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护理比较初探

2013-08-15王嘉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2期
关键词:情志西医饮食

王嘉惠 杨 伟

(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普洱665000)

中西医护理比较初探

王嘉惠 杨 伟

(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普洱665000)

从中西医护理理论体系、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服药护理、护理技术几方面探讨了中西医护理在某些共同的基础上,又有着各自的特殊性及相互联系性。在临床护理中,中西医护理在共同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互补结合,对充实护理内容,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的康复及治疗,对护理学的发展将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西医护理;比较;理论体系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为防治疾病,保护人类身心健康的专门学科,它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与医药学理论密切联系。中西护理某些共同的基础上,又有着各自的特殊性,既相互渗透,又各取所长,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

1 理论体系

中医是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体系。中医护理理论是在中医学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各科疾病护理技术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护理的精髓是辨证施护,辨证施护就是按照中医的理论,应用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分析病因。判断病位,辨别病性,根据不同的病情变化,给予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施护等整体护理观。它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体,它以 “天人感应”的思想和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的病因学说来论述人体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其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用整体观和辨证观来讨论和描述护理问题。

西医护理理论是在西医学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受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指导,设计出西医护理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础护理和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专科护理,并根据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一、二、三级护理和特护制等等。随着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以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只看见一个疾病的躯体,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看见一个活生生的患有疾病的人,一个有思想、有心理活动的人,需要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语言去安慰和鼓励病人,从身心两方面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整体护理病人的目的。

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虽然不同,但中医护理理论与西医护理理论是可以相互沟通的。西医护理的测体温、脉搏与中医护理的切脉、按肌肤湿温极为相同;西医的内、妇、外、儿等专科护理和中医的辨证施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 生活护理

中西医对病人的居住环境,都要求做到清洁、整齐、舒适、安静、幽雅。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西医护理方面特别重视晨晚间护理,如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臭、口垢,增进食欲,恢复健康均有益处,并注意防止褥疮,定时翻身进行皮肤护理。中医护理十分重视四时气候变化与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要求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必须与四时阴阳相适应,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起居,正确指导病人的活动和休息,锻炼不宜操之过急或劳累过度,强调动静结合,除卧床不起和手术后不能动的病人外,一般病人在治疗期间,可做适当运动,适当的活动能促使经络通畅、营卫调和,增强抗御病邪的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3 饮食护理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它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恢复极为重要。中医早就认识到 “药补不如食补”,《金匮要略》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病”。《内经》说:“虚则补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可见食物对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医学对不少疾病的饮食也都有严格的要求。西医方面除了四种基本饮食,还专门设有各种治疗饮食,如高蛋白饮食,适用于各种消耗性疾病、手术后恢复期病人;低蛋白饮食,适用于尿毒症、肝昏迷等病人;高热量饮食,适用于消瘦、甲亢和病后恢复期病人;低热量饮食,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病人。在护理中,除了让病人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外,还要以适宜为重,切忌过饥过饱。而中医护理强调若饥而不食,气血无从补充,疾病难以恢复,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亦会招致疾病复发。在饮食上根据疾病有寒热、虚实、表里的不同,食物则有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的区别。一般说来,阳虚寒证病人,应忌食生冷瓜果以及凉性食物;阴虚热证病人,应忌辛辣、烟酒以及热性食物。总的原则是:寒证宜温、热证宜凉、虚证宜补。

4 情志护理

生理心理学研究证明,情志变化是十分复杂的反应过程。病人的痛苦、忿怒、忧思无不影响着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及内分泌腺活动的变化。充分了解病人各方面情况,即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全面了解,以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使之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西医根据心理学观点,强调对病人的安慰、鼓励,怡情悦志及保护性医疗等,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联系,情志之伤能损五脏、耗精、散气、伤神。《灵枢·百病始生篇》:“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历代医家在诊病时十分重视解除病人的情志影响,正如 《灵枢·师传》所载:“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即为此意,这些理论对做好精神护理和情志观察很有指导作用。

5 服药护理

根据所服药物的不同,中西医护理也有不同的要求,分别呈现出各自的独立性。西医在了解药物性能基础上,掌握服药的注意点。如磺胺类药与发汗药,服后宜多饮水,前者防止尿中出现磺胺结晶,后者起发汗降温增强药物疗效的作用;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及疗效,尤需测量心率变化以防中毒。中医治疗疾病主要通过服用中药达到治疗目的,根据患者不同的病证采用不同的服药方法。如一般清热解毒、止呕及治疗真热假寒证的药则凉服,药性平和补血药物则温服以增强其补益功能。中药分四气五味,因此中药的应用与季节关系密切,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病人的素禀体质及季节的变化情况,指导病人合理用药,适当进补,这样既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

6 护理技术

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理论根据、适用范围、操作方法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有许多独特的护理技术,如针灸、刮痧、敷贴、推拿等。西医强调在无菌观念前提进行操作,如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输血、导尿术等。在临床护理中将中医传统技术与西医护理操作相结合,则对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和并发感染的机会;又如对高热患者,西医的常规是物理降温,而中医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注意区分寒、热、虚、实、表、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降温,则可避免闭门留寇、湿邪内遏或汗出过多的虚脱。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医、西医在护理上的特点及相互联系性,在临床上对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调整身心,加速病情的缓解及机体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充实护理内容,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服务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2.094

:1672-2779(2013)-22-0125-02

吴义红

2013-09-23)

猜你喜欢

情志西医饮食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健康饮食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