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2013-08-15苏文兰
苏文兰
(肇庆学院 文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语言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体现。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其目标都是以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听懂理解他人的意思、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手段。不能听懂,理解、交流就无从谈起,阅读、写作能力必然受到影响。就语言学习而言,听力是处于首位的学习内容,是基础、是根本,只有听的能力加强,说、读、写的能力才能提高,语言的工具性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因此,培养留学生良好的听辨音能力,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留学生听力课堂教学的一般状况
目前,各学校对不同级别和形式的留学生汉语教学,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以提高留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综合课等。这些课程在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留学生尽快地提高了汉语能力和汉语水平。但是,不尽人意之处仍然存在,据调查,对留学生开设的所有课程之中,学生感到最难学、提高最慢的是汉语听力;学生最为轻视、觉得上不上都无所谓的课程也是汉语听力。曲伟新“对18名来华学习二年的不同国籍的留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尽管学生们认为听的能力很重要,应该重视,但是对听力和口语课的评价是最低的,他们认为在课外同学可以帮助其提高自己的听说水平。这一现象给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敲响了警钟。”[1]听力是提高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最重要一环,“无论是学习语言,还是用语言进行交际,‘听’都是首要的,‘听’没有问题,‘说’才会成为主要矛盾”[2]。听是听说读写“四会”之首,是提高交际能力的关键。而针对留学生开设的听力课正是帮助其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课程,但为何这门课在留学生看来,是如此艰难而却又可以轻视呢?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细细深究,笔者以为就是听力课堂的实效性差。实效性本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3]。而对外汉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却没能与教学效果之间达成较为理想的状态,的确有悖于学习的初衷。
二、留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缓慢的原因探析
通过访谈多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经历,他们普遍认为听力课难学,听力能力提高较为困难。细究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怕。从心理层面看,学生首先感到害怕,这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完全不同于母语的第二语言学习,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对外国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也是困难的,所以“怕”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播放“听力材料”时语音速度过快。听力是对声音的分析与辨别,而声音是转瞬即逝的,在极短时间内,要通过语流快速理解对方的主要意思,稍有停顿,就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况且,“听力”与阅读和写作完全不同,书面文字是看得见摸得到的,是可以静下心来揣摩的内容,而听力是对语音的训练和把握,是反应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没有相当的语言基础和镇静的心态,心慌是难免的。这是留学生最害怕汉语听力的主要原因。
(二)难。学生感到难学,主要是由于成绩提高太慢,效果不明显。学习压力来自于听力教材和听力语料,涉及到“关键词,语法点,语境的制约,主要信息与干扰项,解释、总结及概括能力,文化内涵差异,语音区分等七项内容”[4],内容极其繁杂。要听懂,不仅要反应迅速,更重要是对语料内容熟悉、理解,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但是语料内容的丰富性与变化性总会令留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尤其很多内容涉及文化现象,词汇之间细微的差别以及科普类的文章,都会给留学生的听力理解带来巨大的困难。例如,初级班《汉语听力教程》第九单元第三部分中的判断正误题:
A:好的,明天什么时候去?B:一点吧,图书馆一点开门。问题是:“他们一点半去”是否正确?[5]39
正确答案是“错”,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填了“对”。“一点吧”和“一点半”显然不同,“吧”是轻声,“半”是重音、四声。但留学生却没能把汉语中很细微的语音变化以及轻重音听出来,结果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再如:
男:你觉得他们两人现在谈得怎么样?
女:我觉得他们两人没戏。
问:没戏是什么意思?
