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介入手术室感染的管理
2013-08-15陈洲
陈 洲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中心,湖南永州 425000
随着医疗卫生的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身心健康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在选择手术方式上,更愿意接受微创手术来对疾病进行治疗治疗,其作为一种微创的侵袭性操作,也增加了病原菌侵入人体的机会,增加了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此,这就对介入手术室要求更高了,加强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已经成为介入手术室确保医疗安全的工作重点,也是实现手术最终成功的关键保证。近些年来,该院介入手术室通过制定和落实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尽量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介入室各项管理工作在介入室的感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院介入手术室目前为止共完成介入治疗数千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现介绍如下。
1 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
1.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
介入手术室成立了院感管理小组,在分管院长和护理部领导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工作,实行护士长负责制。感染管理监测员定期抽样监测,结果应达到《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对反馈意见及时监督检查,以促进监控工作在医院感染的顺利进行。
1.2 医院感染管理
由检测员每月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种监测结果和无菌手术随访情况等,护士长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生物监测结果超标的要求达到标准为止。
2 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和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思想意识
2.1 护理人员参与介入手术
必须参加系统严格的岗前培训(主要包含医院感染知识方面的培训),并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上岗。护理操作中许多操作经常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如各种操作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监测技术的时间是否准确,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观,不管有无监督都应该尽职尽责。
2.2 医护人员的思想意识
医护人员经常要参加院感染知识的学习,时刻提高无菌操作的观念,并提高预防自身医院感染意识,充分认识到无菌质量管理在介入手术室的重要意义。
3 在介入手术室控制和避免感染的有效措施
3.1 科学合理的规划介入手术室布局和设施科学化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
介入手术室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介入手术室的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1]。该院介入手术室严格按照外科手术室及X线辐射防护的要求,严格分为3个区:即一般工作室、清洁区、无菌室。配置淋浴房、更衣室、准备室、无菌物品存放室、机房、控制室、计算机室、导管冲洗间、污物处理间等。
3.2 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①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必具较高的慎独修养、正确的道德行为,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严格的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与消毒隔离制度。②进入人员必须更换其进入手术室所备的衣、鞋、帽、口罩等。戴帽须遮住头发,戴口罩口鼻不外露;外出送患者应穿外出衣、换外出鞋;工作结束后应将用过的衣、裤、鞋、帽、口罩、手套等放到指定地点。③工作人员中应加强手部的感染控制,有很多医院感染途径都来自于医务人员的手部传播,甚至可以说,这个途径要比空气的传播更加具有危险性。在临床实践上,有报道表明,因为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所导致的医院感染率高达30%。所以,洗手消毒被称做是最为基本、“非常必要和最为简便易行的控制病原体进行传播的最有效手段”[2]。在进行手术操作前后,工作人员首先必须洗手,因为只有执行有效的洗手的制度,才能减少和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④介入手术室内应限制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人员及参观人员,每台手术最多允许6~8人入内。患严重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可入内。手术室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保持室内肃静,禁止喧哗、谈笑,不随意议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禁止使用手机。根据监测证实,手术室浮游菌降落的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的变化,其特点为:手术开始时细菌降落量最大,结束时又出现一个峰值[3]。⑤介入室清洁卫生人员的管理:清洁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清洁、消毒、隔离基本技能的培训,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防水袖套、帽子、口罩、橡胶手套、防水裙等)。
3.3 介入手术患者的管理
①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执行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应于手术开始前30 min在介入手术室严格按照医嘱执行。②术前皮肤清洁及备皮:择期及限期手术患者手术前日根据病情应洗头、理发、剪指甲、沐浴及更换病人服,充分清洁手术区皮肤,剃除手术野部位的毛发,注意避免皮肤破损,保持手术区域皮肤的完整性。③特殊感染手术与传染病人的处理:术中及术后应根据传染性质及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3.4 介入手术用物及器械的管理
①介入手术导管、器械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严格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评价指南》的要求执行。②手术使用的穿刺针、导管、导丝、血管鞘、支架等各种物品多为一次性使用,应当一人一用一废弃,不得重复使用一次物品。说明书上标明可以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应湿式保存,并送消毒供应中心严格灭菌、消毒。③管理好无菌的物品,可预防发生医院感染。所以,针对手术器械必须运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处理,对于不耐高温和不耐湿的器械物品,可以通过环氧乙烷来进行消毒。此外,手术使用的无菌持物钳等必须严格按照需一用一消毒的方法,确保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④隔离患者术后器械及用物。按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焚烧处理的步骤实施,脘毒体感染的用物送焚化处理,防止出现二次感染。⑤形状锐利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早手术间里,要放置标示有“针头和玻璃”等字样的锐器收集盒,专门用来收集手术中所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动脉穿刺针、手术刀片和玻璃物品等比较锐利废的弃物。并由专人负责每天的统一收集和处理工作。
3.5 介入手术室认真落实清洁卫生、严格隔离消毒的各项制度
①在介入手术室内,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卫生消毒,在进行手术以后,还要再进行一次。可以使用2000 mg/L的三氯消毒液拖擦室内地面,均须采取湿式清扫的清洁作业。用循环空气净化仪每日净化手术间的空气,在每天要用紫外线来消毒对辅助用间,还应认真做好消毒登记。要定期检测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假如不合格应当立即更换。空气培养每月做4次,使菌落数≤200 cfu/m3。空调过滤板每周清洁1次,确保手术室环境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②隔离消毒:为传染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并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根据致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传播途径及对消毒因子敏感性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和手术后物品及环境消毒措施。
4 讨论
总之,制定有效的介入手术室控制感染措施,是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之重。通过参加院感知识的学习,使介入室工作人员都可以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增强了医院感染监控的自觉性。对介入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和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以及染菌量等都要严格执行统一的卫生学的标准,增强了院感和科室二级监控。据统计我院介入手术室自建立以来,从无医院感染的病例发生,这归功于我院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
[1] 毛燕君,许秀芳.介入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1.
[2] 肖书萍,王桂兰.介入治疗与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39.
[3] 钱茜健,周嫣.实用手术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