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传记文学热

2013-08-15潘露怡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传记时期

徐 琼 赵 军 潘露怡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000)

新时期,中国文坛在经历过大风大雨后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各种新的文学样式都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传记文学这一早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出现过小高峰的文学样式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热潮。80 年代至今,我国正式出版的传记文学作品高达数千种,并且每年还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与近些年其它文学样式的创作陷入低迷状态的局面相比,传记文学取得的成绩显得格外引人瞩目。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传记的创作,这不仅提升了传记文学的作品数量,更为传记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传记文学向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继承与发展,种类与特征的角度分析新时期以来的传记文学热潮,继而探讨其热潮的成因,并挖掘其魅力。

1 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每一种文学样式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既有其本身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又与时代的元素紧密关联。新时期的传记文学是在继承“五四”时期传记文学原始特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不同时期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吸纳了新时期特有的时代气息,这是传记文学能在新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1.1 “文学性”与“史学性”的对立渐趋淡化

中国的现代传记是在胡适先生倡导和实践的基础上兴盛起来的,他对于传记写作目的所持的观点基本可以代表当时的普遍看法,他所提倡的“给史学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①胡适.四十自述[M].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观点一直影响着后世传记文学的发展,并成为各种论争的核心内容。

从现代传记文学产生之日起,关于“文学性”与“史学性”孰轻孰重的争议就从未消失过,甚至一度有愈演愈烈之势。传记文学到底是应该“以文为主”还是“以史为主”,作者和评论家们都是见仁见智。这些争辩从新时期的传记文学作品来看有弱化的倾向,读者较少纠结于此,而作家和评论家也基本达到了求同存异。

1.2 传记作品的创作目的发生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多外来的思想涌入,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再无法固步自封。或许在新时期传记文学作品中,我们很难发现一部作品是单纯地记载某个人物的人生历程或是着重突出其在所生活的年代的社会价值,亦或是旨在描述历史状况。从读者的需求来看,人们更多的是要在传记文学中找到一种模范或榜样的力量,这就使得很多传记文学的创作初衷发生了变化: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形成时期,创作者是希望用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把某个特定时期的人或事件记载下来,到当下已慢慢转向满足广大读者乃至整个社会的需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科研伟人、商业巨子乃至市井小民的传记受到热烈追捧。如果把五四时期的传记文学比作是一棵刚刚萌发的幼苗,那么新时期的传记文学就好比是硕果累累的大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被推到了时代舞台的前沿,读者们通过阅读了解到了他们的出身、奋斗和意志。新时期的传记文学更加面向读者,真正是为读者服务。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通过传记文学找到了自己领域的模范人物;身处困境的普通人通过传记文学找到克服苦难的意志;涉世未深的青年人通过传记文学了解名家的人生智慧。而这些或许都不是传记文学产生初期所能预想到的成效。

1.3 传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主形象更加丰满

在新时期的传记文学作品中,“正面形象”不再是单一的“高大全”,而一些被社会公认的“反面人物”也被搬到了传记文学这一创作形式中。这无疑是对传记文学的一次伟大突破,更多客观、理性的评判随着传记文学的传播而产生。读者不再是社会评定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从各类文本中更清晰、深入地了解事情的始末,继而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

