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尚的人格素养对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意义

2013-08-15方泽荣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智力人格素养

◆方 晨 方泽荣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安徽黟县教育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其中提到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包含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是心理学、教育学中都使用的一个概念,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圆满的定义。我们通常把它理解为在认识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智力结构中的基本成份。例如,怎样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和培养优良的记忆品质,怎样使学生机敏灵活的思考问题,怎样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怎样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然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另一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人格素养。事实证明,某些人格素养与智力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相当长一段时间,“人格”素养对智力发展的积极意义这一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上的认识和实践都把握得很不够,总是强调“浮躁的世态”很困惑、“道坏学崩”真无奈,道德的精神家园变得越走越远,理论的说教远大于实际的功效。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证明教育促进高尚人格素养形成的巨大作用。之后的孟子、荀子到董仲舒、王通、朱熹,再到近现代大教育家康有为、陶行知等都有异曲同工的论述。由于社会上某些领域道德评价的失范、价值取向的紊乱、非道德主义泛滥、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等,加上“人格素养”教育的局部缺失,导致社会领域的许多困惑产生。“健全的人格素养”表现在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对社会、他人态度方面的个人心理特点。例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社会同情心责任感、谦虚礼貌、尊重他人等;对工作、劳动和劳动成果态度方面的个人心理特点,如勤劳、认真负责、创新精神、宽容节俭等;对自己态度方面的个人心理特点,如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工作的坚持性、刚强正直、温和持重等。就与智力发展的关系讲,有些“人格”素养,如勤奋、宽容、富于同情心、坚持性、创新精神与智力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培养优良的人格,对发展智力有着积极意义。但是如何进一步在新时期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科学的处理“人格”与“智力”的关系,还需要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客观的实验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爱因斯坦认为:“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人格素养与智力发展的关系问题,很早就受到重视。我国古代的“孔门十哲”中,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子张“士见危而致命,见得而思义”等,都是后世高尚人格的典范。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恽代英“留得豪情作楚囚”“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乡村医生”张振江,他们身上体现的志向高远,勤奋守信、诚心诚意、宽厚仁慈就促进他们增长才智,成为不同时代的光辉典范。英国优生学家高尔顿本来主张天才人物是遗传的,但同时他也特别强调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起来的某些人格素养,在智力发展中的重要性,赞成热情、勤奋是构成天才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早期研究智力结构和测量,创立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晚期从事天才人物取得成功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他曾经对150名最成功的智力优越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卓越智力成就所要求的不仅仅是那些智力因素本身,人格素养,也在天才人物的形成和取得成功中具有重要作用。推孟认为,智力优越者具有四种共同的人格品质:(1)为取得成功的坚持力;(2)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的能力;(3)不易摧垮的自信心;(4)克服自卑感的能力。美国教育总署曾经组织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讨论天才儿童的定义,取得了一个倾向性的意见,认为天才是由三类基本品质构成,即超过中等水平的智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在这里他们把责任感作为天才的构成因素,是否妥当可以进一步探讨,但至少可以说象责任感这样一些非智力的“人格”因素与智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我们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人物传记、《上下五千年》《中学生文库》等,对中外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理论家和艺术家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他们除了卓越的聪慧以外,还有以下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1)富于同情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2)为实现理想勇于克服各种困难;(3)虚心学习和实践;(4)持诚持恒,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成功;(5)争强好胜,有进取心;(6)勤奋好学,不知疲倦的工作。他们都很勤奋,不仅勤于动脑,而且勤动手;他们都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不论遇到什么不利条件,都能排除各种干扰和困难,坚持学习或活动;他们都有争强好胜的精神,有自信心。如中国的文学家莫言就是靠着这些品质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爱因斯坦的“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成功”、爱迪生一生的一千多项发明、伦琴的“自豪是允许的,但不能自高自大”等都体现了他们身上的人格素养。高尚的人格素养是智力发展、创造力形成的重要条件,任何卓越的智力活动的成果,都包含有优秀的人格素养。因此,在发展各种智力成份时,注意培养优良的人格特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对构建和谐安康的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意义也及其重大。当然,“人格决不是靠所听到的和所说出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习总书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也是强调人格素养的极端重要性。

要研究人格素养对智力发展的作用,也要研究智力发展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某种角度上说,高尚人格素养的形成靠的是言传身教,“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他不可避免地会夭折。”爱因斯坦非常鲜明地反对强制性教学,“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逍遥学派”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反对刻板的教学方法,主张在带学生外出散步时进行讲学。由此可知,教师既要是人格素养的楷模,又要是创新型的“智者的化身”。教师的人格素养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必须言行一致,为人师表;要“授”好“业”“解”好“惑”,还要有“以德为先”——富于同情心,对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坚强的毅力、耐心、诚信,诚恳谦虚的态度等,才可能使你的学生热爱所学科目,并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

但不可回避的一点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局部领域似乎开始丧失其多年固守的道德庄园,在精彩的外部世界的诱惑下,开始尝试各种道德庄园里的禁果,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某些人的伦理精神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嬗变,道德约束相对松弛,各种各样的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抬头和泛滥。越轨和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教育这块神圣的领地也不再清纯如碧。有学生家长说:“一个社会,当医生把手伸向被病痛折磨的病人的口袋要钱,教师把手伸向幼稚的孩童(或家长)的口袋捞好处(哪怕是吃喝一顿),官员把手伸向国库‘肥私’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个社会本身大概病得就不轻了!”话虽然有些偏激,但这实际上是对走得太快、又太远的“人格素养”的惋惜。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独生子女占的比例已经很高,独生子女家庭一般都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加之众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失范;父母望子成龙情切,呵护有加;没有兄弟姐妹,使他们从小失去了天然的集体环境。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父母们,亲子之情过分,往往以盲目的溺爱代替理智的教育;虽然重视家庭教育,那只是在开发智力,而忽视了人格素养教育,把胡闹当机智,把毛病当优点,把迁就当爱护,成普遍现象。这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教育管理中强化师生的人格素养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据调查,目前学生中16.2%左右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沟通;11.35%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现状感到“满意”,29.46%的学生表示“较满意”,认为“一般”的占41.0%,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分别有12.16%和5.95%。可见,当今学校师生中关系不融洽的现象令人担忧,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教师的人格素养不高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非常明显地指出教师人格的积极意义。

毛泽东主席在《教育制度要改革》中指出:“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审视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我们为各种各样的弊端感到忧心,但是,问题迫使我们思考求解对策,无论是发扬光大还是化解伤感,我们都应该有信心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以培育高尚人格素养,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智力人格素养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