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微博客主动引导对策*

2013-08-15李怀强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3年2期
关键词:领袖舆情网民

李怀强

微博时代是意见领袖的时代,微博在构建一个意见领袖主导的声音世界。清醒认识意见领袖的作用,客观分析其影响,创新机制团结他们和发挥他们在引导微博舆论方面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和有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稳定领域呈现出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基本态势。英国学者拉尔夫·达尔道夫(Ralf Dahrendorf)的研究表明,“现代的社会冲突是一种应得权利和供给、政治与经济、公民权利和经济增长的对抗。”①[ 英]拉尔夫·达尔道夫:《现代社会冲突》,林荣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微博已成为反华势力对我进行渗透破坏、放大破坏能量的重要手段,微博等新媒体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积极研判、回应微博舆情,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必须把积极应用微博平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信息沟通,正确引导微博舆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拓宽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舆情引导工作的新路子。

作为开放平台,微博功能具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它的基本功能是信息的获取与发布;它的核心功能是社会交往与互动;它的拓展功能是整合各种网络应用。无线微博,已成为IT 业界的兵家必争之地,赢得PC 用户,是赢得了现在,赢得智能手机用户,则是赢得了未来。手机微博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微博应用在2013年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的手机微博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微博应用是一种能很好发挥手机上网优势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手机微博服务的使用率。让泡沫飘远,让浮云落地,微博无线互联,在建立价值食物链之后,便完成了进化。如果说微博的前一个10年是“平台”的天下,那么下一个10年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开放,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微博生态圈正如旭日般蓬勃成长。对于微博,开放化是一项重要特征,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微博将与桌面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进行更加深度的融合,成为孕育各种Apps 的最佳平台之一,并将有更多的微博网站、SNS、新闻网站等实现同步互通。

Facebook 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第三方应用不下2000 种之多,而在其开放平台F8上,有多达8000 种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正在被不断地测试和利用。这些应用不但为Facebook 带来用户数的几何级增长,同时,也使在F8 平台上开发应用程序的网站,依靠Facebook 平台海量的用户群一夜成名,用户数暴涨。理论和现实都表明,微博的横空出世和迅猛发展,增强了网上意见领袖的舆论能量。微博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创新周期越来越短,新业务新形态层出不穷,普及应用速度前所未有,对舆论传播格局产生着深刻影响,给社会建设和舆论传播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当前,微博业务迅速发展,用户规模裂变式增长。2013年7月17日上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2 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 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加上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汉语网民超过6 亿,超过英语网民,成为网上最大的网民群体。以新浪和腾讯两家网站微博用户为主的我国微博注册账号已达9 亿,信息传播和舆论功能不断增强。其中,仅新浪微博注册账号就达3 亿,日发布微博数量超过1 亿条。微博的深入应用增强了网上意见领袖的舆论能量。

在微博舆论引导实践中,一个甚至一群普通的微博用户的言论,很难对舆论产生影响,而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微博用户(即所谓意见领袖或微博达人)的言论,有时甚至仅是只言片语,却常常影响着舆论的走向,不同程度地引导着舆论。网络群体事件,是指一定数量的网民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或为了表达某种共同的要求或是宣泄某种共同的情绪而聚集在一起,并利用微博载体这一平台进行联络和沟通的一种群体组织活动。其产生原因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微博群体一般都是为了某种目的组成的,其目的可能是正面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消极的。在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中,网络群体事件往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为公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和通讯方式,以及一种崭新的参与平台和参与渠道,而且使公民进行自我组织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由此,中国公民获得了一种新的结社方式,网络社团随之兴起和发展起来。网络虚拟社团是网络空间中的个体为了分享共同利益而通过一定的信息手段如聊天室、在线论坛和电子邮件,经常进行联系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集合体,与传统的社团相比,网络虚拟社团成员的地域和身份不受限制,交往空间获得了很大的扩展,可以在网络中增强参与的频度和效率。在信息传播高速的微博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微博的记者和评论员,QQ、MSN、BBS、博客、播客、闪客、拼客、哄客等“客文化”如细胞一样占据着微博的每一个角落,这就为网络群体事件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微博的影响力取决于粉丝数量的多寡。有一个生动的比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 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0 万,你就是一家电视台。而“曝光”则成为网络群体事件的“导火索”,当事人或知情者通过微博对事件进行曝光,或是微博中的某个帖子吸引了浏览者的眼球,从众多的新闻和帖子中挖掘出来被曝光。“意见领袖”一旦产生,迅速在微博上形成群体效应。在微博信息传播中,微博具有交互性,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具有传播、发布信息的能力。

