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瞿秋白的农民利益思想

2013-08-15张亚楠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瞿秋白政权利益

□ 张亚楠

瞿秋白短暂的革命生涯,始终萦萦于怀的是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富裕、祖国强盛。他以此为目标,并为之苦苦奋斗了一生。在他绝大多数的论著中也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而阐述的,其中以对农民问题的探讨最为突出。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瞿秋白出生的年代,正逢帝国主义的肆意入侵和封建军阀混战,人民生活痛苦万分,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阶级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瞿秋白开始了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农民阶级要想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就必须进行革命,只有保障了农民自身的权益,农民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农民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瞿秋白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的维护农民利益的论述,使农民较快的加入到中国革命的浪潮中来,并逐渐形成了瞿秋白的农民利益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追求利益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人们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P82)瞿秋白作为党内最早重视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他将农民视为中国革命的主体和动力,始终不渝地致力于解决农民问题。他提出,农民问题的关键是保障农民利益,只有保障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在民主革命和建设中得到农民的支持;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唤起农民革命的热情;只有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使农民得到实惠,才能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为此,他提出我们党要时刻地尊重农民的根本利益,无论何时都不能忘了农民问题,不能忘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一、争取农民经济权益的思想

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一直是统治阶级统治农民的强有力的工具,而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制度,是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这种土地制度将广大的土地资源聚集到地主阶级的手中,极大程度的控制着土地的使用权。这种统治制度,满足了极少数人的利益,却严重损害了极大多数人利益,使广大贫苦农民生活陷入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惨境况,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不断被侵略、被压迫的症结所在,也是中国实现富强、文明和现代化的绊脚石。近代中国,农民不仅饱受着传统的地主阶级的层层盘剥,还遭受着帝国主义外来的疯狂侵略,新兴的各地封建军阀也在极大程度地搜刮农民,农民阶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迫局面。瞿秋白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于内饱受贫寒和家族的冷漠,于外遭受着和农民阶级一样的剥削和压迫。这使他更能体会到农民阶级的艰辛苦辣,也由此激发了他对农民阶级的深刻同情,开始了对农民出路及农民问题的探寻。瞿秋白在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分析时,揭示出农民破产、农业经济衰败、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封建土地制度。因此,农民要想改变这种被剥削、被压迫、被统治的现状,就只能进行革命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重重压迫。农民只有彻底地推翻封建的土地关系,没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才能实现农民、农村经济的自由。

在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瞿秋白始终把农民作为关系全局的重点,他认为要想保证革命顺利、稳健地进行,就必须唤起农民革命的热情,“必须向农民个人提供物质利益,以换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和参与”。[2](P214)而要确保农民的经济利益,其核心就是要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所以,农民只有推翻长久以来的封建地主专制的土地政策,制定出新的土地政策,才能确保中国革命的顺利进行。

