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的微博客效应

2013-08-15文丨邵羽西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博客范式话语

文丨邵羽西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指出了技术的发展会催生新型的媒介,而媒介也必然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人类从传统的旧媒体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新闻的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在发生着改变。人们用手机、电脑键盘代替墨水,用光纤电缆代替邮差,用电子杂志代替纸媒,用网络评论代替面对面的交流,这些都证明了,新媒体传播时代正在崛起迸发,而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微博客”。它一出现,便成为了中国新媒体时代的宠儿,因其广泛的传播多样性和包容性,在社会和专业领域中产生了巨大的效应。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宽松的言论环境和高频率的转发量很容易给人们的思想、行为造成误导和困扰,于是,商业操纵、情绪煽动、谣言等危险因素也就通过微博客等传播渠道散发出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大危机。

1 新媒体

1.1 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各学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新媒体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而在现阶段,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的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在不断发生改变,世界上随时都可能出现又一个新兴的产物。如今的新媒体通常包括光纤电缆通讯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系统、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等。这些新的媒体形态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2 国内新媒体发展现状

20世纪之前,信息传播的速度慢、范围小,国内民众接收到的消息内容相对较少,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不仅让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为中国传媒带来了新契机。由于中国社会性质的特殊性使得新媒体的发展和西方有所区别。以微博客为例,不同于西方人在微博客上对于个人情绪的宣泄,中国人更多的是想通过网络视频来了解热点话题,通过微博客来拉进与名人的距离,发表新闻评论和自身诉求。新媒体的互动性、多元性和大众性特点正好便符合了国人对于话语传播的需求,因而微博客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西方国家。据统计,截止2010年6月,我国的网民数已达到了4.2亿,累积拥有博客、微博客数量已超过2.31亿,比例高达网民数量的55%以上,成为世界上使用微博客的第一大国。

2 微博客效应

自从2007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客色彩的网站,饭否网开张,到2009年新浪微博的推出,微博客已在中国掀起一场新风暴。作为传统博客的衍生品,微博客以其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多样、操作简单等特点得到了大批受众群的追捧,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微博客效应也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下面,将就微博客产生的几个主要效应进行探讨分析。

2.1 话语传播范式的改变

传播是现代社会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原因,而话语则是探析传播方式的一个良好入口。话语是处于社会最表层的一种模式,它能最直接的反映当下社会的政治文化环境。当微博客以140字的限制字数赋予人们抒发个人日常状态的权利时,话语传播范式也在悄然改变。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人们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几百上千字的文章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但是微博客的出现需要人们用短短的一百多字来说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于是新时期的人们不断尝试创作新的话语,各种如“斑竹”、“高富帅”等新鲜的词汇便层出不穷,有的甚至直接用上了字母的缩写来表意,这些新词在原词的基础上增加了时代赋予汉语言的新内涵,通过新媒体改变了话语传播的范式,为汉语言注入了一种偏娱乐的气息。而这样的话语范式也使大众传播和公共交流的信息更为模糊,一些“话题群”、“标题党”纷纷出现,比如,“史上最强……”、“凡客体”等表述方式在微博客上比比皆是,点击话题字符便立刻显示出所有包含此话题内容的微博,这样的话语传播范式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网友,收到颇为可观的传播效应。

2.2 人人参与的舆论与监督

微博客的互动、平民化的特性让人人都能参与到新闻评论中,以前是新闻媒体引导主流,现在是公众来主导社会舆论,中国的新闻评论迎来了一阵新风潮。因为微博客可以与手机绑定,因此能很容易的在第一时间发布和接受消息,并上传相关照片。公众除了通过转载和评论参与到新闻舆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外,还可以成为一名“记者”,现场发布新闻。例如,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消息便是由一名网友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客发布的,现场照片被媒体大量引用,原文被转发5000多次,让全国人民关注到了舟曲的灾情。可见微博客已经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平台。然而微博客带来的效应还远远不止于此,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它成为了监督政府工作和反腐的一道利器。“表叔”、“房姐”、“不雅视频”等相关政府官员都是经微博客传播发现,并落入法网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在微博客巨大效应产生的背后,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使用微博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开发式的舆论状态让人很难辨别新闻消息的真实性,人们也许会因为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而盲目的跟风,给恶意的谣言有了可乘之机。一方面是言论的自由,一方面是格局的复杂,微博客带来的双面效应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2.3 商业营销

自新浪微博客开通后,腾讯、网易、搜狐等多家独立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客,中国的微博用户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样的大好势头也让企业和机构单位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迎来一片春天。与其他营销方式相比,微博客具有门槛低、互动强、时效快、高集中的特点。各独立的微博客系统对用户都有着自己的认证方式,通过认证的企业往往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因此,许多企业在微博客上建立起自己公司的官方微博,通过微博传递公司和产品的最新消息,以这种互联网口碑传播和搜索传播的方式树立自己的品牌效应。有数据表明,使用微博的用户不仅仅是年轻一代,30到40岁左右的人群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微博客也为纸媒提供了另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周末”等纸媒也前后进入了微博客市场。不用经过繁琐的排版,只需在键盘上轻轻敲打,就能将新闻发布,同时还能收到读者的反馈信息,报刊媒体对这种方式也是乐见其成的。可以说微博客让纸媒与新媒体实现了双赢。

3 微博开启中国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的出现是一种技术的进步,但它对当代中的影响则远远不止于此,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而微博客正是这一现象的代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广泛的受到大众欢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信息的真实合法性难以甄别,舆论误导,大众思想传播突出,还有谣言、炒作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社会各个部门阶层的参与和努力。微博客运营商要加强技术监管,及时公布不实信息、推行实名制、提供微博用户举报有害信息途径。国家应制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来规范和打击微博客上的非法行为和内容。而处于微博客环境中的公众用户,也应加强自身的媒介素质,理想的判断和发表个人观点,不偏听偏信,健康的使用微博客。

微博客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中国只出现了短短几年,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巨大效应,令人惊讶。可以说,微博客开启了中国新媒体的新时代,领导新媒体在中国走向兴盛。新媒体模式的开启是一场变革,走向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微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体要合理运用自身产生的社会效益,趋利避害,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1]熊澄宇. 《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05).

[2]沈斐旻.《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娱乐节目分析》[D].厦门大学,2009.

[3]李庆林.《传播方式及其话语表达——一种通过传播研究社会的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2008(03).

[4]张黎呐.《新媒体时代的话语话语传播范式》.[J].新闻研究导论,2012(03).

[5]牛梦笛.《后博客时代的媒介参与》.[J].新闻界,2010(03)第41-43页.

猜你喜欢

博客范式话语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博客天下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