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人自助”社会工作理念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实践探析

2013-08-15魏亚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6期
关键词:困难社区管理

◆魏亚萍

(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社会建设与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一、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城市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制趋于解体,城市管理亟待改革,社区的管理模式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社区治理应运而生。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研究、社区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是指以社区地域为基础,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和非营利组织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

二、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

1.政府主导的强政府、强社会的治理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包括了两种理论,一是“行政社区建设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单位制解体导致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国家权力的基础。因此,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其基本路径是以居住规模为核心标准把城市区域划分为若干社区(即居住区),力图通过重建基层党组织及其能力,行政权力向下转移以及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来重建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因此,在行政社区建设理论中,社区是一个以居住区为分界基础的行政控制单元,社区关系的主导性质是行政性的。此理论认为,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强调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指导、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核心地位及主导作用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原则。

政府主导的强政府、强社会治理模式的第二个理论依据是“政府主导论”,认为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治理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但是政府是治理的主要主体。在社区管理的实际运行中,政府通过对社区居委会财务的控制,使其具有行政组织特色。

2.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的小政府、大社会的自治型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社区的优先性和自主发展性,认为社区自身的发展才是城市社区建设的要义所在。强调社区的相对独立性,认为城市社区建设的要义是培育社区自身的发展,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力主“去行政化”“还社区于社会”。认为社区内社会关系的主导性质不是行政性的,而是情感共同体或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互助关系。

这一结构中典型的两种理论观点是基层民主论和NGO参与建设论。基层民主论强调人民群众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政府发挥指导性作用,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社区大服务”的思路进行改革。王琳、宋晓辉认为社区民主决策的主体是全体社区居民,以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决议。持此种观点的学者大多强调党建的重要性,认为党是推动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心从单位转向社区,是党实现有效社会参与的组织前提。郑杭生教授也指出当今社区建设是在一个陌生人世界中进行的,在陌生人世界中构建和谐社区需要以党建带动社建,社区凝聚的核心力量主要是社区共产党员组成的基层党组织(党支部或党总支或基层党委)。

NGO参与建设论的学者主要认为非政府组织作为一项重大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通常具有五个特性,即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这些决定了他们和政府、企业不同的角色、地位。非政府组织主要致力于城市社区服务和管理,其基本宗旨是满足城市社区公民的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就在于其扮演着把家庭和城市社区与广阔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中介和催化剂角色。

这些观点具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即源于西方传统政治学的以强调行为主体自主权为核心的自治理论,即公民个体表达权利的自主权和共同体管理自身事务的自主权。这一观点对不太重视公民及其组织的自主权的中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符合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

3.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合作型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张政府通过向社会赋权、分权,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交由社区内社会组织来承担,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强化社区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职能。这一治理模式看到了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主体之间面对面的协商合作关系,其理论来源是国家与社会合作互动的公民社会理论和个权力主体参与共同事务管理的治理理论,理论视角是多元主义和社团主义的混合。

三、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两者间的关系

社区治理是一种实践活动,其主体是社区(包括组织、家庭和个人),并具有既定的资源和目标。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相应地,据此得出社区治理的一般性定义,它是一种培育社区秩序、优化社区组织运行、整合社区系统的集体行动,是引导居民、家庭或组织遵守社区规范、协调社区利益关系的过程。总而言之,社区管理就是对社区(居民、家庭、组织和制度)的管理。

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归结起来,社会工作是以现实社会中实际发生困难的人以及由个人所组成的组织和社区等生产和生活单位为工作对象,采取科学的专业手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助人自助。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工作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设置,理应与社区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社会工作本身具有的助人自助的根本价值属性,决定了它会对社区管理工作产生重要作用。

可见,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是关系非常密切的两个概念。一方面,从体制机制的角度来说,社区治理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社会工作兼具个案、团体和社区三大专业方法,所以社区工作治理属于社会工作的应用领域之一。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对社区管理还有更为积极的作用,它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区管理的重要推手,这是本研究的立论基础。

具体来说,以“助人自助、服务社会”为理念的社会工作,兼具“寓服务于管理,寓管理于服务”的特征,它在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化解社区矛盾、解决社区问题,维系社区中个人、家庭、组织、制度和规范的互动,整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它与社区管理在实施内容和主要目标上的契合程度甚高,也成为社区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志愿服务的逐渐推广将有助于更好地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培养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意识,从而对培育整个社会的互助精神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下的社区治理实践

1.以楼门自治为代表的居民自我管理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本居住地区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基层社区在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居民自治促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并已实现居住楼宇的自治与管理。而社区公共事务集体决策的居民代表会议制也是实现居民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尝试。学生一视同仁,真正根据毕业生的真才实学选拔人才。

第三,用人单位应该积极与高校合作,为毕业生提供社会实践实习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既可以扩大在校生的实习实训范围,也可以方便单位考核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沟通渠道,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孵化条件。在面对经济困难学生时,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机会和岗位,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毕业生家庭起到辅助作用

第一,积极引导,关注毕业生心态。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就业动态和心态,跟孩子多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直面职场,养成能够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一点对经济困难学生家长尤为重要。

第二,适时帮助,提供求职技巧。家长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对不同职业、不同用人单位的了解比学生更为全面和丰富,掌握着求职的技巧。在毕业生求职时,家长可以在这些方面加以帮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手段多元

(1)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引导。高校应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工作,如招聘会、经验交流会、宣讲会、培训会、实地考察、一对一咨询等,站在高层次的平台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2)着重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引导,通过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开拓并完善校外就业市场,搭建多层次的就业交流平台,提供方便,便捷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抢占市场先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贫困毕业生,提高应聘成功率。

(3)建设高水平的就业引导队伍。就业引导队伍是战斗在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力量,也是为毕业生服务的力量。学校应该建立一支专门化、理论型、实战型的高水平就业引导队伍。学校层面可以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或企业管理人才来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从实际就业形势及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就业引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院系层面可以从专业角度出发,更贴近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对重点关注的学生如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引导服务,针对个性差异,在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因时、因地而异的职业价值引领。

3.引导方向多元

除了就业之外,学校、家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提高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

(1)考研。学校应该给予有深造愿望但经济困难的学生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报考公费比例高的高校继续学业,同时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减轻学生的生活压力。研究生导师可以在坚持公正的基础上将科研项目向经济困难学生倾斜,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创业。前文提到,经济困难学生创业的不多,社会应给与更多的政策优惠,如凭有效证明,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优先贷款;贷款利率优惠;税率优惠;提供产品市场信息等等,提高经济困难学生创业积极性。

(3)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国家号召广大青年大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地区去,挥洒青春,服务人民。经济困难大学生可以将此作为实现人生理想,展现个人能力的舞台,为自己的青春画出厚重的色彩。而且,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国家在减免学费、薪资待遇、今后发展等方面都有很优惠的政策,适合经济困难学生参与。

[1]陈德明,张革华.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构建学校支持体系[J].前沿,2004,(10).

[2]万丽华.浅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06).

[3]王芹,肖斌.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与解决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66 -68.

猜你喜欢

困难社区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选择困难症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