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的再认识再作为
2013-08-15李光炎
李光炎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广西 南宁 530023)
良好的干群关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目前的干群关系究竟如何呢? 2011 年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建党90 周年纪念大会上告诫全党说:“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又重提以上“四大危险”,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P45)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八大精神,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客观地分析目前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一、干部脱离群众、干群关系紧张是一个危险问题
福建省《领导文萃》杂志社在福建省的一些官员和百姓中进行了一次不署名的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情况如下。其一,对党群干群关系整体评价为“一般”,这种现状就是不容乐观,即官员的70.3%认为“一般”,23%认为“差”,只有6.7%认为“好”;百姓的看法与此比例也相差不远。所以,大家普遍认为党群干群关系“一般”,这种现实当然与党“执政为民”的宗旨不甚一致,应该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其二,在被问及“在您看来,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做得怎样”时,官与民的多数也都认为“一般”,比例分别是67.9%和65.8%,认为“不好”的,比例分别是25.4%和19.3%。够了,这两组数字足已说明问题的严重性。[2]
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从不和谐、到脱离,其客观的突出的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党员干部不下去、少下去。他们较少到基层群众中去,真正是“坐在家里听汇报,小车里面隔窗看,发布指示用手机”。他们更少深入到道路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恶劣的穷山恶水、农村林区、矿山工地,偶尔到了也是为了“秀”一下电视镜头。二是有的党员干部对老百姓的态度差。他们很少访贫问苦、嘘寒问暖,害怕接触群众,对待群众的来访或者诉求则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晓光作词、印青作曲的《江山》一歌唱道:“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还不容易达到这种思想境界。三是干部与群众较少互动、交融。当年的老八路与老百姓“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的情景已经很难出现,因此,老百姓就很难出现“看见你们格外亲”。四是党政机关警卫森严。当然,警卫工作是必要的,但应该有度,这是关系到转变工作作风的问题。机关必须保证安全,但应该同时开通一条与群众相联系、方便群众往来的畅通渠道,事实上就不是这样,即使小小一个单位也摆起“肃静”、“迴避”的衙门架势,设立“过滤器”的门卫保安,拒人千里之外,这还谈得上什么“联系群众”呢?
更严重的是心理障碍、心理隔阂,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失去公信力,群众对他们说得天花乱坠都不屑理睬,产生卑视心理;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品德败坏,有的群众产生仇官心理;有的党员干部及其亲属、子女、身边人占有了比例极其悬殊的巨额财富,有人从表面现象产生了仇富心理。政府曾经号召“捐款”,号召“关心海岛之争”,但相当多的人都知道裸官已经把大量钱财转移到国外,所以有极少数的人对国家前途命运产生冷漠心理。中央文件三令五申控制“三公”消费,可是照样“朱门酒肉臭”、出国旅游和公车私用“涛声依旧”,有人产生了无奈心理。由于仇官、仇富的心理进而仇视社会,于是有的地方曾发生某些非利益相关的突发事件、起哄骚动,莫名其妙就围攻政府机关。有的党员干部与老百姓的这种成见、积怨而形成的极不协调、极不和谐的关系,所谓贯彻群众路线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上,而今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认识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为何物?据笔者对资料的查阅,关于群众运动、群众路线、群众观点问题,最早是1927 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来的。[3](P12)后来,在20 世纪50 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在大跃进运动中,强调群众运动、群众路线也讲得比较多。但近些年讲群众路线就不多了,或者在口头上随便讲一讲,而在领导工作中实际上回避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过去在大跃进的岁月里,大炼钢铁、成立人民公社,都是搞了大兵团作战、搞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造成了工作失误是众所周知的,于是拨乱反正之后,由对群众运动的否定,进而否定群众路线。二是今天搞建设、搞市场经济、搞改革开放,强调的是科学论证、专家咨询,于是就认为不必搞什么群众运动、群众路线了。
党的群众路线具有旺盛生命力并将长盛不衰。所谓群众观点,指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所谓群众路线,指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处理自己和群众的关系问题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是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来,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是为群众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因此,如果离开了群众,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指出党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都必须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也即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作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且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完善。今日,我们全党全国都在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都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一切难道可以离得开人民群众,离得开党的群众路线吗? 所以,当党成为执政党的时候,当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的时候,党的群众路线的坚持和贯彻,其意义就特别重大、更加重大。
从历史的进程来说,我们仍然应当深刻地认识党的群众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意义。虽然,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格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价值观等处在变动之中,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是,实践充分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贯穿我们党90 年光辉历程的重要法宝。实践充分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基本推动力。实践还充分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概括,也是党动员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战胜种种困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实践总结。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根本保障。
三、深入认识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情况
在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织过程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一些新情况。我们要深入认识这些新情况。
首先,从“群众”的角度来看新情况。从“群众”这个概念来说,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讲的“群众”,泛指人民大众,而今天讲的“人民群众”,与革命战争年代、与阶级斗争年代,其含义、其范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从群众的范围来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众多新社会阶层、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同一阶层还细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广泛多样。从利益格局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利益主体多方、利益需求多样、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这种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同时利益诉求不再局限于物质利益,而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