答案:a.没唱戏。b.没看戏。c.没希望。d.不好说。
正确答案是c,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未能正确选择。因为这涉及到中国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有词语的引申义。没戏本来指没有戏可演,引申为不可能,不成功,办不成等多种意思。交往中的男女,多是朋友或恋爱关系,如果说两人没戏,一定是表达他们不可能成为朋友,没有希望结合的意思。如果不了解特殊语境中的引申含义,很难选择正确。
又如:“过不去”既可用于空间位移,又有“难为人,与人作对”的意思。在“你怎么老跟我过不去啊?”一句中,大部分学生理解为“你老了,过不去那个地方”、“你为什么不过去呢”、“你不能跟我过去”等句子中的“过去”的意思,而与“过去”字面无关的正确选项“你怎么总找我的麻烦呢”却无人选择[6]。无怪乎留学生说,有些句子每个字词都能听懂,但就是不能确定准确的意思。这实际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问题,一般的理解,是无法应对这一类题目的。
(三)兴趣不足。主要源于授课模式的单一呆板,是教学策略的问题。听力课的压力已经很大,如果教师再不注重授课的方式方法,甚至在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中使用竞争方法,或者说在零起点初级班教学中,频繁让学生听说结合,大胆表达,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课堂会非常沉闷,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为此时留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还处于“被动语言交流阶段”,是“多听、少说阶段”。此阶段训练“听”最为关键,没有大量的听和朗读,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反而还会使他们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这实际是教师没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留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语言学习的特殊阶段而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兴趣锐减,事倍功半,实效性差。另外,我们现在通常采用的听力课授课模式是:听音——做题——对答案。这种模式有其好处,针对性强,能提高教学效率。但随着时代变化和教学对象的变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肯定会让学生感到“审美疲劳”,新鲜感和时代感都会大打折扣,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的忽视、视而不见、粗心掠过,显然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必须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哪怕还不成熟,但尝试一下,总是在探究的路上又前进一步。由于听力是比较特殊的一门课,又跟学生的心理密切相关,因而,研究听力问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降低其因缺乏自信和成就感而导致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只有带着从容和轻松的情绪去学习,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情景实训:增强留学生听力能力的关键环节
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训练对提高留学生语言能力和进行交流沟通大有裨益,在生活中学习和实训是增强语言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因为听力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增强听力训练的实效性,就需要我们对课堂进行整体设计和把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实训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听力能力,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并将针对性的训练落实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中。
(一)课前:注重课堂导入环节
1.复习旧课。根据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基本认知心理规律,教育家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归纳了课堂设计的五大基本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7]40。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适用。关于组织教学和复习旧课环节,在词汇、语法课的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听力课堂,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非常不应该。前一节课的重要内容,词汇、语法知识、必要的训练,都应该在这个环节完成,一方面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一举两得。尤其要注意对重要词汇、语法点的反复听说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2.词汇学习。词汇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言能力提高的关键。从初级汉语的学习开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循序渐进过程。即使涉及到语法教学,也无不与词、词汇的分析讲解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门汉语课,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精读课学习、分析、训练最深入,但听力课的词汇教学也绝不能忽视,也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我们现在的讲法多是遵循这样的模式:板书词语——教师领读(正音)——学生跟读——听音。在这样的词汇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词语有初步的认识,但理解和掌握是肤浅的,记忆更不会深刻。笔者觉得应该在这一模式中加入一个环节:学生运用词汇的环节,即变为板书词语——教师领读(正音)——学生跟读——学生运用——听音。这里的学生运用环节,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大部分不可能拓展运用,所以并不要求学生解释这个词的含义,而是只要求他们能就听力教材中的内容,对涉及到这词的句子,能口头表达出来即可。即通过自己的有效预习,初步理解这一词汇在教材中的使用情况。可能刚开始学生觉得有困难,但作为一项常规要求时,学生慢慢就习惯了。这种任务性学习,促使学生自尊心、荣誉感的加强,使得在每一次上课之前,都要提前预习,把每一个词语及涉及到的句子都做到提前学习、背诵,加深印象。
3.语料背景介绍。除词汇的基本学习之外,如果马上开始听力内容,学生虽然有了词汇基础,但如果对教材内容非常陌生的话,还是很难听得明白。减轻难度,增强他们的信心仍然不能落实。所以,这时需要一个衔接,即对课文背景的介绍,也可以是文化背景的介绍。“背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习者的语言理解能力,不管是阅读还是听力,都是如此”。[8]教学中比如关于男女平等,中国的气候差异,春节等许多内容,我们在听音之前,都应该给学生一个基本的背景介绍,这样使学生明确了课堂目标,明白了将要听到什么内容,消除了紧张和焦虑,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二)课中:注重语料的整体把握
