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2013-08-15◆聂纯
◆聂 纯
(贵州省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方面,国家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在职业教育建设不断推进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进而职业教育工程的建设不断地给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
一、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关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国家教育部在2000 年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子性意见》中就已经给出了科学的表述,即“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绩效考评等教学体系构成要素的特殊性,从而对教学大纲以及教师队伍的配备都提出了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要求。从总体上来讲,职业教育的诸多特殊性可以用“实践性”予以总结,也就是职业教育是要通过更加注重实践性的教学体系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作人才。由此可见,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也是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是否能达到最初目的关键。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使得职业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首先,地方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领导对实践性教学的建设认识不到位。由于长时间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忽视,以高等教育为主流的国民教育观念,使得地方队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能达到中央要求的高度,部分领导对实践性教育这种特殊的教学体系认识不到位,从而实践性教学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没能得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
其次,投入不足。近年来职业教育规模在国家的倡导和重视下不断扩大,然而财政对资金的投入却没有相应的增加,校内实训设备成就老化不说,单从数量上也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职业教育在收费上本来就较普通高校收费要少,加上地方上还不同程度承担福利性质的教学任务,使得职业教育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
第三,师资队伍存在严重不足。由于长时间以来普通高等教育的一枝独秀,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充和加强,职校教师待遇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有学识、有经验的合格专职教师缺乏且超负荷工作,新进教师培训、深造机会有限、经费不足,多数教师缺乏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本领,职业学校内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总体水平都不高,校内实训知识老化趋势明显。职教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根本难以达到实践性教学的教师配备要求,大大淡化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第四,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目前,职业教学现行的教才大多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而不是以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基础,系统化的、规范化的以完成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为目标的操作性强的教材严重缺乏。
第五,没有必要的政策支持。教学部门对职教教学评估指标、人事部门对教师职称评审要求没有体现出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一直以来,政府对职业教学的评估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均偏重于提升学历、热衷于科研、课题和项目的申报,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建设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践性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府各级主管领导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就业、加快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有关部门还可以将职业教育事业做得好于不好纳入相关领导的政绩考核,作为领导晋升的一项考察指标,全面提升职教事业在领导心中的重要性。
第二,加大投入。由于普通高校的扩招、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占用了国家大部分的教育预算经费。职业学校教师福利待遇低,教学设施、实验设备陈旧,实训基地建设难以开展,实践性教学有名无实。这一系列长期存在的影响职教质量提升的问题需通过政府增加投入来得以彻底解决。除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外,还应该加大正面宣传,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的偏见,纠正中学毕业生及其家长对普通高校的单一追求,从而畅通职业教育的生源渠道。另外,推进职教人事制度改革,让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能走到领导岗位上来,做好职教工作的执行者和领路人;同时改变以往对职教老师教学业绩评估、职称评定的陈旧模式,使其更加注重实践性教育,而不是拘泥于学历、科研等更偏向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给职业教育以充分的人力投入和政策支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挖掘一切可以挖掘之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为构建实践性教育体系提供强大支撑。
第三,加强改革职业教材的编写,使其更具实践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教材都是由有关教育部门组织专家编写而成,总体上讲偏重于理论的系统性介绍,其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远远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改变长期以来的教材编写模式,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加强与公司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拒绝吸收来至公司、企业的民间结构或团体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完全可以大胆学习和借鉴,如美国的安捷伦、热电、沃特斯公司,日本的岛津公司;它们关于仪器使用培训的教材就编写得不错,能够较好地完成其客服对仪器的熟练操作以及常规故障的检查与排除。这些教材就具备了良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者也先后提出了许多各有所长、各有侧重的模式,如20 世纪初美国人赫尔曼·施奈德首次提出了“合作教育”的概念;后来又有德国提出的“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再就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和加拿大提出的“以能力为基础”等实践教学模型。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了解其目前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后,通过分析、研究给出解决措施的同时,我们切记不能犯闭门造车的错误,应该加强与国际间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胆借鉴别人先进、有效的方法和模式,积极吸取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以期取得职业教育的成功,从而更好地位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1]石骏.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儿点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张金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初探[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3]曾令奇.高职实训基地功能原则和途径建设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05,(6 下).
[4]周耀华.关于高职实践性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