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高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3-08-15江苏鹿晓菁
江苏 鹿晓菁
1 情感教育的涵义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凡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悦、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什么是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学生认知因素的同时,注重情感因素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职高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2.1 教学内容的情感性
所谓教学内容的情感性,是指教师从情感方面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内容,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常用到下列几个方面的情感教学的处理方法和策略。
2.1.1 将看似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生动事例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通过实验,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呢?在小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具有哪些性质呢?通过这个魔术将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生动的实例结合起来,学生的兴趣自然被激发起来,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
2.1.2 将看似平淡的教学内容与一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时,可联系一些自然现象如:钢铁的生锈、塑料的老化、食物的腐败等,这些反应速度都比较快。而另一些自然现象如:化工厂的生产、废弃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降解等,其反应速度却比较慢。再例如:在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内容时,可联系自然界中溶洞是如何形成的、日常生活中龋齿是如何形成的等等。通过这些自然现象使本来平淡无趣的教学内容变得知识化、趣味化。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2.1.3 将看似教条性的内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例如:我们在复习消毒剂时,可将学生已学的漂白粉、氯气、过氧化氢、苯酚的知识联系起来,并结合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消毒剂如:碘酒、高锰酸钾、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一起整合为“消毒剂的安全使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消毒剂的系统知识。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惊奇的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和内在联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2 教学环境的情感性
教学环境主要指课堂教学环境。对教学环境进行情感性处理的目的,是从情感的维度优化教学环境,以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消除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教学的最佳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一整套娴熟的技能和技艺。教学艺术的真谛是爱,要让学生体会到周围人对他的温情和期望,让他相信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潜力的人,在他面前有着美好的前途。
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这个人的情感,这就是情感互动。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先入情,才能让学生入境。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自身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有时表情冷漠,有时怒气冲冲,有时神不守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激情、喜悦的心情上好每一节课。同时教师还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积极的情感成为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2.3 教学组织的情感性
教学组织即课堂教学组织,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从目前的职高化学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看,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很多教师只注重“高效”传授,而忽略了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交流,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二是教学模式太陈旧。例如,很多老师在讲新课时,一般都是: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讲解新知识——练习巩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阻碍了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职高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来组织教学。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4 教学评价的情感性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进步与发展,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使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化学课堂上,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而不能不做评价。当学生回答基本正确时,固然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当学生回答只有部分正确时,也应肯定其合理部分,鼓励其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即使学生回答有误时,也要肯定其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并告知如何获得正确答案。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样是辛勤劳动。学生的回答显示了他的劳动成果,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实践表明,在职高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对学生的情感品质产生影响和优化,使学生的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的思维、认真的学习,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1]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2.
[2]李吉林.情感教育的诗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