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蜂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2013-08-15郑晓珍
■ 郑晓珍
(作者郑晓珍地址为江西抚州市周学岭1号10170—301信箱)
在全球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抚州蜂业依然沿袭着传统分散、个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自然经济时代,曾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家庭式经营模式的弊端日益呈现。
家庭式经营模式弊端
弊端之一,它制约着蜂业的发展壮大。这种以户为单位家庭式生产经营,是不可能使蜂业规模得到长足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场地、科技、信息制约了它的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抚州日报》刊登了临川茅排《蜂农章厚荣靠挖土蜂(中蜂)发财致富》一文,可惜至今章厚荣还是每年独自一人只养二三十群蜂,几十年来未作任何发展和规范化生产。我的父亲徐炳福自退休以来养蜂也有十多年了,一直都不敢扩大规模,并非是他技术水平不够,而是场地、劳力、资金等问题无法解决。
弊端之二,就是产、供、销、贮严重脱节。由于是家庭式经营方式,绝大多数蜂农的销售渠道局限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用章厚荣的话来说,“年年稳收千把斤蜜好卖,多了反而不值钱,也没处放,劳民伤财的事,谁干?”这道出了很多蜂农的心声。这种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严重脱节,使得丰年不丰收的事例屡见不鲜。
200 4 年春末夏初,我父在茅排放蜂,当年山花正当年,蜂农们多收了三五斗,欣喜过后,他们便担心销售问题。他们的忧虑不无道理,蜜是液体,既不好贮藏又不好运输。当年从南昌过来几位采购商,他们把收购价压到一千克2.6元,当年的白糖价一千克3元,严重挫伤了蜂农们养蜂的积极性,这也是影响蜂业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弊端之三,就是科技、信息不通,它阻碍了养蜂技术发展和交流。养蜂是一门科技性较强的饲养行业,养蜂员必须懂得生物学、植物学、医学、土壤学、气象学等知识,可是在抚州,据我调查,90%的蜂农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他们养蜂的技能通常是父辈的亲身传授,对他们而言,养蜂仅仅是父辈留下的一种谋生手段。一些科学、先进的技术在他们当中得不到推广和应用。
引进先进生产模式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我们首先就是要打破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我们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模式,例如上海泸郊蜂农联合起来组建的股份制蜂场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它按蜂农的蜂群数量入股,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取得极大的成功。
其次,我们可以成立蜂协,让广大蜂农有个家。蜂协在我们抚州来说是个空白,蜂业经济发达的地区,蜂协就像是蜂农们的娘家一样,为蜂农排忧解难。如果在抚州成立蜂协,我们可以借此平台来推广先进的养蜂技术。
最后我们可以创建自己的品牌,把它推向市场,做大做好做强自身产品。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办我们的蜂产品品牌网站,让蜂产品走出抚州,销往全球,那时何愁销路?比如,我国南方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冻雨雪灾害性天气,致使赣南脐橙滞销时,经互联网推销后供不应求。透过这件事,我们可发现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因此,在蜂产品的推广销售上,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现代化的传媒工具。
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素有“才子之乡”美誉的抚州城,下辖九县一区,不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且多山多丘陵,林木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好,山清水秀,空气新鲜,走旅游业、休闲生态路线极佳。鄱阳湖生态农业规划抚州已纳入其中,养蜂业占规划项目内容一席之地,该不会缺少吧。十多年来,我父借养蜂之机踏遍了抚州青山绿水,既欣赏了风光秀丽的自然美景,又顺道考察了各地蜜源、风俗人情和蜂农采蜜状况,可谓受益多多。
抚州金溪、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黎川、广昌和临川,六月份山花烂漫,蜂农称“铁蜜源”。丰收年可取蜜3~5次,歉收年,也可取l~2次。七月份枫荷梨(鸭脚木,药蜜,治风湿病),意蜂可进满饲料,中蜂能取2~3次药蜜,味微苦。临川云山、南昌进贤油菜、芝麻早,又是蜂农春繁、秋繁首选场地。每年全国各地许多蜂农云集于此。春繁油菜花尾时,顺道拉到鄱阳湖采紫云英蜜,再好也不过了。
广昌、石城闻名全国莲乡,鲜莲粉口感绝佳,蜂采莲粉蜂琴乐。鄱阳湖紫云英蜜,清香可口,日本人十分青睐。南丰蜜橘声誉世界,可惜花期太短,只要十来天不下雨,即可取一两次纯正蜜橘蜜,此乃特级蜜。冬季更是漫山遍野柃花(野桂花),丰收年可谓采不胜采。这绝好的柃花蜜源,可惜无蜂或蜂少来采。上好的柃花蜜资源就这样年年白白流失。蜂业前辈莫允功先生惋惜叹道:“愿借深山埋灰骨,且将吾魂伴柃花。”
抚州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又是汤显祖、王安石、曾巩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劳动力资源充裕,非常有利于蜂业的发展,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区域现有自然资源、廉价劳力,筹建一个低温储存货源库,确保蜂产品的纯、真、鲜、特,提高蜂产品附加值,那么抚州蜂业发展前景能不广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