其次,从党的地位、作用、党员队伍来看新情况。“执政”这个定位正在逐步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唯一的执政党,而成为执政党之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大大减弱,于是阶层化官僚化的风险大大增加,表现出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脱离群众。“执政”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且不说计划经济、商品经济时代,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竞争和利益最大化,这就对我们党的群众观念和群众工作方式产生了强大的的冲击,以利益矛盾为主的人民内部矛盾不能仅仅靠说服教育加以解决,而需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再说,“党员队伍”也在变化,执行之初,各级领导干部是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与人民群众真正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然而执政时期的延长,执政队伍不断扩大,这就难免在这支庞大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出现群众观念淡漠,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关心群众疾苦等现象,以及损害侵犯群众利益,以权谋权、索贿受贿、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现象。
再次,从各级党政的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联系看新情况。党中央所指的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其中“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不是喊“狼来了”,而是真的“狼来了”。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事实。中国古代的周公为辅佐周文王打江山,为了招揽人才、热情接待来访者,即使正在吃饭,他也要放下骨头,走出门去表示欢迎;即使正在洗头,他也要卷起长头发,走出门去表示欢迎。这就是“一食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天下归心”典故的来历。执政之后、地位变化之后,领导者可以不必要“三吐哺”、“三握发”,但如能客气一点、或者平等一点,接待来访者、对待登门办事的人,就很不错了。特别是对于群众的诉求能够受理、能够及时解决,当然就再好不过了。说什么“鱼水情”的新闻报告,相当不少只是典型化而已。所以,既然党中央指出了“危险”,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确应有一种责任感、危机感和紧逼感。
必须指出的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其危险的程度比之“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危险具有更大的烈度,如同“消极腐败”的危险一样,真正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四、今日党的群众路线应当赋予新的内涵、应当有新作为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今日党的群众路线应当赋予新的内涵,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同时,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有新的作为。我们的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必须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使群众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更加体现亲民务实,实实在在地想着群众、为了群众、服务群众,而不应该是事先安排摄像机在旁边候着拍照准备上报纸、上电视去作秀。至少具体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与坚持以人为本相结合
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不是空话、套话、原则话、普通话,而必须在行动上充分体现出来,必须真正体现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坚持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最高标准。要使人民群众从“客体”变成“主体”,使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最大限度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表达人民群众的主张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与对人民群众的敬畏感相结合
“人民群众”是谁?“你”又是谁?且不要说什么“主人”与“公仆”的关系,至少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同志的关系。笔者以为,动辄说自己是“公仆”,这不是真心话,实际上还是作秀。如能在群众面前以礼相待,不盛气凌人、不趾高气扬,这样就不错了。当然,更好的是,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纳税人,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对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尊重,在人民群众面前谦虚谨慎、敬而畏之。真正出自内心地认识到:没有阳光,瓜苗就会枯萎;没有水,鱼儿一刻也活不了。有了敬畏感,才会对群众包括对自己的下属有好的脸色、好的态度,也才会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须知,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老是鼻孔朝天,凌驾在人民群众之上,只知道媚上、媚权,则总有一天会垮台、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的。“千杯万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啊!
(三)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相结合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强调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这无疑是正确的、必须的,这个命题过去、现在、将来也是绝对正确的,问题是如何实施。事实上,目前许多决策过程仅仅局限在少数人的掌控之中,比如专家论证,比如“集中”讨论,而群众的参与则是没有机会的,或者是找人来表示一下“赞成”装装门面而已。事实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有理取闹”、“群体事件”?不能不承认这与决策过程缺乏透明、群众缺乏知情权有直接关系。因此,今天大讲特讲群众路线,固然是好的,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工作中、在行动上,让群众多一点知情权、发言权。如同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换言之,就是要形成科学决策机制,使决策的过程变成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的过程,使决策的进程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要逐步建立一套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有利于人民群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参与监督的民主制度,建立和健全民主制度的畅通渠道,让人民有说话的机会,形成人民群众敢说实话真话、不怕讲错话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制度建设,培植和强化群众路线的观念,规范群众路线内容和形式,使群众路线逐步规范化,不断提高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与分配公平正义相结合
现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仍可以继续探讨。据笔者所阅的资料和本人之浅见,主要矛盾、突出问题是分配不公。据闻,有些地方、有些理论工作者在嚷嚷:“首先要把蛋糕做大”或“首先要把蛋糕切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务实一点好。两种观点说不上对与错,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种观点都应该从当地、当时的实际出发,两种观点的持有者都不应抱有私利和成见,而必须充分考虑、照顾绝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利益所在,而不要产生“马太效应”,让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这才是真正的贯彻群众路线。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党的群众路线不应成为一句空话,必须按照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五)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与真实了解群众原汁原味的诉求相结合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官当大了,架子大了,出门的阵势也大了,真是“前呼后拥”、“静肃迴避”,因而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就十分有限,所知的情况往往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打折扣”、“渗水份”。即使“上级调查组”下来,也基本如此。这样得来的调查报告,那就是“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这对领导者的决策来说就相当危险。因此,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方式、方法有必要改变、改善。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会过时、不会变化,只会要求更高、态度更坚决、方法更得当,只会内涵丰富、更大作为。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结论。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张朝丽.党群干群关系之问卷报告[J].领导文萃,2012,(10).
[3]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