因此,争取农民经济利益也就集中体现在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上,瞿秋白认为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争取到农民的经济利益。1927年,瞿秋白在《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国民革命应当以土地革命为中枢。”[3](P580)这主要因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压迫和剥削下,耕地已非农有。帝国主义经过买办而剥削中国,而买办又经过中国农村中的大地主阶级而剥削农民群众。地主土豪阶级的商业化,就是代替帝国主义者买办在农民身上剥削他们的血汗;地主阶级要积累资本,便拼命地增高租额,重利盘剥,并且垄断原料,兼并田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剥削,本来已经使大多数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破产,军阀的战争和压榨,农民的收入连养家糊口都不够,生活更是陷人极端悲惨的境况,佃农的数目日益的增多。地主对农民收取高额的田租、沉重的利率,农民都不得不忍受着。地主阶级得以尽量压榨农民,其主要的根基,便是耕地已非农有。在认识到农民遭受缺少土地的痛苦之后,瞿秋白认为,中国革命的当前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封建残余的统治,尤其是要肃清封建统治的物质基础,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分给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农民“耕地农有”。换句话说,“便是中国国民革命应当以土地革命为中枢。中国没有土地革命,便绝不能铲除帝国主义军阀之统治和剥削的根基。”[3](P580)为此,瞿秋白在中共六大主持通过了《土地问题及农民问题决议案》,在决议案中明确指出:“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使用”。瞿秋白对于土地革命的这些结论表明他已经初步树立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土地革命,只有进行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真正的实惠,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实现农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实现革命的胜利。而瞿秋白的土地革命思想也为国民革命失败后,实现革命向农村的转移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保障农民政治权益的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而农民革命的目的,是为着实现经济的独立和政治上的自由。政权问题,一直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只有取得了政权,农民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才能保持农民所获得的土地革命果实。瞿秋白强调指出:“中国农民要的是政权,是土地。”[3](P574)农民只有有了自己的政权,才能真正获得土地。农民也只有彻底的推翻封建势力的政权,才能翻身做主,农村经济才能自由的发展。在对湖南、湖北的乡村政权革命分析时瞿秋白表示了高度的赞扬:“湖北、湖南的乡村里,农民已经实行征取自己的政权。他们动摇了土豪乡绅的威权,立刻便觉到:要达到减租减税的目的,必须自己拿住政权,必须造成自己的国家。”[3](P583)只有农民明白地提出没收大地主田地的要求,才能铲除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及帝国主义等的经济基础;只有如此,农民参加革命才有真正的意义。

他认为,农民群众应当赶快起来,积极奋斗,推翻土豪乡绅的政权,建立农民自己的政权,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使农民真正享有土地的权利;如此,军阀统治才可以根本铲除,反动阶级在农村中的势力才能受到严重打击。中国革命的新时期,在农民政权及土地革命的旗帜之下,将要战胜一切反动势力,将要根本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将要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合流而直达社会主义。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不能成为强有力的革命领袖,因此农民便不能建立牢固的政权。为此,农民要想保障自己的政治权益,只能寻求强有力的阶级作为自己的革命领袖。谁能成为农民群众的革命领袖成为瞿秋白要探寻的核心问题,他指出:“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哪怕开始是在一个或几个主要的省份取得胜利,如果没有工人阶级对农民斗争的领导,没有无产阶级集中地区的群众运动的高涨,那是不可能的。”[4](P20)他认为:“极大多数的农民,要是不跟着城里工人的领导,团结起来,把国民党的军阀政府推翻,也就是推翻地主资本家的政府,推翻帝国主义走狗的政府,把国家大事的权柄,拿到劳动群众自己的手里,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大家平均分配中国的土地——还有别的办法吗?”[5](P244)

农民阶级要想保障自己的政权,“应当更勇敢的去解决土地问题,建设民权主义的政权。我们应当达到武装工农,以保障革命的胜利,聚集我们的力量实行社会的改造,反对民族改良主义与军阀。”[3](P594)针对逐渐高涨的农民运动,农民阶级迫切的需要一个保护农民的政治纲领的要求,瞿秋白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一)解决农民经济的束缚,用政治势力切实解决之;明定‘耕地农有’的标语。(二)武装农民,组织农民自卫军,使他有自己的武装保护他自己的利益。(三)农民参加政权,乡村的政权归农民,城市的也要有农民的代表;凡是行政,要有农民与一般人民代表会决议后才能实行。(四)严厉的无情镇压一切买办地主阶级之反革命运动,剥夺其政权。”[3](P394)

农民只有建立“农民委员会”的乡村政府,才能根本保障农民“耕地农有”,从而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实施。农民只有建立自己的政权,“农民委员会”才能尽可能多的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要迅速地在农村实行同一的累进税,消除一切残存陋习,确保苛捐杂税的彻底废除。瞿秋白指出只有广大农民群众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建立农民自己的政权,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而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的农民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革命和建设中去。

