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力比多理论与20世纪中国社会道德的变迁
2013-08-15黑龙江王晓玲
黑龙江 王晓玲
一、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
弗洛伊德的贡献在于其三大发现:一是关于潜意识的成就;二是释梦的技术及对神经症的解释;三是提出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他的力比多理论以物质的荷尔蒙即性力(力比多)来解释心理的本质及发生机制。弗氏认为本我遵守快乐原则而要求任意满足本能需要,超我则本着道德原则予以监督,自我以现实原则服务于二者,借助防御机制转化替代了本能的需要。[1]
力必多(Libido)理论即泛性论,包含身心两个方面的涵义,它既表示生理上的性冲动,又表示心理上的对性关系的渴求,即性本能决定人格。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动力,所有的发展阶段都应该考虑人的性欲,就连婴儿期也不例外。但是从广义来看,力必多在不同的本能体系中进行转移和分配时所伴随的防御、阻抗或移情形成力必多动力学的现象。真正了解到力必多动力学的运动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心理动力学,最终达到熟练自如地理解和运用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认为“力比多”是性欲的来源,而连婴儿期也不例外[2],力比多从狭义来看是性欲的来源,在广义来看,荣格将力比多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认为它是生命力的来源。
二、20世纪社会道德的变迁
20世纪的社会道德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和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进程,或被某些理论所证实和引导。在微观的层面,它强有力地制约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与人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而处于此种观念束缚下的人们,很难从这种习俗和社会道德习惯中突破和解脱出来。
重义轻利的观念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史上,绵延一千多年的“义利之辨”、“理欲之辨”中,儒家学说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存天理、去人欲”。佛家与道家虽然同儒家有异,但前者主张“四大皆空”,后者主张“返朴归真”,在对世俗利益的蔑视上,在把人的欲求视为邪恶,主张禁欲主义这一点上则是相互呼应的,传统的义利观体现了弗洛伊德力比多理论中超我对自我和本我的制约和限制,体现出完美道德意义的超我。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20世纪的前50年,人类历史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战争与和平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中,面对世界的动乱、人类的自相残杀,刺骨的哀伤以及更为超然冷静的深思,促使很多人开始探索弗洛伊德理论的真正意义,本我的无限满足与自私贪婪及对传统道德的巨大冲击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20世纪的世界现况是每个人内心现况的投射,内心的本我被放大和纵容,我们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3]
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信守的道德训条已不再像昔日那样灵验,长期以来享有无上权威的伦理法则受到怀疑和挑战,善与恶之间的“临界点”不停地发生变换,到处都是观念与观念的冲突、规范与规范的碰撞……道德伦理本身在任何社会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生在道德领域的变革自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有人认为这是比经济改革或政治改革更加意味深长的变革。也有人说,本我的无限扩张动摇了中华民族赖以维系赖以存在的根基等等。由此可见,近百年来在道德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用心去分析和思考。
三、弗洛伊德力比多理论对生活、工作中道德观念的巨大影响
(一)社会心态的变革
在传统的观念中,知足常乐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几乎支配着国人的生活与工作。但20世纪以来,历经百年后,“知足常乐”的传统观念几乎成了长期批判的靶子,受到人们普遍的冷遇乃至攻击。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人生路上的积极进取以及向外间世界大力扩张等现代生活观念一时间征服了无数颗心灵,国人再也不像祖先那样安守本份。
当代伴随着市场繁荣和民众富裕的是,原有的公共环境被破坏、淳朴的公共观念的淡漠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摆脱贫困”这个时代主题面前,本我欲望的满足得到无限制的扩张。
(二)贞洁观的变革
一项由艾奥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化一个显著的改变就是对于“贞节”的态度。在1939年调查中,男性对于女性“贞节”的重视远超过“智慧”,而在2008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贞节”是最不重要的因素。从贞节观的转变以及男女在择偶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的观念已步入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的人类正在实现程序化、机器化,千年来自然的美感在工业文明中消失殆尽。可见,自我和超我需要抑制并且防御本我的扩张的需求在当代变得越来越强烈。
(三)历尽沧桑,返璞归真
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将力比多定义的范围扩展,除包括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婴儿根源外,荣格还强调人格的种族根源。同时,将力比多扩展为心理能量及智慧的根源,所以更具有积极性。
当我们考察进化论的诞生过程时,会很快发现进化思想在科学家头脑中的萌发,进化论在科学界的确立以及在大众中的传播,都密切地与神学世界观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纵观进化论的发展史,笔者认为用达尔文诙谐的说法,就是“魔鬼的圣经”代替“基督的圣经”的斗争史。
当我们回顾20世纪,迈入新世纪的今天,力比多理论在尘俗的赞美与贬低中起伏,本我、自我、超我实为一个不可分割而完整的我,而通过理性之门,释放出人性中的超我,那么本我的“恶”将会得到遏制。在力比多理论的基石上,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可以有助于我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正所谓大道至简,抛弃学术的纠缠,走向整体合一那个完美的我,通过自我、本我、超我完美的合一与升华,实现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与升华。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弗洛伊德心理学大辞典[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62-363.
[2(]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性学经典[J].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1-01.
[3]任田.历史真相20世纪世界图片档案第一卷.北京出版社,1999-2002年,第一版.
【注】课题项目:201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研究课题“弗洛伊德学说的当代意义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55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