化了博弈味道。

在表演过程中,当演员难以为继时,助演会给予一定的启发、帮助,评委会会及时按铃示意表演结束,主持人也会给予安慰。这些都体现了人本情怀:充分理解嘉宾面临的挑战,不把人逼到墙角,不以窥视人在绝境下的窘况为乐。不论嘉宾的表现如何,都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对表演者的勇气和表现致以敬意。

当大幕落下,舞台上所有的戏谑、颠覆、笑闹不复存在,狂欢的时空戛然而止,一切都恢复原貌,表演嘉宾再次以雍容、优雅的姿态体面地离开舞台。

如同平民真人秀中平民加冕的局限性,偶像真人秀中偶像的脱冕也是暂时的、有节制的。舞台上的局促、窘迫并不真正损害嘉宾的美好形象,反而有可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如有的明星因参加几次《谢天谢地你来啦》增加了曝光率而身价见涨。《我是歌手》里也有这样的现象。

3 结束语

不论是把草根推向舞台的平民真人秀,还是把偶像拉下神坛的偶像真人秀,都体现了“英雄退场的年代,大众传媒对于普通人、世俗化、日常化的亲近”[6]。即便聚焦明星偶像,真人秀节目也更乐于把他们作为普通人来观照,在其流露出无奈、焦灼、紧张等真实情感时,更易唤起受众的主动认同。

[1]林秀梅.平民的狂欢:真人秀的解构和建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88-92.

[2]章泯.喜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4.

[3]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5):11-12.

[4]袁立本.真人秀的狂欢文化性[J].当代传播,2007(6):34.

[5]何楚函.将狂欢进行到底[J].东方艺术,2012(1):46.

[6]尹鸿,冉儒学,陈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12.

猜你喜欢

草根平民真人秀
王燕清:从草根创业到世界领先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校园“三剑客”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草根艺术家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草根
调查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