微博环境下的集群行为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使得网络群体事件影响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扩散,从虚拟世界扩展到现实世界,一个事件引起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关注也很常见。网络群体事件难以实施及时有效的控制。传统的即时通讯和传统社交网站用户之间相关联采用的是加好友模式,双方同意才能彼此成为“好友”,建立起联系。而微博采用的是关注与被关注模式,一用户关注其他用户无需对方同意,即可建立起关联,一般没有微博用户会拒绝关注自己的其他微博用户(俗称“粉丝”)。被首先关注的一方既可以回关注,也可以不回关注,丝毫不影响自己被关注。如新浪科技2012年7月5日消息:演员姚晨的新浪微博只关注了557 个微博用户,但并不影响别人关注她,她的“粉丝”达1821 万。由于微博传播容量的无限性、微博载体的无形性、信息传播的自由性等特点,网络群体事件及时有效的控制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跨地域性,决定了微博舆情在时间和空间难以有效地控制,其次微博信息的内容难以筛选,有许多网站的服务器设在境外,无法对其内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各种消息、言论、流言会在微博蔓延传播,而一些网民对微博发布的信息不去思考、质疑其信息的真实性,更有甚者随意改编、传播,又会形成新的流言,给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网络群体事件核心人员包括事件当事人和直接利益相关人员,如亲属、朋友、代言人等。他们一般有明确的诉求和目的,且掌握第一信息资料,希望通过在网上发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得到网民的同情和支持,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微博舆情,形成网络群体事件,进而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希望通过把事情闹大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指出:“在民主国家里,全体公民都是独立的,但又是软弱无力的。他们几乎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做一番事业,其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人来帮助自己。因此,他们如不学会自动地互助,就将全都陷入无能为力的状态。”①[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一般群体的心理特征:第一,盲目从众心理。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微博社会中依然奏效,一个网民表达出来的意见,可能是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立场和观念,跟随了多数网名的意见。第二,渴望得到认同的竞争心理。微博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网民在同一论坛上发帖和回帖的互动来实现,论坛中的信息量更新速度快、数量巨大。第三,渴望成为领袖的心理。第四,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在网络群体事件中,个体的参与通常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其中法不责众的心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五,同情弱者的支持心理。从某个角度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最后往往不仅仅是针对事情本身,而是演化为对社会某种现象不满的一种情绪发泄。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每种途径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其中法律机制是最重要的治理途径。政府与网络使用者之间属于完全信息重复博弈,能够实现最优解,双方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利益均衡点形成利益均衡线。网络使用者与政府只有彼此相互合作,才能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最终形成双赢局面。治理途径可以划分为柔性治理政策和刚性治理政策。其中,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与制度建设、法律、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属于刚性治理政策;倡导自律及行业组织壮大、社会监督、信息公开、加强道德建设,提升治理理念、采用多种途径做好网络把关属于柔性治理政策。

一、完善政府官方网站,公开信息

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不断改善和提升各级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微博舆情作用的凸现,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公开性。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认为,当前,“现代性正从古典工业社会的轮廓中脱颖而出,正在形成一种崭新的形式——(工业的)‘风险社会’。”①[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如果政府不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各种谣言就会乘虚而入,有时还可能给一些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使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群情激愤,结果导致事态扩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受到影响。只有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提供权威信息,才能真正遏制住谣言的散播,争取工作的主动,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因此,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地方党政机关要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依法处置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真相,审慎、科学地分析原因,对网民反映集中而强烈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迅速的回应,以透明和务实的姿态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网站建设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以打破时间、空间对政务活动的束缚,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展开。通过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公民利用政府门户网站了解政务信息、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以此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二、微博作为开放平台具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为意见领袖发挥更大舆论影响提供了机制支持。建设政府与民众间的常设微博互动开放讨论平台,政务微博要勇于争当意见领袖

微博的基本功能是信息的获取与发布,核心功能是社会交往与互动,拓展功能是整合各种网络应用。这些功能为意见领袖发挥更大舆论影响提供了机制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意见领袖微博成为发布信息和舆论酝酿的始发地。意见领袖能够在舆论形成中起到源头作用,其原因固然在于微博的“病毒式”传播功能。当意见领袖首先发布某一事件信息或意见之时,其微博往往成为网民关注或竞相转发的对象,在几近疯狂的传播过程中,也就牢牢确立了意见领袖的舆论策源地地位。

二是转发和评论功能让意见领袖的观点更大程度地影响舆论。微博时代,意见领袖发表言论的热情高涨,无论舆情事件是由传统媒体首发的还是由网络媒体爆出,当事件舆论刚一进入酝酿期,一些意见领袖迅即进入舆论主战场,纷纷转发事件的相关信息或发表评论。在微博几何级数传播速度助阵下,事件被迅速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三、建立与网民的有效互动平台应对突发网络群体事件

