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2013-08-15黄文群刘志泉黄炯华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应用型

黄文群 刘志泉 黄炯华

(南昌大学 共青学院,江西 共青城332020)

1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在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基础都不太理想,有一部分同学甚至有排斥英语、数学等课程的情绪,知识储备量较少。 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他们在大学的课程的学习质量。

1.2 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数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需要父母老师的督促。 在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逐步形成中。

1.3 学习的功利性较明显

很多学生都是抱着来大学就是为了拿毕业证的心理,在学习的时候以考试及格为学习目标,缺乏对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的认识。并且还存在较严重的重专业课,轻其他课程的现象,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功利性。

1.4 个性较开放,思维活跃,并对实践活动有极大兴趣

独立学院学生虽然在文化知识储备上较薄弱, 厌恶较古板的教学。 但是他们个性开放、大胆、思维往往不拘于形式,喜欢参与实践活动。

2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2003 年教育部颁布的 《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由此可看出,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的具备一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招生和就业两角度看,也要求独立学院应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其目标。目前大学生源情况相对紧张,各学校为抢夺生源,纷纷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办特色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吸引学生。 而独立学院要在众多层次的高等学校中要有自身的优势,就需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自身的培养目标。

3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

《西方经济学》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为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内容, 培养经济学的思维,并且能够运用基本的理论和思维思考、理解现实中的经济现象,读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帮助其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更好的做决策。

4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围绕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西方经济学》教学目的,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性,在课程的教学上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4.1 教学内容改革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在现有的独立学院教学大纲给出的课时内很难有效的将所有内容全部讲授完。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生的基础,适当的对内容做删减。 如面对的是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 要着重各管理职能岗位需要的经济学思维的培养,让这种思维更好的服务于管理实践。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着重讲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论、生产成本论、市场论。在宏观部分的教学中,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则应注重国民收入指标体系的讲解、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的传授。

《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理论内容较为枯燥难懂,鉴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添加经济时事、经济案例、经济学小故事、经济学笑话、经济学小游戏等内容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应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理解、掌握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并在这种教学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4.2 教学方法改革

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纯理论满堂灌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参与机会少,一般表现为被动学习,并且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也被潜意识的认为考试及格,挣学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结合学生特征和课程特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以下教学方法改革:

4.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穿插或启发讨论方式在讲解理论知识时运用相关案例,从而使课堂教学丰富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和口才的一种教学方式。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案例可以分为传统型案例,经济时事案例和生活模拟性案例。传统型案例指在该课程教授中一般的教师都会讲授到的小故事及小案例等。如在将“沉没成本”时教师们都会讲到甘地的扔鞋事件。经济时事案例则是引用当前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事件作为案例。 如讲到需求弹性与价格的关系这一理论时,可用当前的电商大战这一经济事件作为案例。生活模拟性案例则是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感受虚拟出一个都经历过或见过的场景作为案例。如在讲解消费者均衡时, 可以想象出一个学生揣着100 元钱逛超市的情景,描述从挑选商品到结账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就觉得可以结账,告诉学生结账的状态其实就是达到消费者均衡的状态,从而引出理论知识。

在案例教学中,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在选择案例时要灵活,坚持适用性、实用性原则外,还需要在讲授中注意案例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掌握案例相关的所有信息,并设计好案例讲授的步骤,控制好课堂时间。

4.2.2 课外实践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的应用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采用课外实践教学法。 如在讲供求理论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农贸市场等地方观察某一种商品在一天之内的价格变化,并要求学生到卖主那了解价格变动的原因,然后思考影响该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因素,价格的波动的原因,如果学生是卖主在同样的情况下会如何调整价格等问题。 课外实践教学法走出教室,让学生体验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学,并应用其理论思考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更有说服力。但采用课外实践教学法,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以学生的安全为重,做好实践教学场地的选择。

4.2.3 课内游戏教学法

课内游戏法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的设计一款游戏,达到既可以使课堂有趣,又可以到达让学生体验、理解、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的目的,该种教学方法融教于乐。如在讲博弈论时,可以设计一款出牌游戏,将学生分为偶数组,两组两组对抗。该游戏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博弈双方决策的选择时的决定因素,沟通的重要性、博弈双方心理的变化、双赢的条件等。 运用该种教学法,教师要选择好游戏,设计好游戏的规则并控制好游戏的节奏,做好游戏中理论的引出及总结。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R].2003-04-23.

[2]李海明,伍晓.西方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2010(05).

[3]蓝宝江,李培祥.生活事例、学术笑话与西方经济学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09).

[4]李鹏.浅析三本院校学生的个性特征[J].中国商界,2013(08).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应用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