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意识形态下的我国媒体对外报道策略研究

2013-08-15哈文慧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18期
关键词:国家

文 哈文慧

中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是世界了解中国立场,倾听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渗透在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念。面对西方媒体对华报道制造的偏颇舆论与误解,中国对外报道策略的转变对国家形象的树立及传播真实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从国家意识形态角度看我国对外报道的定位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的是阶级和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所谓国家意识形态是作为某个社会共同体或国家的意识形态。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反映,它通过反映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的愿望,使每个成员从中体会到个人与国家、个体与共同体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唤起人们强烈的聚合心理,并将这种聚会心理上升为共同信念与奋斗方向,转化为统一行动,达到共同体或民族国家有效的内部统一和社会控制。

由于西方国家的国家意识形态代表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与我国相比,所涉及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彼此的国家利益往往相互冲突与矛盾。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立的情况下,西方的新闻媒体总是歪曲的报道我国,新闻报道大多是消极的,存在刻板印象,用固有的有色眼睛和偏见对中国进行妖魔化的宣传。长期如此报道,公众对中国形成了一个内部缺乏法治、践踏人权、经济快速发展急欲扩张、大搞军售、具有严重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家形象。特别是近年来西方媒体渲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新殖民主义等种种舆论对中国国家形象及国际影响力产生了恶劣影响。

分析我国目前的国家意识形态,我国是以中国共产党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表现为对内代表党和政府的意志,对外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依照这种国家意识形态,中国的新闻媒体要为党和国家负责,以党性原则统帅一切,无条件接受党和国家的机关领导,完成党的宣传任务。那么在对外报道的定位上就要秉持传播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及民族信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国家利益至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简言之,对外报道的根本点是让世界了解中国。

我国对外报道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媒技术的进步,为对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随着与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我们的主流媒体的发展确实让我们看过了对外报道水平的进步与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回避负面消息,可信度大打折扣

中国的新闻报道,无论对内对外的新闻报道一直秉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与我国国家意识形态相吻合,正面报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引导良好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正面,没有负面新闻。但我国媒体最为诟病的就是对于负面新闻采取封锁或者滞后报道的处理方式。

非典时期我国新闻媒体的报道广受诟病。面对疫情,我国主流媒体的集体失语,却将主要精力投入伊拉克战争报道,使用先进的采播手段,全方位全时段跟踪报道,派最优秀记者奔赴前线,同一时段肆虐的非典在国内依旧无声无息。虽然媒体最终打破沉默,但给西方媒体制造了不利舆论的机会,大肆的横加指责,让中国政府和媒体陷入极其尴尬被动的局面,公信力降低,尽管后来媒体真实客观报道,但可信度受到质疑,失去了舆论主导权。

西藏“3.14”事件,由于我国媒体信息发布的滞后,《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大量使用“军事镇压”、“藏人被杀数百人”等文字随处可见。BBC在网站上刊登拉萨事件的报道,所用配图是西藏当地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然而BBC给出的图片说明却写道:“在拉萨有很多军队”,似乎完全没有看到救护车上大大的“急救”。由此看出,西方媒体在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下用刻板印象和固有模式来报道中国,甚至不惜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违背新闻的真实性,极力渲染丑化我国的国家形象。事后,当中国政府媒体发布真实信息以正视听,但中国的负面早已先入为主占据了世界舆论的核心,信息虽然真实,却显得苍白无力。

2.缺乏全面报道,报道不够平衡

为了扭转西方媒体掌控话语权的局面,我国的媒体在对外报道时也在不断努力宣传中国,但为了极力的证明自我,在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思路的影响下,我国对外报道给西方人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中国传出的声音是美好而又一致的。中国对外报道遭受拒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常常用一个声音说话,即政治领导者的声音。

奥运会、两会作为国内重大事件,是我国媒体宣传塑造真实中国的良好契机。尽管我国媒体也投入大力气报道,但还是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奥运的对外报道中媒体将报道集中在传播国家荣誉、民众欢腾、志愿精神、金牌战略等内容,但很少关注奥运组织过程的不足问题及奥运带来的民生负面效应。而在近几年的两会报道中,尽管我国媒体已经有长足的进步在报道领导人活动形式已经有较大的改观,数量减少,对领导人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摘发重要内容,更加关注普通百姓关注的问题。但在总体上,以国家领导人为报道主体的两会报道依然占据很大部分,切实关注普通百姓报道则少。2007年新华社两会对外报道的稿件中,以国家领导人为主体的报道占总量的35%,而以普通民众为报道主体的稿件占总量不足5%。

中国传媒大学柯惠新教授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所做的中国形象调查调查发现,外国人了解中国最佳的传播渠道包括看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结交华人朋友、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以及逛中国城和进中国餐馆等,而中国大陆媒体的专门机构的作用则最低。在历史与文化丰韵的中国,多元文化交织碰撞。我国媒体报道并不平衡,国内信息的输出是不足的片面的。对于历史和文化宣传较少,浓重的笔墨留给了领导人的指示与活动,画面停留在城市如何繁华发展,经济显著增长,对于农村和偏远地区关注较少。西方人得到的永远是一派繁花似景,歌舞升平的和谐景致。中国到底发生着什么,人民的真实生活和古老的文化对于西方人而言却知之甚少。也正是这样的对外报道的思路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对立上使得中西方媒体在报道上出现不对称,也让西方对中国产生了更多的误读。

