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西餐的融合、影响与发展

2013-08-15黑龙江韩宪君

职业技术 2013年3期
关键词:西餐中餐菜肴

黑龙江 韩宪君

一、中西饮食的融合

由于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放进一步加深,饮食文化也呈现中西融合趋势。我国的烹饪知识、烹饪技术、烹调美学不仅为世界惊叹,而且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中国饮食文化遍布世界各地。但同时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的饮食文化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在食品市场五光十色的食品中,有相当数量的食品是泊来品或中西合璧的新食物,大饱了人们的口福。这些使得我国的饮食文化市场空前的活跃和繁荣起来,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流,使多样性的饮食文化增加了互补性和兼容性。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碰撞中也必将出现新的特色,产生新的变化。它一方面将更有助于中华饮食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必将促进中华饮食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发展。

二、中西饮食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由于饮食观念的差异而形成中西饮食的不同,双方各有长处,很难下孰优孰劣的结论。但西餐的许多特点,确实值得中餐借鉴。

首先,西餐因人定量、减少浪费。西餐烹饪时往往先制作沙司,随后加原料调拌烹制,最大的优点是口味稳定;西餐强调做什么菜用什么酒,以酒提升菜肴的美味;最后,西餐就餐形式强调份饭,各人吃各人的,不会造成交叉污染,讲求卫生而又减少浪费。

其次,中餐菜肴可以借鉴西餐快餐的标准化生产。西餐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倘若中餐也有这种标准化的生产,就能保证在任何地方都能品尝到正宗的中式菜肴,从而不再依赖厨师的经验和一时的灵感。

世界饮食的相互渗透与交融,是客观存在的大趋势。西餐饮食对中菜烹任的影响、渗透,具体体现在以下的五个方面:

第一,原料的选择及应用。尽管西餐的原料使用范围、种类没有中餐那样广泛、庞杂,但用料较精,选料加工较细,比较专业化、如肉类按部位分档取料。蔬菜种植控制得较鲜嫩而又多样化,检测标准极高,这一点中餐也逐渐在学习和应用。

现在中餐大量借鉴和使用西餐原料,肉类原料已普遍采用了牛柳、鸡胸肉、新西兰羊扒、日本神户牛肉、美国牛仔骨等,其做法集中西餐技法之精华,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如美极炭烧牛柳、虾酱牛仔骨等;鱼类原料有三文鱼、银雪鱼、吞拿鱼、鱼子、冰鲜鱼柳、带子肉等;水果原料有榴莲、奇异果、车匣子、草莓、夏威夷木瓜、新奇土橙、牛油果、泰国龙眼等。其他的原料有鹅肝、芝士、芦笋尖、即用薯粉等。这些都逐渐被中餐广泛采用,用以开发新菜式。

在蔬菜的选择、使用方面,西餐多注重高科技栽培、质地鲜嫩、品种丰富多彩的蔬菜。西式蔬菜颜色鲜艳、浓重,一种菜可以有几种颜色,如日本的七彩辣椒及西式的生菜品种,都是多种多样。两餐的蔬菜大多口味好,一菜多味,如荷兰的香蕉西葫芦、以色列的樱桃西红柿等;而且一菜多形,具有好看、多纹的形状;一菜还可多用,如美国的香糯玉米,既是水果,也是蔬菜。由于西式蔬菜注重原料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崇尚营养和鲜嫩,既对中菜烹饪形成挑战,但又拓展了中菜原料的发展空间,使中菜烹饪可供选择的原料越来越多。如何利用西餐原料烹制中菜,中西合璧成为中餐发展的新领域。

