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
2013-08-15李国艳
李国艳
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ICU,云南大理 672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该院ICU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范围5~73岁,平均年龄(42±1)岁,在124例患者中,硬膜外血肿26例,硬膜下血肿32例,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8例,脑梗塞5例,脑干损伤8例,硬膜外、硬膜下出血5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9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16例。49例患者采用气管切开的治疗方法,其他75例均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
1.2 患者临床表现
重型颅脑损伤的基本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视神经的乳头水肿,有21例患者出现脑疝的现象;具有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咳嗽、大量浓痰等。
1.3 基本研究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历登记卡、查阅病史、化验单等资料判断患者是否属于院内肺部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激素药物的应用和病房条件差异。
1.4 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国家卫生部门所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版本的统计学软件,技术资料的比较用χ²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6 结果
124例重型脑颅损伤的患者中存在肺部感染者为41例,感染率是33%。
2 肺部感染原因分析
2.1 重症监护室病房的环境
病房环境的清洁程度和床位的摆放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病房中病床占据的空间不足就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不及时的对病房进行消毒就会使病原微生物发生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空气传播感染、物品接触感染和直接感染。
2.2 患者抵抗能力弱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导致昏迷、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现象,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受年龄和身体素质的影响,对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弱,再加上患者由于疾病原因,昏迷、咳嗽反射减弱,及不能经口腔进食、进水,减弱了口腔的自净功能,口腔的细菌大量滋生,病菌就容易进入呼吸道,引起患者的肺部感染。
2.3 机械通气侵入
在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中,经常会采用例如气管切开、插管等方式,研究证明,运用这种机械通气方式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大高出了未使用者,这些方法的使用时外界环境与气管发生直接的相同,容易使微生物进入患者呼吸系统,引起肺部感染。
3 护理方式
3.1 保持病房清洁
保持重症监护病房的通风和清洁,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动态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病房要洗手、更换衣服,戴口罩、帽子、更换鞋子,为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对病房内的物品至少用两种消毒液交替擦拭。对于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并定期对病房空气、物品进行检测。
3.2 优化机械通气方法
给患者吸痰时要掌握吸痰的指针、掌握正确的技术方法,并且注意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使患者的体位舒适,选择适合的吸痰管。对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要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返流入气管内,引起或者加重肺部感染。
3.3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给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不但不能够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可能性,甚至会产生条件导致病菌感染。临床研究证明,为患者使用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患者胃肠和静脉的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抑制病菌,合理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患者抵抗病菌的能力。
4 结语
颅脑损伤患者是一种重症型的高危病,在治疗中由于患者身体、病房环境、用药方式等多种原因,都会引起患者的肺部感染,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状况的发生,医院要加强ICU的管理,保证病房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掌握好患者机械通气的技巧方法,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
[1] 戴伟民,黄强,揭园庆,等.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8):1546-1547.
[2] 古丽米热,肖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新疆医学,2009(7).
[3] 代荣晓,金国良,何继红,等.急诊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