1.扫描练习题,运用猜测想象,初步感受语料内容。在正式听音之前,需要让学生快速浏览问题项,不论是填空、选择、判断,还是问答,都要看一遍。这属于视听方法,“视听,是有文本或有形象的听,文本提供了文字线索,从字形方面加快声音同意义的联系”[7]155。然后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猜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听音的针对性。例如:初级班《汉语听力教程》第十七单元第三部分中的听后选择题:
(1)孩子想(穿裙子/不去幼儿园)。
(2)今天(有/没有)太阳,但是(很暖和/不暖和)。
(3)今天风(很大/不大)。
(4)妈妈让孩子去(幼儿园/外面)一会儿。
(5)孩子最后(穿了/没有穿)裙子去幼儿园。[5]71
整体浏览题目以后,留学生基本可以判断出这段话涉及的人物是妈妈和孩子,事情是关于穿裙子和去幼儿园之间的矛盾,天气情况是有没有太阳、风大不大、暖不暖和等内容。有了这些基本的判断,再结合具体的重点细节,就基本可以断定此题是关于天气好坏与孩子是否穿裙子上幼儿园的问题。
2.先泛听,后精听,注重语料的整体感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明确指出,对任何事物的感受,都首先是一个整体,语言的学习要遵从整体观。尽管有专家认为合适的听力课模式是由精听到泛听,但我的经验是先泛听,然后精听,最后再泛听效果较好,可实现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认知过程。
3.精讲多练,落实课堂重点。重要的词汇和语法,句式,习惯用语,都要注意精讲多练,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才能牢固掌握,才能有举一反三的资本。在这一点上,听力课与其他课程是一样的。比如关于量词的使用,作为教学的难点,教师尤其要注意精讲多练,反复练习。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对于不可数名词都要与作为度量单位的量词搭配使用,掌握较好,例如:一张纸a piece of paper;三克糖three grams of sugar;两杯水two cup of water等。但他们常常对可数名词使用量词感到别扭。在外语中,一般来说可数名词没有量词,直接在数词后面跟随可数名词即可,例如:three dogs,但汉语却要表述为“三只狗”。留学生往往在这里犯错,会说成“三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针对重要内容,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反复加强训练。
4.努力开拓课程资源,进行思维拓展。教师要努力开拓课程资源,结合现实生活,多找一些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材料,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听力资料,进行课程拓展。可以由教师朗读语料,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精心挑选,播放适合外国学生观赏的影音资料。既可以感受生活中真实语料的实际状况,又能在美妙的音乐和真实视听影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它们的注意力。例如“听电台采访中的谈话、听电影/戏剧中的对白、听录音机中或电台上播出的歌曲、听正式场合(婚礼、颁奖仪式)的祝辞、听专业人员(例如医生)的指点等等”[9]。
(三)课后:注重作业布置
听力的训练和提高,如果认为仅依靠课堂训练就能实现,那实际对此问题过于简单化。对外汉语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作业布置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对重要内容落实和巩固的阶段。通过一定量、一定形式的作业,帮助学生回忆课堂重点,加深印象。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传统形式是完成课后练习,但笔者认为,长期单一的作业形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烦躁心理,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作业形式,既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除了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作业形式:
1.录音作业
录音作业就是让学生利用手机、录音机等设备,完成一个主题的录音工作,录音长度3分钟即可。作业布置之前,教师要明确一个主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录音。比如“中国的首都”或“中国的著名城市”,“中国人的饮食”,“孔子”,“长城”,“兵马俑”等内容,总之可以是一些具有浓郁特色、代表或体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他们可以凭借电视或录音,也可以找一篇文字资料,让普通话标准的中国同学读一遍,同时把它录下来。这种形式的作业,除了做录音之外,我们要求在每次上课之前,都有1~2名学生要展示自己的录音内容,让大家来听,然后自己再设计几个问题和大家交流。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是变静态为动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证明,虽然作业的难度加大了,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是很高。
2.复述课文
即对本节课的重要语料进行复述。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所有教材内容都让学生复述,这样作业量太大,会加重学习负担。所以,只要求学生掌握并复述最重要的课文。这样的要求,如果要在课堂上复述,课下的偷懒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避免难堪尴尬,学生大部分会认真准备。在课堂操作上,可以采用两两交流的形式,邻座之间互相复述,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教师点一两名学生复述,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看是否有错误,完成作业。这项作业需要花费较多精力,但听说结合,听的关键落实了,说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1] 曲伟新.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模式新探—从“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的比赛环节引出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3):109.
[2] 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92(4):291.
[3] 黄卫国.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3):51.
[4] 曹慧.影响听懂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29.
[5]熊文,王新文编著.《汉语听力教程》初级A种本(上)[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
[6] 陈颖.HSK考试听力单句题型偏误分析及训练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7.
[7] 徐子亮,吴仁甫著.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新模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2009(2):20.
[9] 陈钰.对外汉语中级听力课堂任务的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