三、提升农民文化权益的思想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状况,无论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我们都不能忽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瞿秋白不仅重视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还十分重视农民的文化权益。在争取农民经济权益和保障农民政治权益的同时他还极大地关注如何提升农民的文化权益。他对如何提升农民文化权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农民的文化权益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密切相关。文化权益是人们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发展程度的精神表现,是支撑人们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瞿秋白是中国最早关注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他对中国农民和农村问题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认为,中国农民的数目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亦是中国的主要生产事业,农民实为中国经济的生命主体。但是,由于农民遭受着封建地主豪绅、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官僚资本主义的无限制压迫和掠夺,农民的温饱都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农业更是举步维艰,农民受教育的权力更是可望而不可求,长期以来,农民的文化水平极为落后。瞿秋白在《胡适之与善后会议》中就分析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等的‘不识字国’,大多数不识字的公民,大半都是工人、农民,他们的工作和劳动是中国全社会生命的基础。”[6](P145)认识到这种情况,瞿秋白迫切地想要改变中国工农教育落后、思想落后的情况。他认为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直接影响着革命事业的发展,面对文化修养落后的农民阶级,如何提升他们的文化权益成为他研究的重点。

长期受剥削的农民阶级,不仅生活水平低,文化水平也很低下。改变农民阶级落后的文化水平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让农民接受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农民文化落后的局面。为此,他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育模式。在苏区,瞿秋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制教育规范,实行注重实践的教育原则,首次提出了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如此,瞿秋白还指出要在全国范围推行教育大众化的教育理念,以平民教育为主体,在农村开展大规模的扫盲教育,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这在极大程度上,为农民提高文化水平、提升个人素养提供了有力的教育保障。

首先,瞿秋白为解决农民知识水平低的现状,在1929年,拟定了《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这“使中国工农群众不要受汉字的苦,这或许要五十年、一百年,但发端是不能怕难得。”[7]虽然方案制定和实施存在着重重困难,但只要能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认字困难的问题,就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字母方案的施行,不但扫除了长期以来农村中的文盲现象,还为底子薄弱的农民阶级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汉字的方法,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另外,他还主张办理“民众扫盲学校”,使其成为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联系的中心。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组织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提供了便利。

瞿秋白是党内首个提出文艺大众化的人,他认为只有进行彻底的文艺大众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不受侵害。在他的倡导下,认为大众文艺不仅可以用普通话写,也可以用方言写。前者给全国群众看,后者给一定地方的群众看。不仅如此,他还明确地区分了白话文和假白话的区别,为农民阶级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更简便的方法。学习知识很重要,但了解革命形势也同样重要,如何使农民阶级以简单明了的文字了解国内国际背景呢?创作群众读物为瞿秋白解决了这个难题,他首先提出,一定要用口语化的、让普通工人明白易懂的话来写;其次消息要具体、切实、不夸大、不吹牛;再次,要根据党的政策,运用这些具体的事实,去动员群众;最后,群众报纸和工厂小报都应当组织读者的读报会。这种采用最浅显的文字写成的真正的白话文,简单明了,很快就成为了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读物,销行到广大的贫民区域。随后,瞿秋白还提倡开办劳动夜校,他也经常到劳动夜校讲授共产主义常识、劳工运动常识,还特别注意把革命理论和当前的斗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不仅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还组织青年学生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为党培养革命干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瞿秋白的思想,不仅维护了当时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探索中国革命出路的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方向,还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关注农民,解决农民问题,保障农民权益,是瞿秋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产物,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近年来,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农民问题一直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在党的十六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指出:“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8]因此,重温瞿秋白的农民利益思想,对我们重新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农民利益的保护和实现在当代仍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问题,我们始终要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尽快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争取农民经济权益、保障农民民主政治权利、提升农民整体文化素养,保证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3]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篇)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篇)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篇)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周永祥.瞿秋白年谱新编[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2.

[7]杨之华.忆秋白[J].红旗飘飘(第8辑),1958.

[8]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人民日报,2006-2-14.

猜你喜欢

瞿秋白政权利益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独伊心中的瞿秋白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古滇国政权的演进与消亡:一个必然的历史结局
利益与西瓜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利益链与新垄断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