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舆论导向浅析
2013-08-15文丨苏
文丨苏 静
1 前 言
信息时代,媒体技术实现了广泛的发展,基于网络、数字手段为核心的媒体发挥了丰富信息的快速、高效传播作用,令大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对传统媒体形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民生新闻工作者如何应对该类影响冲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则成为当前应主力探讨的重要问题。
2 信息时代新闻节目面临的严峻考验
信息时代,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数字化媒介步入高速发展与优化时期,各类新兴媒体则踊跃出现,并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导向作用。目前,我国网民总体数量已接近5.4亿,网络新闻的用户量日益庞大,较多民众更愿意通过网络、博客、微信了解新闻事件。新型新闻媒介的实时互动性、全面多样性、自主开放性,则提升了用户对其的依赖性。相比来讲,传统新闻媒体形式形成新闻的周期较长,传播新闻时效性有限,对于突发新闻事件的传播报道相对滞后,因此受到了新型新闻媒介的强烈冲击。对于民生新闻节目来讲,针对信息时代的良好发展环境以及严峻的考验影响,更应发挥节目独特的贴近民众优势,引入现代化媒体技术,提升新闻的报道深度、拓展其传播广度。以亲民、爱民、为民服务的视角,丰富、多元化的报道贴近民生的新闻事件,提升新闻评论性,以人为本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方能应对信息时代各类新型媒体形式的挑战,激发民生新闻栏目社会价值。
3 信息时代民生新闻舆论引导的科学策略
3.1 引入新媒体技术,提升民生新闻报道广度及深度
民生新闻为赢得大众认可,提升品牌形象,应抓住信息时代的挑战机遇,引入新媒体技术,全面整合新型媒体平台,可利用直播、即时通讯等播报模式,还可借助微博、微信等大众互动手段提升民生新闻节目的交流性以及时效性。对于重大新闻事件应赢取最佳报道时机,快速传播新闻事件,令民众全面回归到传统的媒介形式中,提升民生新闻节目影响力。新媒体具备了个性化特征,与之相比,民生新闻虽然无法匹敌其时效性,却可通过横向拓宽、纵向延伸,连续性跟踪报道,为大众全面解读新闻事件的具体背景,挖掘新闻背后隐藏的故事,进而令大众获取更为贴近生活、丰富生动的价值化信息,提升民生新闻节目报道的权威性,获取大众的全面认可。为此,民生新闻报道应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全面映射新闻事件真实状况。应拓宽眼界,提升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发挥一定的舆论性,提升舆论服务水平。民生新闻报道还应树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应盲目跟风、不求事实,这样将丧失新闻节目应有的说服力,无法赢得大众的信任。应由点及面,关注民众利益,实施有深度、有内涵的社会性报道,方能提升民生新闻影响力。
3.2 发挥纽带桥梁作用,提升评论力度
单一平铺直叙的新闻播报方式无法符合大众多元化、自由生动性的审美品位,为此,民生新闻应优化叙事模式,借鉴娱乐节目的生动、灵活报道模式,贴近民众生活,营造充满娱乐性又不失严密性的优质民生新闻节目。信息时代,应深化民生新闻改革,激发其纽带桥梁作用,令其成为民众与政府良好联络沟通的平台与渠道。同时应由民生视角对当前方针政策进行良好的解读,应抒发民意,由民众的根本利益入手进行新闻的播报,整合各类背景信息,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优质民生新闻节目。另外民生新闻节目应集成民众的观点意见、汇总事实信息,促进民生新闻报道以及评论的有效衔接,令报道观点更加明确,在挣得民众丰富意见的同时,做好公众舆论的良好、正确与鲜明引导。
3.3 明晰舆论规律,优化传播引导效果
民生新闻报道应面向公众核心诉求,明晰舆论的客观规律,方能优化传播引导效果。报道阶段中应关注真实性,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吸引公众积极参与。新闻主持人则应强化自身素养,发挥优质的舆论领袖效用。应将大众不同的观点、认识形成有效的集中与汇总,良好的唤醒人们的认知,构建健康、优质的舆论氛围,发挥正能量。另外,应发挥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把握好分寸与尺度,避免过犹不及的不良后果。应促进民生新闻舆论引导、舆论映射以及监督的辩证统一,进而真正优化舆论传播引导效果,打造出精品、符合大众品位的民生新闻节目。
4 结 语
总之,把握好民生新闻节目的舆论影响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基于民生新闻节目内涵,在信息时代环境的影响挑战下,引入新媒体技术,拓宽节目广度以及报道深度,发挥纽带桥梁作用,提升评论力度,方能优化民生新闻节目传播引导效果,令其形成正确、健康的舆论导向,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1] 张锦芳.在民生新闻中媒体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从陈光标要给美国穷人发红包成为新闻热点说起[J].传媒,2011(12).
[2] 蔡雨玲.电视民生新闻在社会转型期中的舆论导向——以南京地区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008.
(忻州市广播电视台,山西忻州 0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