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力
2013-08-15□刘钊
□刘 钊
(大连报业集团大连日报,辽宁 大连 116000)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但网络舆论也是泥沙俱下,良莠难辨,如果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对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不利,甚至会危害到社会和谐,因此必须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牢牢地把握住网络舆论的引导权。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问题凸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 N I 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人。”而大连的网民数量也超过300多万人。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信息传播的迅速快捷而来的是,网络舆论的“波浪式涌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消彼长,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从2005年的“佘祥林事件”、“聂树斌事件”到2006年的“齐二药事件”,从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2008年的“瓮安事件”、“毒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09年的“邓玉娇事件”、“躲猫猫事件”,再到2010年的“局长艳情日记”、“多起拆迁对抗事件”以及“小悦悦被碾压事件”等,总是能不断引起上千万网民的“网上围观”,不同程度地左右着网络舆论的走势。
由于每个网民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大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难免造成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出现明显的对立、矛盾,甚至以讹传讹现象的发生,导致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人们根本无法对信息的真伪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从而加剧了虚假信息急剧传播、扩散的局面。譬如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起核电站核燃料的泄漏,一些网民利用互联网,恶意发布“碘盐可以防辐射”之类没有科学依据的虚假信息,在短时间内造成了全国各地居民盲目抢购碘盐的抢购风,给市场供应造成了不必要的扰乱。
所以说,如果对网络舆论撒手不管,任其自然发展,那么不仅对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不利,甚至会危害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那么,谁来掌握网络舆论的引导权问题,就越发地显得突出、迫切与重要。
新媒体时代必须把握住网络舆论的引导权
网络舆论的发布与传播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不能采取简单的“堵”与“删”等手段,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才能既发挥网络舆论的优势,又能保证它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有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坚持新闻舆论的党性原则,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确保各种新媒体同其他新闻媒体一样,也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各级党组织的决议和政策,唱响主旋律,弘扬主旋律。在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形势、复杂局面时,能保持自身头脑的清醒、冷静,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诸如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等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站好队、把好关、把好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
新媒体时代把握网络舆论引导权的对策
首先,要改变原有思维模式和工作经验的束缚,以变应变。各级主管领导必须洞悉新技术革命的意义,深度把握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顺势而上,引领潮流,适应信息公开化的大势所趋,充分认识到试图对信息的“瞒”、“谎”、“骗”是徒劳无益的,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时要摆脱以往对消息进行封堵的固有思维定式,以坦诚赢得信任,以公开制止谣言的传播,变被动为主动,让人们知道真相,从而获得支持和理解。
其次,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网络舆论引领的先机。引领网络舆论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应对网络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思维定式,确定“第一”的原则,不仅要在第一时间采取迅速的行动,还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最权威信息发布、跟进,在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里抢占舆论信息的制高点,牢牢把握住网络舆论引领的主动权。“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
再次,要构建实用、高效、畅通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构建和打造高效畅通的网络舆论传播平台,是必不可少的。要掌控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切实有效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就必须保持网络舆论信息发布平台的快速、便捷、权威,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要保证网络新闻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这既是提高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自身面对网络舆论引领能力的重要方面,更是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导向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相关舆论信息发布规章制度,尤其是对涉及国计民生等重要的信息发布的内容、时间、形式、程序、纪律等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信息发布的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避免不良网络信息的干扰,保证网络舆论沿着正确发展方向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