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探究图书馆功能布局的变化
2013-08-15广东何惠茹
广东 何惠茹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各类功能性建筑亦随着科技的提高,人类服务要求的变化在不断地快速转变。无论是住宅还是教学、科研大楼,其建设规模都在不断地增大。同时,其功能区域的多样化也使得应用空间日趋丰富,设计布局各具特色。而图书馆作为一类古老的、传统的功能性建筑,虽然依然延续以管理、藏书、阅览为主要基础布局的建筑,但其变化也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跟上了世界大发展的列车。
一、回顾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采用的是一种叫“单一大厅”式的图书馆布局模式。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劳仑齐阿图书馆。由于早期的这种图书馆布局模式集合了图书管理、图书贮藏与图书借阅为一体,只适合于图书量比较少,读者数量不多的小规模图书馆。因此,“单一大厅”式的图书馆布局在出现大量读者的情况时就会容易出现管理混乱,运营效率十分低下的情况。
从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急速增长,人们对知识追求的渴望程度的提升,藏书的数量、读者的数量的剧增,这类单一大厅模式的图书馆布局模式已不再适合世界发展的潮流。而将读者与藏书分开,并加大图书馆的规模的布局模式应运而生,这种藏书与读者分离的方式就是近代的传统的图书馆模式。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都以此类模式进行设计布局沿用至今。由于这种布局是将藏书,阅览及办理各类事务的管理办公区域全部分开,不同的功能有其不同的地域。因而达到了提高效率,方便管理的目的。如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它将阅读区域设置在大厅的中间,周围拓展开去的是大量的藏书,在阅读区与藏书区之间夹以管理出纳的部门,从而使图书管理和读者管理集中于一处,两头的管理都十分方便,充分地体现了这种传统模式的优点和特点。显然的,图书馆布局的设计在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的要求下不断的更新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出现随着时代的推移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趋势现象。
二、审视现在
回顾了历史,图书馆的布局设计与其他科学一样在不断地追求完美,追求跟上时代的要求和人类发展的变化。现在到了21世纪,虽然许多欧美国家仍然坚持在小地区延续传统型的图书馆布局模式,但是人们渐渐地发现这种模式也将面临着历史上一样显赫一时的“单一大厅”模式的同样命运——走到了时代的尽头。以追求解决藏书和读者的增加数量的矛盾而出现的传统型图书馆布局模式已难以承载超庞大的知识涌现,以及面向公众的大量人群读者的局面。再加上生活在现代发达文明社会的人们,不再只是将图书馆作为一种集合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地方,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享受知识、消遣时间的地方。因此,图书馆的功能单位也由原来的只有借书、阅读、藏书到现在融入了会议、电子阅览、电子信息管理等功能单位,图书馆的地位无疑由原来的单一型服务机构演变成小型综合型服务机构。以现代的图书馆布局设计比历史中各个时期的转变都要更显灵活、更具人文化,正因为其多元化的综合设置,其布局设计很难以某几种模式进行概括总结,但可以从以下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这个例子中感受到现代图书馆布局追求多元化、人文化的思想和给读者以最大方便、最大享受、最有效率地吸收知识的灵魂宗旨。
例如我院新图书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建起的一座具有现代化色彩的音乐专业图书馆。新建成的图书馆建筑面积9540平方米,楼高五层。它的内部功能齐,其图书馆建筑外形如竖琴形状,结合遮阳功能需要运用横竖条线条的造型,象征音乐五线谱,运用曲线的造型,表现音乐动感,立面以白、灰蓝色调为主,形成了校区建筑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视觉效果,既有现代气息,又能体现音乐学院的文化底蕴,形成具有艺术气息的校园风貌。
(一)新图书馆建筑功能特征
1.藏阅空间一体化
新馆建筑已摆脱传统图书馆藏书与阅读空间分离的模式,将藏书与阅读空间合一,并按学科、书籍类型、知识载体类型等自成体系来划分不同的读者服务空间。新馆分别划分有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音乐书谱库、参考阅览室、视听专业欣赏室等。除乐谱典藏库外,各库室和阅览室均实行开架借阅,实现借阅方式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藏阅空间一体化,以开架阅览为主要服务方式。
