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探索和实践

2013-08-15张广奇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课外活动学习者

◆张广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教师有责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进行训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最终养成自觉运用英语的习惯。而所有的这一切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营造语言学习氛围,优化英语语言学习情境,最终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授课方式单调,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英语教学课,实际上成了语言知识课、语法讲授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接受的只是有些机械、呆板的语法规则,学生的大脑成了储存单词、词组、句型等的“仓库”。这样的授课方式必使学生们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与学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英语教学要重视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英语。

二、理论依据

当代外语教学深受人本主义思想和新弗斯语言学说的影响。这些理论都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潜在作用。哲学上人本主义要求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一切。据此罗杰斯(Rogers)提出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观,要求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能够适应各种变化,从而在智力和情感上都能够取得创造性的发展。现代心理语言学理论(Chomsky,2002)则强调人类大脑固有的语言学习机制和学习者主观因素及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或needs assessment)理论也体现了外语教学重视学习者因素的理念。它最早是由Richterich(1972)提出来的。需求分析模式指出了如何满足外语学习者在未来的语言使用环境中的交际需求。教师运用需求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即他们希望从外语教学中获取什么。

Brindley(1989)和Robinson(1991)提出了客观需求(objective needs)与主观需求(subjective needs)的概念。他们把所有关于学习者的客观情况(如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等等)笼统地称为客观需求,而把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认识和情感需求(信心、态度等)概括为主观需求。需求分析对教师课堂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这在外语教学中的集中表现就是给学生以主动活动的机制、空间和环境。新弗斯学派是结合语言使用环境研究语言的代表,它要求外语应在使用环境中学习,语言功能只是构成一个语义系统的起具体作用的语义成分。英语第二课堂即英语课外活动则为模拟、再现语言使用环境和使用过程提供了场景,使英语学习成为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立体化的交际活动情境,打破了传播式的平面结构。这样,就形成了课堂结构的立体化,为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三、基本特征

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外语教学研究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呈现“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的趋势”(刘润清,1999)。近年来,各种英语赛事竞相涌现。其主办单位上至中央电视台、国家级出版社,下至各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这些赛事的范围、规模、对象等因竞赛内容和类型不同而不同。全国性的英语大赛,在高校范围内举行的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等等。

英语教学中的竞赛活动,研究者习惯把它笼统地归于第二课堂。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正常课堂教学活动而言。它指的是学校在课外以传统的和现代的科技手段营造的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化学习、接触和使用英语的空间。

(一)自愿性

自愿性就是指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加课外活动的项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选择加以指导,但不能作强制规定,自愿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前提条件。课外活动是学生独立自主开展的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自治、自理的特点,因此,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仅仅起到辅助的作用。

(二)广泛性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大纲的限制,可根据参加者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学校、班级不同的情况自行决定。凡是符合英语教学大纲有关教育培养目标的各种活动,均可成为选择的活动内容。

(三)情境性

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在真实的英语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因此,它具有真实情境性的特点。

四、主要意义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也不是第二语言,日常生活中缺少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有少量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后就基本上失去了使用英语的环境。而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语境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言意义的理解、表达以及语言功能的实现都需要通过语境。在一种良好的语境中,学生便会克服对体态语等副语言特征的依赖,更好地运用、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创设较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相对逼真的环境中运用语言,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作用。

大学生德智体美教育的综合化,是外语教学理论之所以产生新趋势的时代背景、大前提。它把作为受教育的人,看作是由身体、情感、品质、意志和行为等因素组成的整体,这些因素虽然互相区别,但相互关联,密切配合,具有整体的统一性。教育将通过一种可以调动、拓展和发挥受教育者全部能力和生活的活动制度,对他们进行全面培养,以实现人的最高生活价值。大学生英语竞赛重视学生作为整体的统一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竞赛活动又为学生而设,在教育活动的受益面中,学生也是主体,应按学生的需要取材、施教。

(一)心理需求

联系生活,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要把生活引向学校,也要把学校引向生活。就大学教育范围而言,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学习者个体特征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各种心理需求。英语竞赛活动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二)参与意识

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外语内容的综合性,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大学生英语竞赛面向全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提倡“重在参与”的精神,旨在全面培养大学生英语素质。因此,积极参加英语竞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参与意识。

(三)团队精神

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班组关系,尊重他们自发的创造性。学生为准备参赛,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寻找资料、与同学协作、交流和磋商、进行反复学习和实践。这就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自觉地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在课外延伸。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开展英语竞赛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潜能和积极性,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而且,它对大学英语课堂有较强的补充、延伸作用。当然,在开辟英语第二课堂、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活动中,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业务性的、方法性的指导和心理辅助,以使更多的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中去,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应不断对其英语竞赛方面的实践做出总结及分析,以期为丰富和发展情境教育理论做出贡献。

五、结论

大学生英语竞赛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脱颖而出,同时为学校争光。各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检验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又可以帮助学生大幅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1]Brindley,G.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 Design[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Chomsky Noam.语言与心智研究新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Richterich,R.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M].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1972.

[4]Robinson,P.ESPToday[M].Prentice Hall.UK: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Itd,1991.

[5]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课外活动学习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