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3-08-15王曼
王 曼
(齐齐哈尔大学 教务处,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1 高校学籍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高校学籍管理:是根据国家对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办学特色,制定规章、制度、条例、办法并按一定程序,对高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校期间的学籍取得与变更、教学管理制度、校纪、校风等方面实施的管理。
其内容主要包括:入学资格审查、新生入学及学年注册、成绩考核、休学、退学、复学、学籍处理、转专业、毕业及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证书发放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管理。
对高校而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籍管理具有稳定教学秩序、促进学风建设、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对学生而言,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对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提高全民素质的一种“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已经不再是“象牙塔尖上的耀眼明珠”。当在“宽进”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时,必然会导致生源基础层次和能力差异的拉大。“以生为本,服务育人,个性化教育”是当前全国许多高校实施的教育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和面对当前高校教育形式下的一些新问题。
2.1 学籍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学籍管理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然而大部分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还没有从教务处为主体的管理体制中分离出来,没有发掘“二级管理”(即学院或专业自主管理)的潜能和优势。
当前来自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社会对人才的高需求给高校教育及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比如,培养模式单一,忽视了学生全方位的协调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都强调共同性,而忽略了个体差异性。
学生人数多,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工作人员少,易出错,办事效率不高;在学校和学院之间没有成熟的网络,与学院核对数据时基本使用电话或电子邮件核对方式,不能做到在线时时处理:在新生入学和日常变动时,由于学院和学校的学籍管理部门沟通不及时,导致学院(专业)与学校之间数据不一致、数据遗漏、误报等诸多情况。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矛盾是当今高校都不可回避的实质性问题。
2.2 学籍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的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学籍管理也进入了数字管理、网络管理的时代。而大多数学生通常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被管理者,只有选课和评教时使用学籍管理系统,平时很少主动参与学籍管理系统。比如:有的学生在毕业资格审查时,才发现原来没有完成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且不能按期毕业;有的学生没有办理休、停学手续就擅自离校;有的学生临近毕业前才发现电子图像采集信息有误。不断提升学籍管理平台的服务功能,如选课、教学计划比对、重修课程提示、学籍预警提示、学籍信息核对的功能等,让学生随时随地的了解自己的学籍动态,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
3 高校学籍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学籍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2001年教育部开始正式执行高等教育学历电子注册制度,并且进行了“十年回登”。该制度的实施维护了高校的声誉和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为贯彻落实《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于2006年1月5日开通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平台模块主要包括学籍注册、在校生、图像校对、学历注册、公文收发、工作论坛等。
教育部、省教育厅不断出台的新的学生管理文件,为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省教育厅不定期组织的工作研讨会,为各高校提供了交流总结学籍管理工作经验的平台。
3.2 学籍信息管理数字化、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也融入到了哥高校的学籍管理之中。我校采用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简化了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注册管理、成绩管理运用数据库管理模块,降低人为手工录入的时间和错误率。电子图像信息采集时,手工涂卡、卡片易折,涂卡不清照相顺序与交卡顺序不一致,导致图像信息错误。根据这一情况,我校学籍管理人员基于VF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电子图像采集系统,省去了学生涂卡、交卡步骤,大大减少了错误率。运用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推进学籍信息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必不可少的手段。
3.3 学分制管理实施前景看好
基于当今社会对复合型、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籍管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学分制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改革的主流。学分制推行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而产生的,是基于选课基础上而形成的,其倡导学生自主选课,打破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赋予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现在,学分制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
3.4 向“二级管理”转变
高校实施二级管理的目的是要激活高校基层的办学活力,改善办学质量和效益,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针,通过分层次管理的方式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随着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校生也不断增加,大多数院校的在校生人数由以前一两千人到现在的一两万人,从以前的几个专业到现在的几十个专业,而管理学籍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按比例增加,面对不断增加的信息量和数据量,原有的一级管理模式,表现出学籍管理人员不足,各项工作目不暇接,任务量大、准确性难以保证,使得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各类数据难免出现疏漏和错误,而各学院(专业)也会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能主动参与管理,类似于“吃大锅饭”,而二级管理就像“分产到户”一样,各学院自行管理,承担学籍管理的具体实施运行、检查监督、参谋建议和提供信息工作,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管理者,有利于对学籍工作更加细致准确的开展。
3.5 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专职化
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具有专业的教育管理知识,熟悉学籍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对待工作严肃认真,原则性强,耐心自制,专职工作。但是,从事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往往不受重视,被认为无专业性,只是从事周而复始工作的劳动者。很多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都非本专业出身,并且人员不稳定,部门调动频繁,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制约了学籍管理的发展。
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不单是重复性的工作,更是具有较强业务性和实效性的工作。因而应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加强学籍管理工作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
4 结语
学籍管理人员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引导和服务,如何采用高效率的学籍管理手段用以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用高度的敬业精神,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1]余秀芳,杜新武.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2.
[2]管伟巍.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3]祝青江.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学分制实施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4]王守忠.学分制在公安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实施[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
[5]马琪山.论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基本条件[J].卫生职业教育,2007.
[6]赵丽芳,张武先,邓成琼.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体系实践与探研[N].科技创新导报,2008.
[7]施培锴.关于电大开放教育“学分制”实施情况的若干思考[J].成才之路,2010.
[8]于美军,呼晓,赵春艳.电子注册助力高校学籍管理[J].教育信息化,2006.
[9]于美军,呼晓,赵春艳.以电子注册为手段 推进高校学籍管理建设[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
[10]范利民,唐菁菁.浅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分制[J].高教论坛,2007.
[11]李勍.浅谈高校电子注册管理技术[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12]]赵小希.浅谈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J].价值工程,2011.
[13]田健,孙守钧,董占芹.加强学籍管理的科学性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