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如何培养“快、准、狠”的新闻敏感

2013-08-15涂培胜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22期
关键词:汪洋价值

文 涂培胜

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新闻敏感对记者十分重要,关系到你能否当好记者,本文从“快、准、狠”三个方面介绍记者在采访、写稿时的新闻敏感。

什么是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也就是新闻记者的悟性,是新闻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综合体现,是新闻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新闻敏感对记者的重要性

说起新闻敏感对记者的重要性,从以下这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在西方新闻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纽约时报著名记者迪姆士•泰勒初涉新闻行当时,去采访一个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剧场后发现演出已经取消,他就回来睡觉了。半夜,他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了,编辑告诉他:其它各报都在头条位置登出了这个女演员自杀的消息。编辑气呼呼地说:“像这样的女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背后还可能有重大新闻 。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从这个事例可以说明,新闻敏感对于记者来说是多么重要。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也就是说记者的新闻敏感是否强,对于有价值的新闻是否能最有效地传播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新闻敏感

培养新闻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理论知识,能够判断什么样的是新闻,什么样的不是新闻之后,同时还要能够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是政治敏感;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观众或读者;能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就是记者在采访、写稿时对新闻准确判断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记者“快、准、狠”的新闻敏感。

如何培养记者“快、准、狠”的新闻敏感

首先是“快”,就是要快速判断是否有新闻价值。新闻是作为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是记者从大量的浩如烟海的事件中筛选出来的,没有新闻判断和敏锐的观察力,很难扑捉住具有影响力的新闻,碰到好新闻也可能失之交臂。所以,作为记者必须具备新闻判断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做到对有用的新闻信息作出快速反应。一是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如果记者不注意积累,那么新闻的信息再强烈、再珍贵也是枉然,这就要求记者除了新闻专业知识外,还有涉猎百科知识,所以,都说记者可以不是某一方面的专才,但一定要是对什么知识都略知一二的通才。二是注意生活的积累,通过多采访、多写作和多编辑等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去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一旦生活积累多了,面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就会很快地把握住。三是了解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热点话题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才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比如,在2013年4月,广东省清远市“光盘行动”检查小组在某酒店检查时,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在拍摄,当时一位40岁左右的女子女子当场发飙,对着记者说:你们别拍我,我是有单位的,要是播出来后,(我)出事了找你麻烦。而记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一吓,把摄像机给关了。其实要是记者有新闻敏感,能够快速作出反应,此时是上午10点钟,正是上班时间。不管你是什么单位的,有什么事,这个时候出现在酒店用餐都是不正常的,这里面就有新闻可挖。她还把“我是有单位的”当成了“护身符”,这更看出我们一些“单位”的机关干部把自己不当一般人,自以为自己的能量有多大,有人罩着,后台很硬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有些官员平时脱离群众,把自己的位置与普通群众人为分隔开来,是典型机关作风的表现,而当时从上到下都在开展整顿机关“庸懒散奢”的“正风”行动,这不正是很好的典型吗?就是由于记者没有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缺乏对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认识,没有快速的新闻敏感,错失了很好的新闻素材,浪费了一个很好的新闻。

其次是“准”,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新闻内容。只有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确定采访的内容和方向,挖掘到你所要的内容。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衡量新闻事件,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增强分辨能力,从一般事实看到未来,透过具体小事看到其重大的社会意义。二是要全面地、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和本地的重大新闻事件。三是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知识面广的人往往思路开阔,头脑敏捷,对新闻的捕捉力强。2010年2月初,我们接到采访任务,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要到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调研,对于相关的报道我们已经做过很多,就是汪洋到连南的大古坳村也是第三次了,那要如何做好这次采访呢?如何准确判断这次省委书记来的意图,新闻的价值有在哪里?如果按照新闻通稿这是肯定没有什么新闻亮点的。为此,我们之前把一切有可能的选题方向都进行了策划,要求记者根据现场的情况对采访方向进行调整。结果当天汪洋首先去了大古坳小学,接着与两、三户村民进行交谈,交谈的内容主要是说山上的自然条件太差了,希望村民通过移民搬迁,改善生活环境。但是作为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上的瑶族同胞,对故土难离,同时对外面谋生环境的恐惧,使他们对政府实施的高寒山区移民积极性不高。结合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要破解这个难题,汪洋到广东后第一次下乡调研就是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南既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又是高寒山区,做好连南的扶贫工作,很有代表性。通过调研汪洋提出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双到”模式,连南也作为扶贫“双到”的策源地。基于以上的判断,我们录了大量汪洋与村民的对话,在当天新闻中播出了《汪洋:走出大山越远 幸福离你越近》,之后又制作播出了《省委书记三顾瑶寨谈幸福》的新闻专题。《省委书记三顾瑶寨谈幸福》获得2010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汪洋:走出大山越远 幸福离你越近》获2010年度广东省县级广播电视新闻评析金奖。

第三是“狠”,就是对于没有价值的新闻要素要大胆摒弃,对与新闻主题联系不紧密的素材要舍得放弃。很多时候,记者为了不遗漏新闻线索,在采访的时候会进行多采访,多提问,以防用时所需。但是一旦到了采写新闻稿件的时候,新闻主题确定下来以后,记者就要懂得舍弃,只要与新闻主题不贴切的,再好的采访内容用在稿件上都是只会破坏主题,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同样是2010年2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调研的新闻,当时记者几乎把汪洋与老师、小学生,村民、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所有对话都录了下来,应该说每一段同期声都是很有新闻价值,很有新闻亮点的。作为一个省委书记与一个大山小学的老师和学生的对话这本身就是很有新闻价值,省委书记与大山的村民对话这本身就有新闻买点,但是,作为一篇新闻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一篇新闻稿只能表现一个主题,所以,一旦确立了“幸福”这个话题,其他与这个主题不相干的对话,在精彩都得舍弃。■

猜你喜欢

汪洋价值
汪洋作品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渡过语言的汪洋
“给”的价值
亘贯古今的汪洋台
汪洋之中一条船
汪洋湖是我们的好主任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