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政府公信力在官民良性互动中稳步提升——以“微笑表哥”落马的网络舆情关注为例

2013-08-15□姚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0期
关键词:公信力手表舆论

□姚 晶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网络关注: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一条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微博

2012年8月26日凌晨2点40分许,陕西延安境内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双层卧辅客车与一辆运送甲醇的罐车追尾,引发甲醇泄漏并导致两车起火,事故造成36人遇难,3人受伤。

随着媒体的报道,事故迅速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然而,就在此时,与沉痛气氛格格不入的是,一组来自事故现场的图集中,一名像是官员身份的人,却背手挺肚,面带微笑。8月26日16时35分,网友“@J a d e C o n g”发出了“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的微博,并附上了相关截图。随后,该微博被广泛转发。网络上,对微笑官员冷血的谴责和声讨此起彼伏,而官员的身份也为越来越多的网友所关注。

网络围观:舆论关注焦点的转变

8月26日19时53分,在照片被舆论关注仅三个多小时后,涉事官员的个人信息被迅速搜索出来,有网友在其微博报料称,涉事官员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22时29分,网友“卫庄”在其微博发布了一张杨达才佩戴手表的照片,并称“网友怀疑是价值3.8万多欧元的欧米茄”。敏感的公众迅速将质疑和关注的焦点从微笑转向名表问题,23时57分,渤海论坛的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杨达才在不同场合佩戴有5块不同款式手表的照片。8月27日18时12分,第五大道奢侈品网首席运营官孙多菲在其微博中称:“我已向表行业内专家请教:第一张:6.5万元左右的蚝式恒动系列劳力士;第二张:3.4万元至3.5万元之间的欧米茄;第三张:江诗丹顿18 K玫瑰金表壳,而且是机械的,市场估计在20万元至40万元;第四张:欧米茄,价格也就3万多元到4万元;第五张:雷达全陶瓷,市值估计3万元。”这条微博被转发14531次,引发评论5350条。8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局长的“表”比“表情”更值得探究》的文章,指出,安监局长的“多表”之谜必须揭开,这并非个人隐私问题,而恰恰是公众的知情权问题,同时也是杨达才自证清白的机会。

网络质疑:层层推进下网络监督不断走向深入

面对各界的质疑,杨达才主动进行了公开回应。8月29日21时至22时,杨达才接受新浪微博在线访谈,回答网友提问。在一个小时的13次回复网友提问中,杨达才6次向网友致歉,并表示,自己并未“微笑”,只是表情有点放松,想让现场同志放松些,5块手表是自己10年来合法收入购买的,最贵的一块是3.5万元;作为公务人员,被网友监督是合理的、正常的。

然而,事情却没有就此结束。就在微博访谈开始之前,一名I D为@猪头懦夫司机的网友将杨达才的第六块手表“宝格丽”上传上网,并在微访谈中向杨达才质询这块手表的来历,而后者并没有回答这位网友的问题。此后,网民开始搜素杨达才的更多手表。至8月30日,杨达才疑似戴过的6块不同款式的手表被曝光,而这些手表同样价值不菲。这一次,杨达才并未作出回应。谎言不攻自破,这让网民因感觉被欺骗而彻底愤怒,而这样的社会情绪导致他们对真相和结果有了更加强烈的呼声。

网络追问:公众期待中姗姗来迟的官方声音

事件发展至此,公众对于杨达才到底有多少块表、这些表到底是哪来的、多少钱一块、杨达才到底有多少财产和财产的来源不断追问和质疑。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普通民众已经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再借助网络监督的力量来解答。

8月30日9时30分,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西部网发布消息称,陕西省纪委在这一事件发生后高度关注,已经安排人员进行调查。如确有违纪或腐败问题,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然而,随着9月2日,《新快报》记者刘虎发微博爆料,“网爆陕西纪委调查的‘手表哥’杨达才正兼任着纪委委员,杨达才曾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尤其是媒体爆出“杨达才仍在正常上班”后,各种猜测开始在网上蔓延,网络上开始传言杨达才“背景很硬”、分管安监的陕西省副省长包庇杨达才。猜测反映了人们对事件调查公正性的期待和质疑,这样的期待和质疑促使人们并未放弃来自舆论的监督,甚至将介入调查的陕西省纪委纳入了公众监督视线。同时,猜测也给谣言带来市场、给政府公信力带来损害,给舆论被错误信息引向歧路的可能。此刻,公众迫切期待和需要来自官方权威的声音。遗憾的是,面对公众的持续关注和网络上充斥的各种质疑、猜测、传言,陕西官方在很长时间里却无态度。直至9月21日,陕西省纪委才在其官方网站秦风网发布了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的消息。对此,《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其微博中称:“这是网络监督的又一胜利。这个结果在杨的11块手表被曝光时就已经注定了。而由于陕西官方在很长时间里无态度,致使这一个月政府公信力被杨达才不断糟蹋。这很可悲。政府公信力已经很弱,决不能再被贪官绑架。应当形成就网络针对官员腐败质疑的快速评估与反应机制。”

网络思考:如何让政府反腐公信力在官民良性互动中稳步提升

网络颠覆了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使腐败无处可藏,也正因为如此,网络监督正在成为政府反腐的积极力量,悄然改变着我国现有体制下的权力监督模式。杨达才事件被网友认为是“网络反腐的又一次胜利”。互联网时代,人人可有麦克风,反腐有了新武器。从杨达才因不当微笑被关注到被撤职,只有短短27天,伴随杨达才的落马,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网络舆论反腐的强大力量。从网络围观到网络监督再到网络问责,网民利用虚拟网络搭建起现实监督的平台,在网络上愤怒、呐喊,在公众和舆论的反复追问下,掀起了一股网络世界中全民反腐的洪流。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发声的随意性让其传播的信息有真有假,也就增加了网络监督随机的可能和误伤的几率,人民网刊发的一篇评论就将“表哥”事件形容为“墙外扔砖,砸到谁算谁倒霉”;网络传播的隐匿性让公共话语不能更好地接受约束而容易失去边界,也就容易形成舆论“棒杀”和网络审判。“表哥”的落马让我们感慨网络监督力量的强大,也看到制度化反腐有待完善。这就需要职能部门面对网络反腐事件及时介入,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准确研判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科学引导,主动汲取草根网民、意见领袖、媒体舆论等民间智慧,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正能量,让反腐公信力在官民良性互动中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公信力手表舆论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是谁拿了手表
谁偷走了手表?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手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嘻嘻猴手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