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桥镇总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2013-08-15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苏省工运研究所课题组
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苏省工运研究所课题组
(1.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苏 南京 210013;2.江苏省工运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3)
2012年12月下旬,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苏省工运研究所课题组一行,来到江阴市新桥镇总工会调研。我们走访了黄河社区生活帮扶站、振新毛纺职工之家、镇总工会调解庭、康定社区心理帮扶站、阳光集团工会、鑫辉太阳能工会、海澜集团工会,听取了镇总工会主席肖均贤、副主席赵苏关于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简要介绍。我们感到,该镇总工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成效斐然。
一、基本情况
新桥镇地处江阴市东南,全镇总面积19.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4万人。勤劳智慧的新桥人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在一个小桥流水的江南小镇创造了大气磅礴的经济奇迹,培育出世界最大的毛纺企业江苏阳光集团和位列世界毛纺十强的海澜集团以及亚洲最大的纺织空调除尘企业江阴精亚集团;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三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经营集约的发展格局。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国家园林镇等多项荣誉。
2011年,全镇完成 GDP104.3亿元,可比价增幅12%,人均GDP超6.5万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1%,一般预算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20.73%;属地工商业开票销售377.85亿元,同比增长44.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98万元。目前全镇共有工会组织161家,其中独立工会68家,集团型工会6家,村联合工会10家,社区工会3家,行业工会2家,覆盖职工32000多人,工会组建率达99%以上,职工入会率99%。
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长三角地区出现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大量流动人口向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流动的现象。就新桥镇而言,本镇职工总数为32000多人,其中:当地职工(均为失地农民)约10000人,其余外来 (非本镇户口)务工人员,占本地人口60%以上,这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近年来,镇总工会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求,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从强化工会组织建设、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延伸社会服务功能等四方面入手,充分发挥镇级总工会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镇总工会先后获得“江苏省百强乡镇工会”、“全国百家示范乡镇工会”、“江苏省模范乡镇工会”等荣誉称号。镇总工会积极协同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赢得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受到企业和职工的好评。我们觉得,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经济强镇,需要工会组织来推动;保障职工权益、促进民生改善,需要工会组织来协调;巩固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工会组织来聚力。
二、主要特色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桥镇和许多经济发达地区一样,也进入了城镇化建设的快车道。乡变为镇,村变为社区,原先的小企业发展成上万人的跨国规模企业,小集镇变成了国际花园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尤如凤凰涅磐。镇党委书记赵强认为,如果说“三集中” (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小区、活动在社区)建设是我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一项创新之举,那么,镇总工会则是承接这一创新之举最给力的接力棒,其可圈可点的创新实践,不断丰富着“三集中”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
(一)以推进“两个普遍”为抓手,建工会强基础,优化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机制
新桥镇企业发展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大企业集团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0%以上,成为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多,管理难度大,给镇总工会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倒逼工会组织必须融入新环境,适应新形势,因地制宜,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构筑镇、村、行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更好地团结动员职工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1.强化镇总工会建设。2008年成立了镇总工会,对镇区域范围内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工会实现了管理“五统一”(工会组建统一审批,工会干部统一任免,工会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2.强化村级区域性工会建设。全镇10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工会联合会,职工人数25人以上的驻村企业都独立建立了工会组织;职工人数较少的驻村企业,成立了分工会或工会小组。
3.企业办到哪里,工会就组建到哪里。镇党委对工会组织建设非常重视,把推进工业集中区工会组建纳入党建工作目标。一是适应企业集团化发展,强化内部小三级建设。根据集团企业行业多、独立法人多的特点,构建了集团工会、下属企业工会和分公司工会的内部“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二是适应非公小企业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行业工会建设。针对一些小而分散、职工流动频繁、劳动关系问题突出的行业,镇总工会坚持从实际出发,先后成立了餐饮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机械制造行业工会联合会、个体工商业工会联合会。三是推进企业普遍建立工会。按照省总工会关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建工会要求,抓住劳务派遣企业工会组建和农民工 (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实现了企业办到哪里,工会就组建到哪里,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把32000多名包括本地失地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都组织到工会中来。