没有一个顺畅的渠道来沟通政府与网民,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相关舆论会迅速汇集到网上被网友感知和传播,如果网民的观点和意见不能有效地传达到相关管理部门,负面舆论会不断增强,酿成更大的破坏。

现代社会正呈现着“碎片化”,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打散。而微博恰以“轻姿态”、“补丁型”媒体形式出现,将微分的生活间隙填满。而微博、手机联动,打通了微博与移动微博,更增强了微博的“贴身性”,将现代社会的碎片化时间一网打尽。

新浪科技北京时间2011年9月9日消息,Twitter CEO 迪克·科斯特洛表示,Twitter月活跃用户量已超1 亿,比当年年初增长82%。活跃用户中,有55% 是手机用户。中国数据显示手机微博成为2011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虽然目前手机微博使用率还不是很高,但增长速度惊人,2011年上半年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34.0%,较2010年下半年的15.5% 增加18.5 个百分点。而新浪微博数据显示42% 信息来自于移动用户端,在各大平台如Android、symbian、iphone、ipad等等都有。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44.1%,较2012年底提升2.0 个百分点。在2013年上半年的新增网民中70.0% 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增长到78.5%,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自2013年上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是中国手机上网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波增长周期,此轮增长得益于3G 的普及、无线网络发展(包括公用和私有WiFi 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移动互联网进入爆发期。

政府上网建立与网民的互动渠道是微博传媒环境下政府掌控舆论的必要措施之一。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涉及到重大民生问题的部门,应该在微博上开辟适宜网民表达意见的平台,并指定专人及时了解网民的意见动态,做好回复工作。如开通问题反应信箱,使网民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意见传达给管理部门;开辟政务论坛专区,使网民可以在论坛上自由发表观点,指定专人与网民互动,表达政府观点,为网民解疑释惑,有效疏导网民情绪。

政府建立与网民的有效互动平台,一方面可以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网民的各种意见诉求和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发布,传达官方声音,引导舆论。另一方面互动渠道的有效运转满足了网民参政议政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民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的需求十分强烈,因此,政府开通网上政务信息互动平台是保证公众行使参政议政权利的重要举措。

政府部门开通网上互动平台,目的是通过与网民互动,了解公众诉求,针对公众诉求传达政府声音,消除公众疑惑,起到引导舆论、稳定网民、稳定社会的效果。目前有些政府部门仅仅把开通意见反映渠道作为一种形式,在倾听民意上做做姿态。网民反映问题,往往石沉大海,没有回应。这种传播是单线传播,不是互动传播。

网民的意见传达给政府管理部门,如果政府部门认真分析了网民意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种单线传播还能起到为部门决策收集信息的作用。但单线传播造成网民无法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相关权威信息解疑释惑,如果是危机事件这种单线传播使管理部门失去了及时稳定公众情绪的机会,而网民在得不到答复的这段时间里,会进行各种负面猜测,加剧事态恶化。如果政府部门只是把意见信箱作为政务建设的形式,做做样子,那么网民通过这个渠道反映的问题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政府部门在开通与网民的互动平台后,还应不断完善使其制度化。这个制度可以包括网民反映、渠道畅通和部门回应三个方面。确保渠道时时畅通,有反馈机制,而不是流于形式。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并指派专门人员对网民意见认真分析,及时回复,必要的时候应与网民反复互动。

地方政府可以完善其政府官方网站。政府官方网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面向公众的“门面”,更是沟通公众与政府部门的桥梁。传播互动的沟通过程是舆论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如果在微博论坛上没有政府的参与,那么在微博民意中,政府部门则扮演着“失语”的角色。

地方政府可以学习“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模式,在其官方网站上开放与公众讨论的平台,允许网友匿名留言,由地方政府的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解答,建立高效畅通的解决机制。在这样的解决机制下,遇到突发危机事件,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部门,可以随时对公众的疑问作出回应,同时可以随时掌握微博民意与微博舆情。秉着坦诚开放的态度办好办精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可以有效地将公众的视线吸引到政府可解决的范围内,建立起高效沟通机制,形成舆论影响,成为意见领袖。

目前我国微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新浪为代表的四大门户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在整合自身优势产品资源,发力微博市场。综合微博的市场硝烟尚在四起,专业领域却已现难逢机遇! 微博的热门与综合微博的竞争性推广,已经让微博为大多数网民所熟知,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具备进入垂直领域的前期条件;由于综合性微博的泛娱乐化特质,针对特定人群的细分需求浮现;微博发展始终呈现由大而全到小而精,由全民聚合到深化分流的特征。在“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或者敏感问题时,地方政府的缺席和失语是不能缓和事态和化解矛盾的。微博舆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微博民意的表达,地方政府应该本着开明、开放、诚恳的态度,建立起一套预警机制,争取舆论的高低,形成意见领袖,在危机面前,发出有理有力的声音,从而化“危机”为“转机”,达到善治的目的。

