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英语演讲技巧》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
2013-08-15张琳琳
张琳琳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在美国,公共演讲几乎是所有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西方人非常看重公共演讲,可以说,无论在民主政治还是企业等私营部门中,没有好的公共演讲技能很难成功。被称为美国“演讲之父”的史蒂芬?卢卡斯曾在中国某大学的讲座“奥巴马与公众演讲的力量”中也阐述了同样观点:一个人在公共演讲中应用的技术可以帮助他在多方面成为更高效的思想者。然而,在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应用日趋广泛的中国,英语演讲远远没有得到它所应当受到的关注,英语演讲课程也没有出现在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实际上,在注重人际交流和个性表达的今天,英语演讲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一门课程本身,它是高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一个升华,是一个提升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打造学生个性的绝佳契机。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我们针对目前英语演讲课程中的种种弊端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就是希望能把演讲课程这种升华和打造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以社会需求为标准,促进当代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英语专业《英语演讲技巧》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有英语专业院校都开设了英语演讲作为选修课,然而目前的英语演讲教学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缺欠和滞后,具体表现为:
1.1 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重视英语演讲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大影响。
1.2 教育手段比较老旧,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使用的材料得不到及时更新。
1.3 没有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仍然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语言学习阶段,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质。
1.4 教学方法和形式单调陈旧,学生的演讲学习和练习大部分拘束在教室里,压制了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
1.5 面对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很难做到“有教无类”,教师教学时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1.6 缺少权威的教材,大部分教学资料由教师自己搜索,整理,使得教学缺乏规范性。
1.7 学生评估不合理,往往通过一两次演讲给出总评,不能充分评估学生的演讲水平和提高程度。
这些教学中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英语专业学生对 《英语演讲技巧》课程的收益,也制约了学生对英语演讲应有的兴趣。
2 《英语演讲技巧》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和内容
《英语演讲技巧》成为部分院校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由来已久,但其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低于语法,听力等基础类课程。英语演讲的时限性、严谨性、正式性、有准备性、表演性等多个特征。它应该是一门集舞台艺术和交际艺术为一体的高标准课程;应该是一门在导师理论指引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凝练技巧、提升能力的课程。因此,英语口语与演讲课程以演讲内容、演讲的结构、演讲的语言、演讲的技巧和社会文化因素为教学内容主要出发点,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板块、多话题情景练习机会,使演讲理论知识与实践演练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体会语言、模仿语言,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演讲风格。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撑,全程记录学生的演讲过程,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反馈。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有:
2.1 改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在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大学生,尤其是语言专业学生的重要作用。
2.2 改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新,更直观的信息。
2.3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教师的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发挥学生的潜能。
2.4 改革教学方法和形式,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演讲社团等活动引导学生对英语演讲的兴趣。
2.5 因材施教,为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机制和目标。
2.6 编纂网络教材,制作统一课件,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更新教学细节。加强教学规范性。
2.7 完善学生评估制度,建立学生互评机制,学生总评将综合出勤,课堂表现,报告演出,同学评价等多方面成绩。
3 《英语演讲技巧》课程改革创新点
3.1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提出在英语演讲教学中的改革措施,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改进英语演讲的教学。作为三种学习形式,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研究性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强调以小组为依托,以群体的分工协作为特征来进行学习。
3.2 教学中的合作性模式
英语演讲的教学过程将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教师间合作。横向合作是教授演讲技巧的教师间的集体备课,共同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案;纵向合作是只演讲技巧的教学和写作,基础英语等课程之间的配合,即一个学生将在多个任课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
3.3 学生评价模式的转变
学生的总评不再由教师一人决定,而是教师评价,伙伴评价和学生自评的综合。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演讲表演做出评价,学习小组成员间对成员在完成课外任务,课外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同时学生对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进步程度做出评价。
4 《英语演讲技巧》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步骤
4.1 教学设备的准备
在教学中运用摄像、录像和录音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学习者亲耳听到自己说的英语,还能使他们亲眼看到自己的演讲表达过程,让信息从不同渠道(包括视觉、听觉)到达学习者,引起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变化。录像能呈现给学员演讲过程的全程反馈,有效纠正不易发现的不良演讲习惯。
4.2 课堂上的实战练习
现代大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和知识整合能力,演讲课应该给学员提供大量的课堂展示的机会,使学员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练习中。在演练时,每个学员都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当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演讲者;当坐在台下的时候就应该是观众、评委、评论员、记分员等角色,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员的能动性和参与性。
4.3 建立学习小组共同进行课外活动和完成课后任务
为合作学习提供保障,演讲班可按4人一个小组,建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职责是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话题讨论、任务分工;督促小组成员上网、图书馆寻找相关材料;安排小组成员内部展示演讲成果。
4.4 建立QQ群和BBS方便师生课后交流
为了加强学生课后的了解,更加便捷地分享资源,可利用现代通讯技巧,建立QQ群,便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课下的交流;建立BBS或博客,上传学员演讲的音频、视频以及Word文档形式的材料,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5 建立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体系
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既是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学员利用英语演讲评价表实现对自己、他人的量化评价。
4.6 建立学生档案
教师通过学生档案实现对学生表现的实时记录和反馈依据,并通过档案有针对性的为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在当今社会,包括外语演讲能力在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人们赖以生存和竞争制胜的基本技能。英语演讲课程就是要培养一代思维敏捷、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建设人才,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有力传达自己的思想与主张。
[1]Stephen E.Lucas:演讲的艺术[M].外语与教育研究出版社,2010,4.
[2]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学术会议文集.
[3]孙乐乐.中国学习者英语演讲与议论文语篇特征对比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4]马广惠.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