4.健全目标任务,确保基层工会组织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仅2012年,就新建工会组织12家,新发展会员2000人。为使新建工会能正常开展工作,镇总工会通过讲座、研讨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形式,抓好基层工会干部培训,努力使其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贴心人,确保职工的诉求与愿望能得到充分表达、职工的疾苦能得到及时关心、职工的合法权益能得到有效维护。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目标,建平台提素质,增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在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如何组织和动员职工共迎挑战、共谋发展、共创和谐,是镇总工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2010年起,镇总工会以“大教育”“大培训”“大练兵”“大评比”四大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了送教育进企业、送技能到岗位、送安全到车间、送健康到职工活动。建设一支与新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提升广大职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1.搭建大教育平台,实施“11333”道德建设工程,提升职工思想素质。多年来,镇总工会始终把加强职工思想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实施了“11333”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即:达到一个目的,就是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突出一条主线,就是培育职工的敬业奉献精神;抓住三个基本内容,就是讲“四德”、做“三好”、创“三优”;围绕三个主题,就是倡导“三热爱”,讲究“三文明”,强化“三意识”;实现三个满意,就是社会满意、企业满意、家庭满意。开展了“学知识、优素质,学技艺、长才干”主题系列活动。近年来,镇总工会先后向企业职工书屋赠送了图书2万多册。通过“推荐一本好书”、“图书漂流”、“主题大讨论”等活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阳光集团职工学校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示范点,阳光集团被评为无锡市十大书香企业,海澜集团被评为江阴市十大书香企业,海澜集团职工书屋被评为江苏省职工书屋示范点,鑫辉太阳能职工书屋被评为无锡市职工书屋示范点。
2.搭建大培训平台,实施“111555”系统工程,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技能素质是职工就业、创业、创新实现人生价值之本,是企业生存发展、做大做强之基,也是工会实现维护职能之源。为提升职工素质,镇总工会实施了职工素质“111555”提升工程,即在3年时间内完成100名工会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培训、100名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100名职工技术人才培训、500名职工代表巡视员培训、500名企业班组长培训、5000名一线职工岗位培训 (其中包括2000名农民工)。
3.搭建大练兵平台,组织开展劳动竞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岗位练兵和劳动技能竞赛不仅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镇总工会坚持把“技能提升、技术革新、创新奉献”作为新桥镇职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成立了职工技术委员会8家,职工科技创新小组50个。每年表彰和命名一批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每年组织开展计算机、车工、电焊工、毛纺行业等技能比赛;每年组织开展职工岗位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动员职工积极投身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等交流活动。2012年,镇总工会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深化“五新”和“六比六好”主题活动,即:开展提一条新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的“五新”和以比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好,比职业成果、岗位业绩好,比职业技能、技能本领好,比职业创新、技改能力好,比职业学习、岗位成才好,比职业保护、生产安全好,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创新水平、竞争水平。全镇有50多家企业、60多个工种、10000多名职工参与到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中。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镇共有6万人次的职工参加了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操作比赛等各种形式的立功竞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累计达231件,完成技术革新、技术攻关362项,合计创经济效益7800多万元,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5年来,有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中国世界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江苏省名牌产品10个;成立行业标准组织3家,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成立国家级院士、博士后工作站5家,申请专利598项。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凯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焱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江苏省创新型企业”。
4.搭建大评比平台,弘扬劳模精神,激发职工创业热情。从2009年起,镇总工会通过举办劳模、先进事迹巡回演讲,广泛宣传职工技术创新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确立了注重岗位创新、岗位成才的新导向。近年来,新桥镇共有5人被评为部级、省级、市级劳模,有2人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涌现出了“江苏省知识型员工”、“无锡市学习型班组”、“江阴市十佳工人先锋号”、“江阴市十大金牌工人”、“江阴市十大操作能手”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以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促发展重维护,发挥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作用
基层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关键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镇总工会在履行维护职能、服务社会管理、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积极作为。