2 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种类与特点

新时期传记文学的形态可谓是五花八门。互联网的产生,各种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本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得以快速传播。历史人物、行业先锋、科研巨擘,形形色色的人物带着各自曲折传奇的经历走进人们的视野。在以往的研究材料中,评论家根据所传人物的职业性质把传记文学分为以下几类:“走下神坛的政界军坛领袖人物的传记;处于时代浪尖的文化名人的传记;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传记;广为人知的各类明星的传记;富有励志色彩的成功企业家的传记”。②郑笑平.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成就论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此外还包括普通的市井人物乃至被定位反面人物的传记。新时期的传记文学作品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读者的情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更多思考。而不同类型的传记文学作品都拥有着各自的阅读群体,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2.1 明晰历史中再现真实的伟人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开国元勋们都被抬到了一个极致的高度,以至于寻常百姓并不能真正了解到伟人们的真实面貌。甚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谈及伟人的事迹都被视为禁忌。伴随着新时期到来的,还有思想解放的潮流,描写伟人事迹的传记文学也在此刻风生水起,出现了一大批作品,如《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开国总理周恩来》、《我的父亲刘少奇》、《大海——记朱德同志》、《共和国元帅刘伯承》、《我的父亲邓小平》,等等。这些原本离我们很远的伟人,通过传记文学这一形式,仿佛走到了我们跟前。传记的选材注重生活化与情节化,仿佛在讲述故事一样,把伟人们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一一展现了出来。有些传记也写出了一些之前读者和作者不敢说甚至不敢想的事实,如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毛泽东的晚年“是一个充满谬误的令人悲哀的晚年”,反映出作者真话直说的巨大勇气。把人们心中高不可攀的神一样的人物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这也是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突破。当然这些传记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还存有保留意见,尤其是由传主的直系亲属或是友人所做的传,难免存在一些对传主的美化成分。虽然对于伟人类传记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此类传记在新时期传记文学中所处的地位,因为这些作品已经很大程度上对传统进行了突破,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也被更多的读者所了解,这也是此类传记吸引广大读者的地方。

2.2 平民传记中感悟人文关怀

由于政治环境的开放,许多小人物也作为传主登上了文学的舞台。当今的读者渴望在阅读中找到心灵的共鸣,而阅读这些普通人物的传记正好满足了读者的这一需求。如朱东润的《李方舟传》、刘心武的《树与林同在》、焦波的《俺爹俺娘》、济川的《匹夫小传》、陈丹燕的《上海的红颜遗事》、喻明达的《一个平民百姓的回忆录》、寒星的《我是寒星》、赵定军的《妈妈的心有多高》等,这些作品的传主并非是作者本人而是普通人,在传记出版之前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们。平民传记描述了身处社会基层劳动者的困苦,赞扬了朴实的美德,但也不避讳他们身上的鄙陋以及错误。这无疑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或许也会面临与传主一样的遭遇和困境,此类传记文学作品正像是一杯“心灵鸡汤”,抚慰了我们焦躁的心灵,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2.3 行业精英传记鼓舞了社会的进步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新兴产业的出现,更多高科技产品的问世,更多财富积累奇迹的发生,这都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未曾出现过的现象。每个行业必然涌现精英人士,新时期传记文学的很大一部分题材就是来源于这些科学伟人、商业巨子以及劳动模范,如《李四光传》、《一个真实的陈景润》、《林巧稚》、《华罗庚传》、《勇敢斗士钟南山传奇》、《绿色王国的亿万富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李嘉诚传》、《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马云正传》、《唐骏正传》,等等。这些传记在写作上突破了纯文学的技巧,作者将各行各业相关的知识运用其中,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为读者树立了人生的楷模和样板,极具教育意义和启迪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今的社会,在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精英们比政坛军界的人物对读者来说更具吸引力,而传记文学正是把他们的正面影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今的一个流行词“正能量”或许就能很好地解释这类传记所带来的价值,正是这些行业精英的事迹,激励着各行业的工作者奋发向前,为整个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正能量”。

3 新时期传记文学热潮形成的群体需求分析

为什么新时期的传记文学会引发如此大的热潮?樊星教授认为,“这与现实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出人意料的现状有关(就像不少作家感叹的那样: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不可思议,已经远远超过了作家的想象力)。从成功人士的经历中去感悟人生的启迪,从历史的云烟中去了解鲜为人知的往事,一如从匪夷所思的历史事件中去发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一样,已经成为当代人需要传记文学的重要原因。”①樊星.当代传记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序全展《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一书[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传记文学热潮出现的原因,归根究底是社会的需求。

3.1 尚未走入社会的学生群体

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未经世事、思想活跃、向往美好。而一本好的传记自然而然也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途径之一。经过老师与家长们的推荐,一些耳熟能详的名人传记也借此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但学生的辨别能力毕竟还有所局限,区分是非的观念还没有成熟,学生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激励其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人物传记。他们需要在传记作品中了解历史,提升意志,坚定目标,因而为数众多的面向学生群体的传记文学作品也应运而生。学生群体所接受的传记文学大都是受众广,拥有主流价值观的人物传记。通过阅读传记文学来学习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这是学生阅读传记的初衷。社会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学生需要的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借鉴前人的经历来完善自我,或许没有比阅读他们的传记来得更实在的了。