第二,食用方法上。西餐的食法有自助餐、快餐、套餐、零点菜式、现场制作等形式。中餐与之相比较,菜品较为简单,但选择多样化。

在自助餐形式上,中餐已经可以根据需要举办纯中式自助餐宴会,使中式餐饮与国际接轨迈进了一大步;在进餐方式上,洋快餐对中餐的影响与冲击,加快了中式快餐的发展步伐。如“蒸功夫”、“永盛茶餐厅”、“上海荣华鸡”等中式快餐厅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分餐制影响了中餐,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围餐制”饮食心理与习惯,体现了卫生,有益于人体健康,具实用性及服务的艺术性、创新性,体现了适度节俭、合理饮食的理念,克服了中餐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缺点。分餐制在中餐中的不断推广,可以对抗SARS及一些传染性疾病对我们的威胁,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卫生的最终要求。因此,近年来中餐开始实行“公筷食法”,不断研究探讨并推出了“位上”的出餐做法,同时也提高了出品的档次。

第三,在味道方面。自古以来,中国五味调和的烹饪理念,旨在将调味效果达到极至,利用各种调味料复合、提升,进而达到美味的神奇效果。但在某些原料和菜式的发挥上,降低了本来的原味特点,甚至会由于过分注重调味和口感追求而破坏了营养成分。而适当地参考西餐的烹调理念,或许可以启迪中餐烹调。

西餐的烹调特色之一,就是比较注重原料的天然成分,讲求原汁原味,在菜肴的加工上力求以简单的烹、调来反映菜肴的特性,多用煮、烧烤、扒、煎等方式炮制。在原料的腌制上,新鲜质嫩的原料,绝不用化学添加剂,也不进行长时间腌制,目的就是保持物料的原味。这一点中餐方面也可在精选原料的前提下,向西餐的做法靠拢。对牛柳、三文鱼、进口羊肉、银雪鱼等原料,均不进行过多的腌制。

另外,西餐调味的灵魂所在;就是厨师特制的各种酱汁。酱汁不但集中了味道的精华,还蕴涵着丰富的营养和特别的风味。聪明和善变的中餐厨师,近年来大量学习和采用了西餐烹调中的酱汁,如奇妙酱、香草汁、千岛汁、西式烧汁、黑椒汁、日式烧汁、泰汁等。中餐厨师还从西餐同行那里学会了利用新鲜香草、香料,不断创新并发扬光大,使中餐进入了发展的新纪元。

第四,烹调技法上的吸收、改良与创新。中国烹调技术精细微妙、菜品丰富,烹调方法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人们开始摒弃浪费时间、繁复的加工方法。加热时间过长、营养损失太多的菜肴已逐渐被淘汰。受西式食品和快速烹调方法的影响,方便、可口、美观、健康的菜肴深受大众喜爱,烹调技法也随之改革与创新。

第五,造型方面。西餐菜肴的造型富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者紧密结合,不单纯追求片面的形象艺术,而要求随意性、抽象性,提倡在造型方面个人的想象和发挥。烹调师们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以发挥的余地较大。西餐菜肴造型注重利用原料的原来色泽、形状,制作出非规则性的艺术造型,崇尚精致色彩搭配和谐、合理。各类原料的营养、份量、色泽合理、科学。在中餐的盘饰上,沙律制作的造型观念也被中餐厨师逐渐认可和接受,这种造型观念已经成为中餐造型的特色,而真正为中餐所用。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必定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中餐应该博采众长、不断发展完善。以中餐为体,以西餐为用,依托中餐的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审美情趣,适当地吸收西餐的科技元素,使两者取长补短、有机融合,这是中国餐饮打造品牌、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可以预料和展望,在这个不同信息和文化不断交流、碰撞的世界中。中西餐的发展必定是在保持自己优秀传统的同时,逐渐向着互补与结合的方向发展。而世界饮食将会随着中西餐饮食的交流与融合变得越来越富有魅力,这种魅力是融合了中西饮食的精髓,是饮食在新世界、新时代所独有的。

猜你喜欢

西餐中餐菜肴
家庭西餐日
海外中餐繁荣基地齐聚扬州,共商海外中餐发展
以食为“桥”推动中餐文化走向世界
暑月乘凉宜早起 清补菜肴入馔来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OF三谷西餐酒吧
吃西餐
河中餐厅
辣出火红年味
中餐餐具包装设计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