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症监护分析
2013-08-15张军丽
张军丽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河南濮阳 457001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简称H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它是由脑内动脉、静脉或者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近年来随着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不断探索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其中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临床上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该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该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症患者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4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1.2)岁。入院时血压>200/120 mmHg 8例,180~200/110~120 mmHg35例,160~180/90~-10 mmHg17例;右侧偏瘫12例,左侧偏瘫16例;出血部位:破入脑室12例,丘脑出血18例,脑叶出血8例,基底节区出血22例;出血量(根据田氏公式计算)>100 mL有15例,60~100 mL有30例,30~60 mL有15例;发病时间>72 h的6例,24~72 h的16例,7~24 h的28例,小于6 h的10例,平均时间为30 h;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35例,冠心病病史5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4例,糖尿病病史10例。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②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并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和瞳孔不等大现象;③排除脑炎出血、出血性梗死等病症。
1.3 治疗方法
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首先根据脑CT放置金属参照物进行定位,选择适当长度的一次性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常规消毒并局部麻醉后把针钻送入血肿部位,锁定在颅骨上,抽取血肿部分,并注入尿激酶2~4万U并加生理盐水液化,然后在2~4 h后开放引流。根据血肿的排除情况制定冲洗计划,复查脑CT,在血肿完全或者大部分清除后(约2~7 d)拔除穿刺针,对伤口进行缝合。在手术后加强治疗和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残程度为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90%。
2 结果
治疗7~14 d后,60例患者痊愈39例,好转16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为91.7%,死亡率为8.3%;其中死亡原因主要是出血量过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脑干功能衰竭、脑疝等;痊愈和好转患者共55例,治疗后都生活能够自理,恢复良好,神志清楚,脑功能恢复正常。
3 讨论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血压脑出血在中老年人中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中老年的身体健康,由于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需要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3]。在临床上,由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效果好,手术简单,对患者的损伤小,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4]。本研究中6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在治疗后恢复良好,总有效率为91.7%。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利用CT精确定位及时清除患者脑中的血肿,能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小,术后患者脑部功能和神经功能能够及时恢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5]。
[1] 张新江,方思羽,张苏朋.对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缺血性损害的认识[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11,9(3):169.
[2] 宝祥,孙仁泉.穿刺引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22(4):233-234.
[3] 闫洪法,龚惠云,左鸿,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4(3):153.
[4] 刘兴波,张春,朱庆章,等.超早期钻孔溶解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9(2):1044.
[5] 朱毅,李厚泽,韩世福,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2(4):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