新图书馆建筑平面设计,并未追求大开间,而是根据音乐学院读者的实际需要,设置许多小开间的库室和阅览室,围绕中庭进行布局,方便读者在小范围内,获得所需的书籍资料,体现了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功能以人为本,以用为主的理念,从功能出发进行设计为第一原则,创建实用、高效的读者空间。
2.开展“一站式”服务
新馆建筑功能布局融合了现代先进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方便读者”的理念,全面实现“藏、借、阅、询、查”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文献信息服务。表现在新馆一楼大厅靠近入口和中庭的明显位置上,布置图书流通服务窗口(出纳总台),配置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图书防盗、安全检查、图书借阅、书目检索、到馆人数统计一站式服务,形成新图书馆的一大亮点。读者通过这里,就可以随意到达所需的各服务区,享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3.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设备
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功能用房的面积大幅度增加,在其四楼的全层面积几乎都作为多媒体功能用房使用。具体布局是根据读者需求,布置了10间要求较高的专业欣赏室,装备了1间配置了液晶显示器以及DVD播放器、功放机和耳机等设备的(38位)耳机欣赏室。此外,还布置了两间对外开放的MIDI音乐实验室,这些设备都领先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其功能可让读者在该室内进行MIDI音乐制作以及进行声乐、器乐录音等制作。
4.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系统
新图书馆建筑功能特征的又一表现为:开发应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步入现代化管理轨道。需要提出重视的是计算机用房,网络布线,电子阅览室的设计必须纳入图书馆建筑要处理好的重要的研究对象当中,与图书馆建设同步,同时要增加这部份功能用房的面积。如新馆建筑在一楼大厅设立了一个有64位固定上网点的电子阅览室;在三楼的参考阅览室内设立了20位上网点的计算机网络检索位,两室的面积相加达到420平方米。参考阅览室既可以阅览数字图书,也可以上网查询资料。新馆建筑功能特征还表现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书目数据实现了电子化,传统图书馆建筑中要容纳很多目录柜的目录厅在新馆建筑内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置于一楼大厅联机检索处的三台电脑,所占空间很少。此外,新馆建筑功能中加大了阅览空间,缩小了书库的空间,同时网络系统的建成使以往占有重要地位的书库,在电子图书和数据库日益广泛应用的今天其地位逐渐弱化,其所占有的空间越来越小。
(二)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为适应图书馆职能新变化,突破传统的藏、阅、管三大块的布局,新馆建筑在二楼设置了学术报告厅,有250个座位,并配置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举办各种音乐学术交流活动。
(三)营造艺术氛围与绿色阅读环境
作为音乐学院的新图书馆建筑,为了突出音乐专业特色,把大楼走廊建设成音乐家画廊,精心选取世界最著名的60名音乐家的画像,配上音乐家的简介,图文并茂,挂于走廊墙壁上陈列展出,起到营造艺术氛围和普及音乐文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走廊空间。
运用绿色植物美化阅读环境也是新图书馆建筑的主题,室内配置绿色植物不仅有分隔室内空间的功能,又能美化和改善室内环境。绿色植物更是营造优美环境的生态材料。在新馆建筑里如中庭、阅览室内、各楼层走廊都可以看到绿色植物的踪影,它为营造优美环境发挥很好作用,使图书馆变成花园式的图书馆。
诸如此类的新型图书馆的设计例子实在不少,它们所展现的图书馆布局理念无疑都是充满了人文化、科学性的,还按各自的需求加入了地方的特色元素,以及设计者本身的风格和创新元素,在这些总结的众多的特点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都是无一例外的遵循着时代图书馆的思想和宗旨。
三、展望未来
总结了过去与现在的图书馆布局特点,我们何尝不去想象未来图书馆布局又会是以哪种方式呈现,它会有什么样的突出特点,它又会与以往的图书馆布局有什么千差万别?本人观察了多年的图书馆的变迁与发展,通过合理的想象与思考总结了未来几点图书馆发展的可能特点以供参考:
(一)超大规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由于教育的发达,崇尚知识的思想,许多发达国家的新建图书馆往往会吸引大量人流,从而形成很强的聚集效应。大量为了满足人们需求的衣、食、住、行的行业往往都会在一些大型的图书馆周围涌现,这样一来综合服务机构的早期行业聚集就出现了。这种初期聚集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循环链,从而进一步地聚集,这样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大型服务区就出现了。由于这种聚集效应是以读者为服务基础的,它的出现前提必然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才可能出现。对未来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社会来说,这种发展方式是再适合不过了。
(二)智能化的管理布局、分区更为明细
随着计算机微型化,智能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带给人们的好处,加上未来的图书馆日益庞大的各类电子以及非电子知识信息的输出输入和数以千万计的人流的进出,在这样工作量庞大的未来时代。仍然依靠人手的一手包办已是不可能的事了,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必将迎来智能化,计算机化的全自动化时代,同时,这种革命变化亦给图书馆的布局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未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技术的高端,对管理部门的设置已没有了以前的考究,但这并不代表失去了其的存在性,相反的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已由现在相对集中和占有相当面积变成日后的渗透到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几乎不占有多少空间。这种智能化后的全新系统能否发挥更强的管理能力,这对其相关的设计布局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智能化的管理比人类更能做到滴水不漏,但它毕竟是死物,而且其管理范围也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完美地以镶嵌的方式将智能资源控制范围发挥至最佳,是值得设计者们深究的。其实智能化已经渐渐的在图书馆中得到运用。近来,我在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就领略到这种高科技技术的魅力和大为不同的图书馆布局,其表现主要在:自主的存放柜,为公众提供放置个人物品的地方,降低了图书失窃以及私人物品被盗的概率;借书服务采用智能卡的方式方便快速;墙上的大型电子屏幕,不断滚动着图书馆各方面的信息。所有半智能化有序的以占有最少空间以及不被人所轻易发现的方式布局存在。
(三)对环境的友好和节能省材的思想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寿命的延长,用地的紧张和资源的短缺并不会在人类科技发展中有所缓解。因此图书馆的用地资源同样要做到省地省资源的原则。这就要求图书馆可能不再是占地面积广阔的建筑,而是向高楼大厦的方向发展,而且可能不再独立成建筑而与其它功能单位平分用地。其次在节省资源方面,图书馆会使用大量的高科技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等新式能源,来提供庞大的日常工作、照明的用电。
(四)更具特色的人文文化的舒适服务
现代图书馆的学科倾向特色,很多时候已展现在其功能布局上,而未来的图书馆特色会更为细化到团体甚至个人。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少的图书CLUB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时代性的读书产物的出现,这正预示着图书馆服务的一种新方向。这种为适应读者读书的不同习惯而产生的个性化服务,在未来的图书馆内极可能出现:提供各类饮料的选购,提供各种音乐欣赏等的服务;为迎合不同读者的读书口味而设立不同环境,举例来说:喜欢宁静的读者可以去以草原森林等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阅览室,喜欢热闹的读者可以去以PARTY为背景的阅览室。因此,未来图书馆的布局发展将不止是局限于单一的一个大的功能区,而应分开因人而异的同一功能却又有不同风格的功能小区。同时,为适应更多的服务项目迎合人们的口味,适当在图书馆的各处设立像酒吧吧台那样的服务台和随时点歌的设备。
这些是本人认为图书馆可能的发展方向,甚至是一定会出现的,但其发展的具体样式是否如此就不一定了,毕竟这是未来才会出现的事情。随着科技的发展说不定在未来会有更多优于现今技术的产品或形式出现。
四、总结
人类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图书馆布局设计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取而展翅高飞,飞入更具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的历史殿堂。
[1]张显峰,董宇昭.图书馆绿色阅览环境的营造与构建.图书馆论坛,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