四、重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着力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这类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陕西“表哥”事件(2012年)、重庆“不雅视频门”(2012—2013年)、复旦学生投毒事件(2013年)、范悦事件(2013年),以及反复发酵的朱令事件和郭美美事件,网络中那些踊跃发表观点、议论的网民在一定范围内扮演或者事实上成为了“网络意见领袖”,能够影响更大范围的网民,形成二级传播,进而形成网络舆论①熊光清:《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特征与前景》,载《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 期。。重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可以有效阻止谣言散布,维护社会稳定、凝聚人心,为突发事件的处理赢得时间,制定应对策略,强化舆论引导,主导社会舆论,争夺“话语权”。

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工作,实际上是争夺“话语权”的过程,媒体充当“话筒”成为信息的放大器,党政机关和各利益方在争夺话筒发出自己的声音。成功的新闻处置是要让新闻媒体发出党政部门的声音,主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积极研判、回应微博舆情,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已经成为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把积极应用微博平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信息沟通,正确引导微博舆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拓宽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舆情引导工作的新路子。及时发布信息,公开事实真相。要按照信息公开、依法行政的要求,凡是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信息都要及时公开,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完善工作机制,正确应对舆情。要建立健全重大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建立健全舆情会商研判机制,坚持早发现、早应对、早引导,及时澄清事实,将有可能酿成重大舆情危机的不稳定舆情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流言止于公开,谣言止于智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地发布权威信息、公布真相、引导舆论,把握主动权。

第一,健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第二,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整合各种传媒手段,形成舆论引导合力。利用多种传播工具如报刊、杂志、电视、微博、手机信息等公布事实真相,事件进展情况,抢占舆论阵地。第三,引导大众科学分析和理性反思,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终极目标。第四,依法加强对散布谣言、虚假信息的监管力度。对谣言散布者要严厉打击,保障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平稳运行。

五、增强政府的微博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

我们已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今天不仅有党报党刊、国营的电台电视台,还有都市报和微博媒体,以及境外媒体。特别是微博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微博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

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诳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发生新闻是第一位的,发表新闻是第二位的;堵了一个记者的口,堵不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不了微博上网民的口。

遭遇突发事件,政府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例如危机管理专家诺曼·奥古斯丁(Norman R.Augustine,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主张:“说真话,立刻说。”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总结的经验是“速报事实,慎报原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则要求“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政府的微博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也是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意早期受到冷落,才演变成中期的“民议”、后期的“民怨”。民意在每一道环节上的被冷落与搁置,都会导致舆情能量的聚集。

一方面,要改进政府的立场表达和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增强说服力;另一方面,要把握住社情民意的脉搏,认真倾听网民和公众的利益诉求乃至某些非理性情绪,促进干群沟通,促进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均衡表达和平等博弈,化解社会隔阂和对立情绪,打造国民政治共识,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六、利用“切割”手段使社会问题非政治化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群体性事件,当事人和围观民众的诉求都是地区性、行业性利益问题。把带有某种政治诉求的问题化解为地区性问题、行业性问题,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具体的经济、民生方面的问题政治化,只会激化矛盾,让各种社会压力都集中到一个断裂点上。

针对某些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形象的负面新闻,一旦调查属实,迅速采取必要的“切割”手段,包括中央和地方切割,地方与基层切割,政府和无良官员切割。

七、在微博社区(BBS、微博客、QQ 群等载体)“公民报道者”和“微博意见领袖”中发展“盟友”,引导网民自我教育

盟友不是部下,也不是潜在的敌人。要允许和鼓励他们对地方政府的施政阙失提出批评,开展舆论监督,同时通过积极沟通对话,帮助他们理解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全部复杂性,引导他们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帮助地方政府,缓释民间某些不满情绪。发挥微博“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民自我教育。“意见领袖”(opinion 1eader)又称舆论领袖,通常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一些资深网友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这就使微博的“意见领袖”具有更强的草根性、流动性和号召力。他们关心各类时事,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愿意并善于表达自己。

几乎每个微博热点事件背后,都有大量微博“意见领袖”在推动,他们或意见统一,或针锋相对。这些民间身份的观察家可能比传统报纸和电视台对公众的影响更大,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左右网民的判断并引导微博舆论的走向。由于这些微博“意见领袖”的身份林林总总,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其发表的言论并不都是客观公正的,这直接导致微博的舆论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政府需要找到恰当的方式,与微博“意见领袖”进行沟通,引导他们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理解政府解决种种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让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少一些破坏性意见。这样,通过网民引导网民,用网民自己的声音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领袖舆情网民
领袖风范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追寻领袖足迹 奋力追赶超越——学习《梁家河》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平民领袖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