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西北地区乡镇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

2013-08-15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王山珍肖家燕

中学生英语 2013年2期
关键词:语码母语外语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王山珍 肖家燕

一、引言

语码(code)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根据美国语言学家Carol Myers-Scotton的定义,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语码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2004)。语码转换问题备受语言学家关注,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外语与本族语间的转换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以鄂西北地区乡镇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观察为出发点,拟从语码的转换类型、转换目的及功能、转换的弊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广大乡镇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起启发作用。

二、语码转换的类型

由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研究现象的认识不同,学界对于语码转换类型的划分尚无统一标准。

Gumperz(1972)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语境的大背景下,语码转换被分为三种类型:情景型、会话型、隐喻型。情景型是指那些由于情景的变化而引发的语码转换。这种情况下,话题通常不变,交际者根据情景(situation)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语码。会话型语码转换通常在关系密切的交际者之间进行,话题和情景一般没有变化,交际者在同一句子内使用不同的语码。隐喻型指那些在情景不变的情况下,交际者为了表达一定的交际意图而实施的语码转换,用以表达强调、引人注意、表达情感、传达信息等。

从功能的角度,Auer(1990)提出了与语篇相关的转换和与交际相关的转换。前者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的,它可以用来在言谈应对中完成不同的交际行为。后者指以听话人为中心的,它考虑的是听话人的语言喜好和语言能力。此外,从功能角度进行研究的Myers-Scotton(1988)提出标记模式,把语码转换分为无标记的语码选择和有标记的语码选择。Giles(1979)使用言语顺应理论,根据说话者对对方的态度,提出了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

从语言结构本身考虑,Muysken(1995)把语码转换分为交替、插入和词汇等同。交替是指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真正的转换。插入是指在一种语言表达的语言结构中嵌入由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成分。词汇等同是指两种语言享有同样的语言结构,从而一种语言的词汇可以换做另一语言的词汇。比较有影响的是Pop lack(1980)的分类,她把语码转换分为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三类。其中,句间语码转换与句内语码转换的区分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三、乡镇中学英语教师语码转换方式

尽管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使用,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盛行时就倍受争议,母语甚至在直接教学法中完全被禁止。(Cook,2001)但在乡镇中学英语课堂观察中发现,英语教师语码转换的频率较为频繁。转换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翻译单词或句子;重复、强调所讲内容;比较英语与汉语差异;维持课堂纪律;与学生“求同”;活跃课堂气氛等。

四、语码转换的目的及功能

语码转换的时间和语体由教师的教学目的决定。Harmer(1983)认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有讲授者(lecturer)、操纵者(controller)、评估者(assessor)、组织者(organizer)、激励者(prompter)和参与者(participant)。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策略,其中包括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即转换语码。

4.1 完成教学

教师对英语陈述辅以中文解释或翻译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语码转换围绕所讲授的课文主题进行,将课文的意义传递给用英语尚不能完全领会意义的学习者,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所学课程的主题。教师使用语码转换具有强调、检查学生是否理解等功能。

此外,观察中发现,某些专有名词以及复杂的语法现象,英语教师直接使用中文译名并用中文解释。教学中的要点及难点,教师也同样地大量使用语码转换,以示重点并吸引学生注意力。

4.2 利于交际

语码转换用于衔接课文内容与课外的活动框架中,例如,布置检查作业,讲解对教学内容的课外要求,规范班级纪律等等。此时,教师会大量使用母语,吸引学生注意力,说明教学的进度。

五、活跃课堂气氛

外语课堂需要高强度的脑力活动,语码转换常用来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目标语句中,插入另一语言中流行的词语。例如,英语教师给学生答问后的评价:“It’s so 给力(geili)! ”

六、转换的弊端

近年来,对外语课堂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Cook(2001),Eldridge(1996),Gumperz(1982)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外语课堂上,适当使用语码转换可以促进交际语篇的建构和二语习得,具有认知、交际和教学等方面的多种功能。但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外语学习困难源于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以及母语的负迁移。因此,英语课堂上不允许出现语码转换,母语的使用在学生目的语思维习惯的形成和中介语发展和使用过程被看作干扰因素。全然忽视母语的作用固然不可取,但大量频繁地在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确存在如下弊端。

6.1 妨碍学生的目的语连贯输入

乡镇中学的外语教学受地理位置与信息交流等客观条件局限,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相对偏少。学生学习外语的外部输入仅仅限于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如果教师大量在课堂中使用语码转换,对于学生学习外语而言将非常不利。

6.2 造成母语的负迁移

外语学习受母语干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语码转换会从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对学习者产生负面影响。例如,good辅音结尾后给凭空加上一个音变成[gud];brown sugar(红糖)而不是 red sugar.此外,单数第三人称,“她”,“他”,“它”用于一般现在时后面谓语动词的变化等等。

6.3 不利于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自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乡镇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除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新调整外,还有自身语言技能与水平的提高。如果课堂中不断地转换语码使用母语授课,对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会形成抑制作用。

七、结束语

语码转换在乡镇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频繁使用,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鉴于乡镇中学英语教学的客观局限,大量使用语码转换,不利于学生的外语输入,而大量的语言输入在外语学习初期非常必要。故而,在乡镇中学的英语课堂中,笔者建议语码转换还是有保留的出现为好。

[1]Auer,P.A discussion paper on code-switching[A].In Papers for the Workshop on Concept,Methodology and Date[C].Strasbourg: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1990,P69-88.

[2]Cook,V.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7(3).

[3]Eldridge,J.Code-switching in a Turkish secondary school[J].ELT Journal,1996,50(4).

[4]Giles,H.&R.st.Clair(eds).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5]Gumperz,J.J.Discourse Strategies[M].New York:CUP.Cambridge University,1982.

[6]Gumperz,J.J.Direc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ed.).Oxford:Basil Blackwell,1972.

[7]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London:Longman,1983.

[8]Milroy,L.&Muysken,P.One speaker,two languages: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in code-swit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9]Myers-Scoton,C.Code-switching.In Coulmas,F.(2001).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Z].Oxford:Blackwell,1997.

[10]Poplack,S.Sometimes I’ll Start a sentence in Spanishy Termino en Espanol:toward a typology of code-switching[A].Linguistics,1980,18:581-616.

[11]李经纬、陈立平.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337-345.

猜你喜欢

语码母语外语
母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从语码交换角度看中国文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