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3-08-15向铁
向 铁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南吉首 416000
浅表软组织肿块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涉及范围较广,既可能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是恶性病变,因此,对其进行定性诊断显得十分重要[1]。有研究显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浅表组织肿块定性诊断中具有敏感性高,声像图清晰,诊断准确等优点[2],为探讨其在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该院经穿刺或病理检查确诊的30例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9~72岁,平均42岁,均因浅表软组织肿块就诊入院,其中位于颌面及颈部13例,四肢或躯干17例。
1.2 仪器与方法
所用仪器采用Acusonsequoia-512型和Siemens S2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14 MHz。根据浅表软组织肿块的部位和深度选择合适的体位及探头频率,采用多角度多切面直接接触法进行扫描检查,首先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内部回声、有无包膜、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相关引流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等特征,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关图像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包括血管分布及血管数目等,绘制多普勒流速曲线,并计算阻力指数RI。
1.3 诊断标准
超声诊断采用Adler半定量法进行分级[3]:无血流信号为0级;不稳定呈点状闪烁状血流信号为I级;呈短棒状的稳定血流信号为Ⅱ级;呈条状、片状或树枝状血流信号为Ⅲ级。良性病变标准:RI≥75%;恶性病变标准:RI<75%。临床诊断均以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最终标准。
2 结果
本组Adler分级:0级23例、I级3例、Ⅱ级2例、Ⅲ级2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良性肿块27例,包括脂肪瘤12例、表皮样囊肿6例,炎性肿块5例,神经鞘瘤2例,腘窝囊肿1例,静脉性血管瘤1例;恶性肿块3例,包括转移性癌和腺癌及淋巴瘤各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3.33%(27/30)。
3 讨论
浅表软组织包括皮肤及皮下纤维、肌肉、脂肪、脉管等多种皮下软组织。浅表软组织肿块通常是指发生于肌肉、肌腱、腱膜、滑囊、外周神经、外周血管以及其周围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间隙的肉眼可见或能够临床触诊的体表肿块,多位于四肢、头颈等身体浅表部位,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成分来源复杂,病变种类繁多,涉及范围较广,包含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囊肿、黑色素瘤、乳头状瘤等20多种,近年来随着高频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发展及应用,不但能会很好地显示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范围、深度和内部特征,确定其与周围肌肉、血管、神经及骨骼等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而且还能够发现与辨认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特点,获得较为满意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目前已成为浅表软组织肿块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4]。
临床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定性诊断非常重要,超声检查对发现和确诊是否存在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准确率几乎可达100%,对其良恶性也容易及时作出准确判断,恶性肿块的超声检查显示多呈圆形且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并可见周围组织有浸润现象;内部可见分布不均、强弱不等回声的大小光团,后方回声逐渐减弱[5]。采用Adler半定量法进行分级,则良性肿块多无或仅有少量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和RI明显低于恶性肿块。而大多数恶性肿块具有丰富的动脉血供,血流速度增快,呈高阻力高速度。其原因可能是与恶性肿瘤细胞释放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有关,这也是超声技术鉴别肿块良恶性的病理学基础。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检查可直接清晰显示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二维结构;而CDFI则可显示其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对判定肿块的性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1]吕宛咛.超声检查在浅表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34):97-98.
[2]金敏建,徐卫平.超声检查在浅表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J].超声临床杂志,2008,14(4):34,6.
[3]Adlee DD,Carson PL,Ra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
[4]许永强,马素平,李松年.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诊断分析[J].淮海医药,2008,26(1):19-20.
[5]何明,刘晓林.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6):42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