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2013-08-15江苏杨巍黄洁琼石丽敏

职业技术 2013年3期
关键词:日记基础化学

江苏 杨巍 黄洁琼 石丽敏

基础化学是高职高专食品、环保等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它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形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二是为学习后续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以及未来的就业起着基础性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关键能力[1]。所以,基础化学的教学是否有效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所谓有效的教学,我们理解为是能唤醒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这种收获不仅仅指知识目标的完成,而是指是否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因为知识的掌握只反映了学习所得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教学带给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可能。比如,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高尚品德的养成等等[2]。

综观我院的教学实践,实现基础化学有效教学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精编课程内容激兴趣

基础课是专业教学的基础内容,必须密切结合专业的需要进行设置和讲授,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但是长期以来,基础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强化专业建设的核心地位,制订与专业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把基础课的知识点向专业知识迁移,从而达到基础课教学为专业核心课教学服务的目的。

当前,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为企业培养需要的适用人才,实现与企业“零对接”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2+1”模式下,基础化学由原先两学期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整合而成。两学期的内容压缩为一个学期,必然在教学内容上要做较大变革。遵循够用、适用的原则,我们为基础化学课程设计了15个教学项目,每一个项目又是由递进式的任务所组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从专业的知识需求出发,删去了一些抽象、关联度不大的理论内容,增加了能锻炼动手能力的实验内容,目的是在陈述普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其在专业中的应用。实践表明,通过与专业相结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在专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线索。

另一方面,在内容的设计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础化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制备手工皂的实验,这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学习任务。因为学习作品是流行又环保的冷制手工皂。学生看到自己精美的作品,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劳动成果时,心里有一种非常强的成就感,感叹化学神奇魅力的同时增强了对化学课程的兴趣。

在对学生所进行的基础化学学习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83.6%的同学认为基础化学中的“制备手工皂”的实验激发了自己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很多学生希望化学课能多开设一些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

二、理实一体教学讲方法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我们主要采用了以实验项目为依托,让学生在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的方法。在设计项目化教学内容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融合,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素质。这种教学体系既能使枯燥的基础知识易于被高职学生接受,又符合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要求[3]。比如,我们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这部分内容融进了一般溶液的配制技术项目中。学生在配制完一系列的溶液后,对于溶液浓度的计算和表示方法就能完全掌握。在自己动手学习中所理解的知识要比课堂上被动接受的知识更能灵活应用。

我们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按照四个阶段进行:确定项目任务、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在确定项目任务时,我们特别提出知识、技能以外的社会能力要求。比如,在分析天平与称量技术项目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称量技术外,更要求学生爱惜天平、保持天平和实验室的整洁,以及决不允许抄袭、篡改数据等等。这些方面是关乎劳动习惯与职业道德的问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先完成实验的学生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这一点很好地弥补了一个老师难以顾及很多学生的问题,一个帮一个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调查显示,有52.9%的学生认为基础化学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锻炼了他们的统筹安排能力,88.5%的同学认为锻炼了动手能力,70.2%的同学认为培养了耐心、细心的习惯,53.8%的同学认为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操融合,考试重应用

以往非纯实践类的化学课程都是以纸笔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的形式易滋生学生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不良风气。为了更全面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我们尝试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操作试题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操作,还包括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过程。这种考试的方式显然比单纯的考知识点更合理。因为,学生的学习最终也是为了应用。调查显示,85.6%的同学认为采用的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融理论知识于操作中,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考核方式还能起到以考促学的作用。平时是两人一组的合作学习,但期末时的操作考试却是独自一人完成。因为有考试的压力存在,所以,避免了在平时的合作学习中出现不动手、过度依赖别人的现象发生。它能够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实验中多动手、多思考。

四、师生共写日记促反思

严密组织的课程标准与内容、精心设计与实施的教学过程、科学的考核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但是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要有教与学中的反思[4]。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基础化学的教学中尝试了师生共写教学日记的做法。

“师生共写教学日记”是指教师和学生针对每一次课的教与学中的所闻、所感、所惑、所思而做记录。写教学日记可引发对教与学的思考,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老师写日记是基于老师行动基础上的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是一种自我唤醒,是心灵成长和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学生写学习日记是建立在自己的学习体验基础上的,从本质上来讲,这种方法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等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如果引导得当,必将创立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将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5]。相对来说,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缺乏主动性和开拓性,习惯于依赖、习惯于被指令。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仅有一技之长而不能保持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也终将会被社会淘汰。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以及有效就业做准备,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写学习日记需要坚持,这种坚持本身就是对毅力的培养,而坚强毅力的养成远远超越了课程知识本身所带给学生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书写学习日记使每一个学生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通过师生共写教学日记的实践,教师从日记从看到了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师的点评与改进中感受到了被重视,师生关系变得极其融洽。更主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养成了爱总结、爱反思的习惯。这种总结与反思能促进行动上的改变,进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共同提高。根据学生学习日记中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上会适时的做一些调整。比如,在学生觉得某一部分内容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时,我们就会安排一些针对这部分的习题,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调查显示,71.2%的同学认为写学习日记使他们反思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51%的同学认为写日记能督促自己要每一天都有进步;50%的同学认为养成了爱总结、爱自省的习惯。

五、教师言传身教树影响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展人的职业能力,但无论多么专门化的教育,都不能忽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只有把职业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才可能获得职业能力的充分发展[6]。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会走向社会。敬业精神、责任心、忠诚度等品质是他们在未来职场中的立身之本。品德教育是养成教育,不是通过课堂讲课就能实现,而应从校内方方面面去营造品德的养成环境[7]。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多的是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师应把德育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贯穿于与学生接触的每一个方面,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

基础化学课程一个学期就会结束,但是和学生的关系是否也就局限在这一个学期里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门好的课程它所带给学生的影响是久远的。教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处世、为人、办事、说话等非学术的才能。我们深知这样的影响,所以在与学生接触的每一刻,我们始终是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角度,倾听、交流。这种倾听、交流已经从化学学习延伸至生活的每一处。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上,我们会把自己所有的联系方式告诉学生,欢迎学生与我们交流任何方面的内容。这些看似和教学无关的事情却恰恰能为有效教学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把我们当成朋友,愿意与我们交流,我们才会更懂学生,才会明白什么才是学生想要的课堂。调查显示有97.1%的同学对基础化学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

综上所述,一门课程最重要的功能是育人,教学是否有效也应从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考量。我们采用的这五种途径能很好地实现基础化学课程的有效教学。一方面它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积极的学习愿望,使他们自信地面对未来的职场,自信地解决教科书上所没有的问题。

[1]黄国清.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内涵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132-133.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14.

[3]冯静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施对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0):28-30.

[4]李秀珍.浅谈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日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64.

[5]潘涌.论学习方式创新与人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1):7-9.

[6]徐国庆.论职业教育中的普通文化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2,(3):4-11.

[7]马联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0):20-22.

猜你喜欢

日记基础化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