1.建立维权工作联动机制。2009年,镇总工会成立了新桥镇劳动争议调解庭,并与劳动保障、司法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实现资源整合,做到联合“教”、联合“宣”、联合“查”,具体做到三级联动、三调一体,实现三个对接 (机构对接、制度对接和信息对接,定期交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情况)和三个100%(村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室达100%、百人以上企业劳调组织组建率达100%、调解员培训率达100%)。以创建模范工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抓手,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加大工会参与劳动法律监督力度,各基层工会100%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室,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达100%,涌现了无锡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家,江阴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家,镇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参评率达90%以上。
2.深化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根据上级工会对工资集体协商提出的“菜单式、精细化”的工作目标,新桥镇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形成了“三互原则、四个机制、五个关口”的全方位工作网络。三互原则,即:互惠互利、互帮互助、互商互谅;四项机制,即:考核激励、监督促进、应急联动、欠薪预警机制;把好五关,即:代表推选、协商内容、劳资双方利益平衡、协商程序和监督检查关。针对工资标准、劳动定额、计件工价、职工福利、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实质性内容,深入开展协商。全镇50人以上企业单独签订率、合同经职代会审议率、报送劳动社保部门审查率、书面审核意见出具率达“四个100%”。探索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二次协商等新形式,连续5年被市政府评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先进集体。
3.创新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在推行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工作中,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政治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进一步提高职代会建制率,扩大覆盖面。目前,村区域性职代会建制率和50人以上企业职代会建制率均达到100%。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工会代表 (职工代表)巡视制度》,成立了组织建设、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厂务公开、财务经审、女职工保护等六个专项巡视小组,并实施“一月一重点”的专项巡视活动。
4.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全镇“小三级”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劳动安全、劳动保护的检查监督,每年组织对所属企业大规模法律监督检查2次。扎实开展劳保安全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督查,共参与督查9次,提出整改意见20多条;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高危行业和农民工集中行业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每年组织开展“百场电影进企业”活动,不断深化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
(四)以关注民生为要务,延伸服务,做实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创新是工会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镇总工会以“做出新亮点,形成新特色,跨上新台阶”为工作目标,不断研究工会工作的难点与盲点,寻求党委政府、企业、工会的三维交叉点,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工会工作破题出新,亮点频现。
1.创建“双联双管”模式,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让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闲暇领域延伸
新桥镇大部分企业是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除了本地1万名失地农民工外,还有2.2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中大多是“80后”、“90后”的一线职工。从文化层次上看,一线档车工70%是初、高中学历,20%是大专学历,还有10%本科以上学历的主要在技术和管理岗位上从业。这些新生代务工人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远离亲人的孤独,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心理压力较大。他们从学校出来就踏入职场,对工会的认知度较低,对工作岗位和工资收入期望较高;同时,还希望获得尊重,得到提升发展的机会;希望企业能提供活动阵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希望能保证充分休息时间,能自由安排闲暇时间;希望能有良好的住宿环境,等等。
据此,镇总工会根据“三集中”的实际,实施了双联双管工程。就是社区工会和企业工会相互联接、企业工会和社区工会双重管理;企业工会立足八小时以内有效利用、社区工会立足八小时以外有效延伸;企业工会重点是维权保护,社区工会重点是民生需求;企业工会突出技能素质的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社区工会突出道德素质提升、服务社会和谐,两者有效结合,既分又合,相互弥补,解决工休矛盾。目前已实现了居住在新桥区域内职工的双重管理的全履盖。“双联双管”实施两年多来,已实现了居住在新桥区域内职工的双重管理的全履盖,真正做到了职工教育联管、思想工作联做、普法教育联抓、业余文化活动联办、困难职工联帮,实现职工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是强化职工之家阵地建设。把建家活动向非公企业、新经济组织延伸拓展,积极推进区域、行业联合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同时推进会员评家制度,把工会组织打造成“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目前,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焱鑫科技集团、振新毛纺、派出所、绿园社区、康定社区、黄河社区、新市民中心等职工之家已高标准建成。鑫辉太阳能职工之家建筑面积达6500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内设超市、网吧、歌舞厅、休闲餐厅、图书馆、电影院、健身房、舞蹈室、台球厅、乒乓球厅、心理咨询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化、娱乐、休闲与健身场所。精亚集团、宝力重工科技、强力化纤、凯华机械等企业也把职工之家建设列入计划,将在年内陆续建成投用。
二是丰富闲暇文体活动。镇总工会成立了江阴市首家乡镇职工业余文体活动中心。从企业实际和职工需求层次不同出发,开展丰富的活动,以关爱职工的文化来吸引职工,以服务职工的文化来凝聚职工,以教育职工的文化来团结职工,以文化活动来增进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的归属感。做到每月有主题活动、每周有小型比赛、每天有常规活动。
2.实施“一总六分”和“双百”帮扶工程,让“爱心”传递,凸显以人为本的和谐家园
