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与需求分析
2013-08-15◆陈洁
◆陈 洁
(哈尔滨华德学院)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的目的:一是了解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二是了解当前服装企业发展和对高等院校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然后是分析现状,研究对策,为我院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等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市场调研主要采用与企业负责人、部门一线主管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
(三)调研对象:江苏地区的代表性企业:三友服饰、海盟西服、天一服饰;亨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舜天西服有限公司、海尔曼斯西服总厂,艾格、名邦等相关知名企业;凯露琳服装有限公司、云儿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景盟针织有限公司。
(四)调研内容:与企业界人士就本大类专业的内涵、能力结构、课程改革、人才成长途径、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规格及现状进行了探讨。
二、调研情况分析
(一)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调查表明,江苏省是仅次于广东、浙江的全国第三大服装生产基地,是我国服装生产的主产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后,市场竞争势头迅猛,由于面临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影响,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目前,服装企业的生产特点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从事单一型服装“来样来料加工”;二是从单一型来料加工逐渐向品牌开发转型,依托现有品牌形象,立足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服装企业的两大发展趋势,反映了企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线技术工人,而且越来越迫切地需求集设计、制版和精通服装CAD 和CAM 的复合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二)服装行业人才的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高职、大专本科院校服装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短期培训的学生就业人群的激增,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精细,对服装专业人才提出更高方面的要求:(1)具有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从业素质;(2)掌握服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具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专业服装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3)具有服装、服饰的审美能力。具有独立进行服装艺术设计实践基本能力,具有依据社会需求和行业状况,把握消费市场快速灵活完成设计方案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服装结构的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具有进行服装加工工艺的独立操作,进行服装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设计与指导的能力;(4)掌握相应的行业规范、标准和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5)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操作并初步具有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6)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7)学习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课程,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8)了解国内外服装设计的发展动态,并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能力。
三、调研后的教学思考
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的根本在于结合专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
首先,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双师型是指教师通过参与企业产品、企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认识市场,把握市场的规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题、新观念、新知识带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技能中去。这也正是当今职业教育所提倡的产、学、研体系的建立。这种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北京服装学院鼓励教师成立专业设计室,让教师在市场中磨砺、锤炼自己,他们不再是空洞的照搬理论,指导的学生也能尽早的把握市场,在企业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无独有偶,有的服装院校采取教师巡回驻厂,一方面有效地沟通企业与学生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参加企业定期开展的技术力量培训,形成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现象。
其次,定单式教育模式的筹建。所谓定单就是锁定企业,在充分了解企业所需岗位、所需人才,签订培养、就业协议,紧紧依托企业,通过“定单”教育培养服装专业人才。定单式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方面,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内容到位,教育方法多样。学校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能进入状态,其适应能力强。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的就业压力,给学生入学就吃了“定心丸”,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让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避免盲目性,使学校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工作。事实上,我们往往将精力放在招生宣传上,缺乏对市场上所需人才的了解,在设置专业课时,不能很好地从社会的需要入手,具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无形中形成了人才需求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脱节,造成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其三,专业再选择工程的创建。市场经济证明,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价格?于是相应产生了分工精细,各司其责的局面。我国现今的服装行业可分为市场分析,款式设计,面辅料供应,版型设计,样衣制作,排版设计,裁剪师,工艺设计,跟单员,生产管理,营销策划,产品报价,店面陈设,市场管理等。这些都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然存在。诸多的内容要想面面俱到不太现实,毕竟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妨将课程设置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其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长项发挥上易见成效。其次,通过某专业的技术模块的学习,有效地增强了自信,在择业过程中目标明确不放任自流。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毕业生中专业层次及形式进一步多样化,大大提高就业率。
第四,院本教材的编写。服装专业的教材较多、较零乱,并不实用,应为适应教学要求编写院本教材,按服装的九大基本款为项目,从制图制版、裁剪、工艺制作、熨烫要求、技能考核、工艺单教学等方向编写符合现代生产技术要求的校本教材,使学生学起来循序渐进,再不会手忙脚乱了。
[1]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罗建国,赵亮.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04,(2).
[3]赫冀成.教学科研融合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4]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