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评中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要点和案例分析
2013-08-15池金萍周利萍马树海
池金萍 周利萍 马树海
(1.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7 2.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 3.杭州一达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3)
0 引言
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提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确立了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2009年颁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进一步促进和规范了规划环评的工作。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其根本目的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实现以最小的环境损失和影响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2]。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是规划环评工作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规划环评作为环评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工作开展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规划环评的有效开展:一是规划环评的评价技术方法、指标体系等尚不成熟,在技术上和应用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作为规划环评评价对象的规划,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合理给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3]。因此,很多环评工作者被困难征服,编制的规划环评流于形式,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环评报告没有给出合理的规划调整建议,未达到规划环评的初衷。
本文结合相关的案例,对规划环评中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1 总体思路
规划环评通常按照一条主线“规划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承载力分析→规划环评结论”[4]进行。首先应在对规划方案和区域资源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规划造成的环境影响,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角度对区域支撑规划实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可达性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目标、定位和发展指标的优化建议;在综合考虑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结论的基础上,重点对规划规模、结构、布局等提出合理的调整建议。
因此,要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可以从规划的相符性和协调性、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可达性、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分析等方面入手。
2 要点和案例分析
2.1 规划协调性分析
规划协调性分析可以帮助规划师了解规划政策背景[5],避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规划缺少衔接、彼此冲突,既是规划不可或缺的环节[6],也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强制技术环节。规划协调性可理解为“在一定时间、空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领域内,不同规划内容一致和互相促进的程度”,包含规划相容性和互动性两个内涵;前者反映规划间静态关系,后者体现规划通过一定协调手段,彼此调整、互相适应,达到相容的动态关系[7]。规划协调性分析应包含:背景规划收集和筛选、规划协调性评价和规划冲突协调三方面。
规划环评报告中需重点分析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上位规划的符合性,规划和同位有关规划的协调性,特别是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资源利用规划的协调性。通过相符性和协调性分析,重点明确与相关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从而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案例:杭州湾某工业园区,通过分析与各类上位规划、同位规划的相符性和协调性,发现园区部分用地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冲突,属于限制准入区中的曹娥江河口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生态功能区划中为非建设用地,禁止新建工业项目,主导功能为生态保护。由于涉及区域属于围垦区,根据相关规定,围垦的滩涂作为建设用地的可划入重点准入区。因此,规划环评提出了调整所在区块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建议,当地政府采纳后将其调整为重点准入区,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冲突。
2.2 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可达性
规划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为资源与能源评价指标、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指标以及经济发展指标三个方面。其中,资源与能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水耗、工业用水重复率、投资强度与容积率等;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污水纳管率、集中供热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人均公用绿地面积、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等;经济发展指标包括职工人均收入和人均工业增加值等。
各项评价指标的确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要求,并明确不同规划期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值)。环评报告应分析不同规划期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可达性,找出差距,研究目标的实施途径。如果通过研究论证,某一方面的指标仍不能达到相关的要求,说明规划方案本身存在问题,环评应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使之能符合指标要求。
案例:绍兴地区某经济开发区编制了整合提升规划,对部分用地的性质和规划布局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根据环评阶段调查,现状开发区存在较大数量的印染、造纸、电镀等废水产生量大的企业,中水回用率不高,因此单位排污量较目标值高得多。通过指标的可达性分析,发现要达到评价指标要求,开发区在提高现有企业中水回用率的同时,还必须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搬迁、淘汰部分排污量大、附加值不高的企业,同时对于未开发地块应禁止印染、造纸和电镀等废水量大的产业进入,环评报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
2.3 资源承载力分析
所谓资源承载力是指某区域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条件下,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活动总量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等。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内容包括生态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效率分析(单位土地产出率、单位土地投资率)、确定实际可利用建设用地数量;能源承载力分析包括能源需求量和可利用资源分析(包括蒸汽、煤、石油、天然气等)、单位能耗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包括需水量分析、区域水资源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单位水耗分析等。
资源的供给需符合有关政策的要求,通过资源承载力分析,明确规划开发的土地、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的保证性,找出资源制约因素。针对制约因素,解决措施应符合有关资源规划的要求。
案例:浙中某工业区,用水主要由当地水厂供应,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远期水厂规模规划为15万m3/d,水源来自水库。通过测算,在城镇用水规模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远期增加本工业区用水量后总用水规模将达到18.4万m3/d。而随着当地影视产业、旅游业等迅速发展,镇域人口发展速度将大于预期,即城镇用水量也将突破原先的预期指标。水库在95%的保证率下实际供水量32.8万m3/d,其中农灌用水占了近半的比例,因此流域存在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因此,规划环评提出建议工业区调整产业定位,积极发展节水型产品,积极推行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厂远期增设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开展中水回用,优化工业区规划方案。
2.4 环境承载力分析
所谓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分析通过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析规划的环境影响,明确评价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生态影响及扰动情况,测算环境容量(或纳污能力),明确规划开发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性。针对制约因素,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案例:浙北某市化纤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环评预测,“十二五”期间某市的一个聚酯化纤集聚地在规划项目实施后,区域乙醛最大落地浓度叠加背景后为12.03ug/m3,已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标准,因此,规划环评提出该聚酯化纤集聚地的聚酯化纤的产业规模应作一定的程度控制,年产40万吨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应不在洲泉区块实施,需另行选址,同时年产40万吨的超纺棉纤维项目和年产45万吨涤纶功能性纤维项目规模也应作一定控制,其新增总量控制在80万吨聚酯生产规模以内。考虑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化纤行业作为该市的支柱产业,环评同时建议当地化纤产业规划应重新选址,新建一个具有较大环境容量的化纤产业集聚区。
3 结语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存在很大的区别,涉及范围更广,内容更多,需要诸多领域的信息、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环评的重点除了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外,对拟议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也是其一大重要任务。笔者根据个人理解,结合规划实例,从四大方面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要点进行了简单分析,以供相关工作人员探讨和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Z].2009.10.1.
[2]鞠美庭,朱坦.国际战略环评实践追踪及中国对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技术路线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124~127.
[3]杜世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2):144~146
[4]王永红.关于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思路和内容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36):350~351
[5]张颖,王群,王万茂.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58
[6]罗嘉佳,吴仁海,林海健,等.中国规划环评中协调性分析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91
[7]何佳,周莉,包存宽,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划协调性分析实施框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