“一总”就是多方整合帮扶资源,“六分”就是搭建和拓展帮扶工作平台,将帮扶网络向基层、向企业延伸,成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以及生活、医疗、教育、就业、心理、法律六大分站。
(1)打造生活帮扶平台,开展了“爱心三部曲”主题活动。生活帮扶站,长年接受爱心人士闲置物品捐赠,形成了长期的帮扶机制;新桥镇总工会成立了爱心超市,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发放帮扶绿卡,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注册,每年每人发放生活帮扶爱心物资4次,20件以上,价值2000多元,年终还有现金补助。
(2)打造心理帮扶平台。2008年成立了阳光心灵家园,开通了职工心理援助热线和定期心理咨询服务。每年举办心理专题讲座3次,专家咨询12次,心理沙龙与各类交流20多次。同时在有条件的职工之家配备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专家咨询、专家讲座、维权服务、情感沙龙等活动,密切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提高了职工心理素质和抗压减负的能力,帮助职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普遍欢迎。我们从心理咨询台账中看到:10月19日心理帮扶站志愿者孙静芬,开导一位婚姻亮起红灯女工的记录。孙静芬说,只要有人提前两天预约,她就会准时出现在帮扶站,为居民解决心灵困惑,2012年她已接待心理咨询超过100人次。
(3)打造医疗帮扶平台。一是制订“特困职工就医减免”措施;二是为困难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三是认真做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宣传、投保和结报工作。到目前为止,职工住院医疗互助达9048人次。
(4)打造法律帮扶平台。一是依托镇司法所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困难职工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二是开通法律早市,进行劳动合同法、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向困难职工发放法律援助便民联系卡、法律援助指南。
(5)打造教育帮扶平台。一是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重点对考上大学、无力支付学费的困难职工子女和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子女入学进行救助。二是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整合利用社区学堂、企业职工学校的资源,先后与苏州大学、东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办班79个,开办22期高中文化学习班,培训学员4263人,共培训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跨省市农村劳动力达9683人。三是2011年成立职工科技创新培训基地,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有17名在职教师,重点对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2012年以来举办SYB、计算机、安全知识、锅炉、电工、心理健康与心理等培训36期,共培训职工3123人次。
(6)打造就业帮扶平台。一是整合劳动保障所资源,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技术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扶持。二是为下岗失业职工及其子女再就业或自主创业提供帮扶。三是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业难题。2008年以来镇总工会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265户,发放慰问金27万元,金秋助学21人,发放助学金3万多元。镇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站被评为江阴市首批星级帮扶站。
2011年,镇总工会启动实施了“双百帮扶”工程,旨在建立常态化、动态化的结对帮扶机制,让更多的困难群体逐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引导企业家参与慈善、回报社会。全镇100位企业家与100个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结对,签订《结对帮扶书》,开展助学、助业、助困行动。一年来,每位企业家平均为每个家庭解决1-2件实事,总帮扶资金达48万元,2012年又新增16个签约家庭,全镇上下形成了关注弱势群体、帮扶困难家庭的良好风尚和浓厚氛围,实现了“授鱼”为“授渔”,使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让困难家庭既能脱贫,又能致富,从根本上改变被帮扶对象的生活状态,让他们共享幸福新桥的建设成果。
3.开展“双亮、双比、双创”活动,让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公开、透明、实在
根据全总关于“双亮”工作统一部署,镇总工会在全镇工会组织中开展了“双亮、双比、双创”活动,即工会组织亮牌子比规范创模范职工之家,工会主席亮身份比服务创满意职工之友,工会组织在醒目的位置挂牌;工会干部“晒”出联系电话,以更好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结合“双亮双比双创”活动的开展,镇总工会还积极探索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新模式,通过建立工会主席工作室制度、“五必访、五必谈”职工谈心制度和职工群众事务代理制等多项制度,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为真实反映会员和职工需求,提出工会的主张意见,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2012年起在全镇企业工会推行职工事务代理制,帮助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职工事务代理制具体分三种模式实施:
一是集中办理。企业工会每年通过召开职工 (会员)代表大会,集中为职工办理解决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难事。
二是帮办。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职能优势和工会主席岗位特长,做到厂内的事“我”来办,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三是代办。主动征求当事人意见,做到厂外的事“我”来帮,代理职工联系、咨询有关部门,对涉及职工日常生活等事务由主席和会员代表代为办理,尽力做到困难不出厂区、问题不出社区。职工事务代理制度推行后,各级工会组织开始全方位代理,涉及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事务,努力实现“您的事我来办,您的难我来帮”的承诺,使工会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家”。
三、几点思考
新桥镇总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给我们以下启示与思考。