3.鉴别意识不强,缺乏自主立场

西方国家政府一直善于利用它们的主流媒体制造舆论,为其国际战略服务,并且利用媒体对中国的渗透一刻都没有停止。如果没有清醒的鉴别意识,我国的媒体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它们的“传声筒”。在突发事件面前,西方媒体发挥优势,善于对事件定调,令受众先入为主。同时在中国的传媒市场,一些国际新闻自由撰稿人充当着某些特定的国际组织或跨国利益集团的喉舌或枪手。这些也使中国的媒体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缺乏判断,跟随西方的舆论,失去了自我的立场,也危害了国家利益。

我国媒体报道利比亚局势时,频繁援引英美主流媒体的观点。比如当利比亚反对派刚刚发动对的黎波里的进攻时,英美主流媒体已经在大谈“后卡扎菲时代”,中国一些媒体也跟着报道“卡扎菲政权已经倒台、垮塌”,甚至直接引用他们的观点,将利比亚局势的变化称之为“民主的胜利”“自由的胜利”等,这些报道并没有对事实真相进行追踪,也没有看清西方媒体在报道中的政治意图和利益取向。中国在利比亚问题的坚持的立场是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稳定,人民过上正常的生活。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在利比亚未来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我国媒体报道时人云亦云,迷失方向,违背了我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丧失了中国本应有的国际立场。

我国对外报道策略的转变与思考

让世界了解中国,不仅需要全世界来听“中国话”,而且还需要听懂“中国话”。那么针对我国对外报道存在的明显问题,也应有相对应的策略。

1.以我为主先声夺人,妥善处理负面信息

在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对外报道工作是复杂多变的,面对国外媒体在对华报道中借机蓄意炒作和恶意歪曲的报道,只有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先声夺人才能扭转局面。我国主流媒体在对外报道的工作中需要与时俱进,更加的开放包容,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热点及突发事件中要客观全面的报道,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同时对于敏感问题,负面消息不能再已过去封锁滞后报道的态度处理,而是要更加的透明,敢于揭露适当报道,化解外媒的误解。

汶川地震的报道累积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政府和媒体采取更加开放包容的做法,100多家境外媒体的300多记者涌进灾区与国内媒体共同报道。我国主流媒体对地震给予全面的报道,并且第一时间发布震区的消息。西方媒体这次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总体上也是比较客观。地震导致生命灾难这个话题触动了东西方民族价值观的共同点,西方普世价值观中倡导博爱和人道,中华文化崇尚“仁爱”和“民本”共同点,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地震灾难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关爱、对人的尊重,让西方媒体在新闻事实与价值判断之间做出了有利于中国的报道。我国主流媒体这次的表现抓住了有利的传播机遇与渠道,很好的传递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向世界展示更为真实的中国。

2.坚持全面报道,平和客观反映现实的中国

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长期以来的偏见与误解,我国的媒体要更多的去报道发生在中国的点滴,让世界看到全面发展的中国。不仅是全面的报道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的状态等等,更重要的是报道时要有技巧有策略,用更为客观平和的态度反映现实的中国。以往媒体在对外报道中声音一致,大唱赞歌的方式是想极力的展示国家最好的一面,但现实的效果并不理想,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也影响了国家形象。用真诚的态度,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用事实说话,客观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往往最具说服力。只报喜不报忧的失衡做法也只会取得负面的效果。

特别要说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对西方人而言始终是神秘的,这也说明了我国对外报道中对于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报道明显不足。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将丰富的传统文化成果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传递给外国受众,通过不断增大信息量,扩大覆盖面,同时用西方人习惯接受的富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方式传播报道,让世界可以深入了解中国。

3.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坚决反驳各种谬论

中国的崛起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世界舆论,西方媒体为了本国利益和国际战略的考量,往往有别有用心的歪曲谬论。对于我国媒体而言,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好党和国家的喉舌作用,争夺话语权,对各种违背事实,荒诞不羁的舆论给予反驳回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在对外报道上我国媒体必须打破西方媒体垄断的格局,对于国际热点和突发时间,我们的媒体要积极而又充分的表达我国的立场,发出中国声音,不给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制造恶意舆论的机会。特别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崛起而有的中国威胁论,这种情形下,我们的媒体不能只做旁观者,在坚决反驳的同时,全面阐述中国的立场,尽力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近两年愈演愈烈的钓鱼岛争端中,无论是撞船事件、还是购岛闹剧,日本媒体在钓鱼岛问题的报道上罔顾历史事实,肆意夸大事态,甚至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渲染中国威胁,面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强烈冲突,我国媒体对钓鱼岛争端的报道处理客观、冷静,对不利言论第一时间用事实进行回击与反驳,维护国家利益,坚定自己的立场,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结语

让世界了解中国,我国的媒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的崛起,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媒体对外报道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对外报道的策略应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务实开放。媒体人仍需不断努力,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对外报道的水平。

猜你喜欢

国家
国家公祭日
国家
《12·13 国家公祭日》
正是吃鱼好时节!国家呼吁多吃鱼,这五种鱼你一定都吃过,但你知道好处都有什么吗?
面积最少的国家
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返璞归真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