3.2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群体

新时期的传记文学的一大鲜明的特征就是:各行各业杰出人物的事迹被频频搬上传记文学的舞台。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产业的进步,许多新兴的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这就急需树立一个行业的标杆,来指引其他企业工作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传记文学抓住了这类读者的需求,各行各业的模范劳动者,成功的企业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等,原本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劳动者群体从中也得到了模范的力量。劳动模范的爱岗敬业,科研人员的刻苦攻关,企业精英的百折不挠。这些可贵的榜样力量促使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这而其中也少不了传记文学的一份力量。

3.3 明星和他们的粉丝群体

娱乐明星爱好写自传,这是娱乐圈屡见不鲜的事情,虽然在文学的专业程度上难免会有一些欠缺,但这种传记也是市面上广受欢迎的。明星们的粉丝渴望了解自己偶像的全部,而明星的自传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这类传记的受众群体往往是特定的,比如最近畅销的《当李晓峰成为SKY》,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李晓峰”是一个普通而陌生的名字,他为什么出自传?这本传记又为什么如此畅销?中国首位“魔兽争霸”的世界冠军在他的这本传记中写道:“魔兽爱好者们喜欢看SKY 的自传,也许正是因为电子竞技在社会里太孤单,所以我们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圈内的往事吧。”②李晓峰.当李晓峰成为SKY[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此类传记广受欢迎的原因,每个明星的背后都有他们的粉丝,而粉丝们或许都有着同样的明星梦。明星的自传满足了粉丝们的需要,了解明星成名前的经历,使得明星们脱掉了光彩的外衣,真实地展现在粉丝们的面前。有需求的出现就会引发相应作品的产生,这也是明星传记出现的根本原因。

3.4 阅历丰富的成功人士

自传在传记文学中的比重相当大,新时期的许多名人也热衷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永久的流传下来。这也使得相当一部分知名作家、文化名人、商业骄子等都有着自己的自传。成功人士的自传,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他们真实的奋斗历程,对后辈很有借鉴价值。回顾自身的人生历程,就像是一个长辈给晚辈们讲故事,其中的教育成分不言而喻。对于这些名人而言,热衷于自传创作,不单单是传主本人的自我需求,也是整个社会的需求。时代需要楷模,楷模也希望自己的事迹被更多人知道,这就是自传体传记文学兴盛的一方面原因。

4 新时期传记文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时期传记文学创新成就喜人,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传记作家的个人主观情绪难以把控,往往把传记对象理想化或绝对化。这种情况在很多传记中都有所体现,传记作品带有过多的主观情绪,往往以作者个人的好恶来评判传记中的人和事。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加到传主身上,难免会使得传记本身的客观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这都是对传主甚至历史不负责的做法。

此外,某些作者为了顺应社会商业大潮,迎合大众欣赏口味,出现媚俗的倾向。部分传记作品存在夸大其词甚至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情节来迎合大众的口味的问题;一些作者为了利益不惜为商人打广告,成为广告文学的赞颂者;再有一些作者为了哗众取宠,抹黑历史事实,刻意描述一些阴暗的历史事件,甚至对社会的安定造成了隐患。这些都是传记文学有待修正的地方。

留给我们新一代的传记文学研究者的难题还很多,如何正确面对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热潮,解决上述这一系列的难题,寻找传记文学更好发展的道路,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努力实践的方向。

[1]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2]张文飞.苦涩的丰收——对我国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热潮的粗略考察[J].文艺评论,1999,(3).

[3]全展.论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轨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

[4]张文飞.我国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热潮的评述[J].社会科学动态,1999,(5).

[5]李晓峰.当李晓峰成为SKY[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6]樊星.当代传记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序全展《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一书[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

[7]郑笑平.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成就论述[J].东北大学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传记时期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