1.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在党政主导下积极协同主动作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强调要“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1]我们认为,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工会组织参与并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在党政主导下,紧紧围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协调、主动参与、找准位置、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多做些党政所望、企业所需、职工所盼力所能及的实事,切忌越位越权,包打天下,成为第二政府。当前,重点是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主题、主线,紧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大目标,深入推进“两个普遍”,促进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核心是依法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权益;抓手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方法是“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这虽说是老话题,“更是一个亟待从理论到实践上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2]
2.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把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开发区基层工会的作用
乡镇、社区、开发区工会是最基层一级的工会组织,与工人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每天都与企业工会、村(社区)工会打交道,与企业和职工面对面,可谓是零距离接触,是工会组织的前沿阵地。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3]这是党中央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工会工作重心下移,紧贴职工群众实际,是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向。” “因其紧贴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职工群众实际,应当成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微观载体。”[4]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乡镇和开发区工会编制人员少,一般只设一、两个,而社区工会几乎没有编制,上级工会部署的工作和基层工会本身的工作就落到少数专职工会干部和兼职工会干部及志愿者身上,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一线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上级工会更应改进作风,多为基层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多下基层调查指导,多帮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少开会、少发文件、少搞评比检查等形式主义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负担。
3.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面向社会开门办会,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务实上下功夫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我们认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在加强社会建设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只有把社会建设搞上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改善民生才有保障,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过上幸福生活。
新桥镇总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大亮点,就是紧紧围绕镇经济建设中心创新务实。我们认为,工会在这方面应多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好法律赋予和党政赋予工会的资源和手段,联合社会力量,实行开门办会,解决基层工会人手少、工作量大、经费不足等困难和问题。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方法,尤其要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好工会上层组织机构庞大、基层工会组织人员稀少的“倒三角”型问题。三是要发挥工会自身力量,协调利用社会力量,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多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王兆国同志曾多次强调,各级工会要扎根基层、夯实基础,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深化和落实,更加积极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群众工作,面对面地与职工交流,心贴心地做思想工作,实打实地维权服务。这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会组织应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观念,多办得人心、暧人心、稳人心的实事。
4.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重视职工闲暇时间,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休闲“就是非劳动时间”,并认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充分的自由。党的十八大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显著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目标之一。新桥镇总工会双联双管和一总六分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关爱职工8小时外的服务做到了职工的心坎里,值得借鉴。我们认为,要重视发挥工会教育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会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地加强职工生活区、文化区建设,如:职工之家、工人文化宫、职工技校、工会干部培训院校、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职工心理咨询中心等。要针对包括第二代农民工在内的职工队伍发生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需求,在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人的发展等权益的同时,更要重视维护职工的文化权益,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加大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力度,同时重视工会自身的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树人,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达到:以文化振兴企业,以文化提升职工素质,以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进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课题组组长:沈惠宁,成员:王如华、闻雪琴、丁艳娟、张燕,执笔:王如华、张燕)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
[2][4]赵健杰.社区工会: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微观载体[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1).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