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层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及处理技术

2013-08-15赖小丽

科技视界 2013年14期
关键词:圈梁建筑物基础

赖小丽

(广西威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 北流 537400)

1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分析

1.1 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

地基土并不是单一的匀质材料,但在设计中对其作了简化假定,使其单一化理想化,表达为土的容重、压缩模量、密实度等,这样就使计算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尽管设计时计算得很认真,也并不能保证建筑物能够完全均匀沉降。

1.2 施工中问题

由于施工时地基处理的不好,或因地质勘探不细,没有发现地下的某些不良地质现象,如暗浜、坑洞等,因而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善,从而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1.3 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意外影响

由于地下水管的大量漏水引起地基局部下沉,或因为临时的大量的地面堆载而引起局部下沉,另外还有相邻新建筑产生的影响等。

1.4 计算过程中的不正确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计算过程中,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及一些人为的计算方法选择的影响。

1.5 地基处理方法不当

地基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每种处理方法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并且对不同的工程要求处理的效果也不相同。有可能需要同时运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但为了施工方便,实际工程中有可能会使用同一方法处理不同软弱地基,而这往往是造成差异沉降的隐蔽因素。

2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措施

2.1 建筑设计方面控制措施

2.1.1 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

应尽量采用长高比较小的“一”字形建筑,如果因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平面及体型复杂,就应采取工程措施,避免不均匀沉降危害建筑物。

2.1.2 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

建筑物的长高比是决定结构整体刚度的主要因素。过长的建筑物,纵墙将会因较大挠曲出现开裂。有调查资料表明,若将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在2.5左右,再对上部结构和基础采取一些加强刚度的措施,基本上可以控制不均匀沉降。

2.1.3 合理布置纵横墙

地基不均匀沉降最易产生在纵向挠曲上,因此要避免纵墙开洞、转折、中断而削弱纵墙刚度;应使纵墙尽可能与横墙联结,缩小横墙间距,以增加房屋整体刚度,提高抵御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2.1.4 设置沉降缝

用沉降缝将建筑物分割成若干独立的沉降单元,这些单元体型简单、长高比小、整体刚度大、荷载变化小、地基相对均匀、自成沉降体系,因此可有效地避免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

2.1.5 控制与调整建筑物各部分标高

基础变形会改变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标高,影响正常使用。为减轻不均匀沉降对使用上的影响,可采取下列措施控制:适当提高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对结构或设备之间的联结部分,适当将沉降大者的标高提高:在结构物与设备之间预留足够的净空;有管道穿过建筑物时,预留足够尺寸的孔洞或采用柔性管道接头。

2.2 结构设计方面控制措施

2.2.1 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一般建筑的自重占总荷载的50-70%,因此在软土地基建造建筑物时,应尽量减小建筑物自重,有如下措施:采用轻质材料或构件,如加气砖、多孔砖、空心楼板、轻质隔墙等;采用轻型结构,例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轻型钢结构、轻型空间结构;采用自重轻、覆土少的基础型式,例如空心基础、壳体基础、浅埋基础等。

2.2.2 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利用挖除的土重去补偿一部分、甚至全部建筑物的重量,有效地减少基底的附加压力,起到均匀与减小沉降的目的。此外,也可通过调整建筑与设备荷载的部位以及改变基底的尺寸,来达到控制与调整基底压力,改变不均匀沉降量。

2.2.3 增强基础刚度

在软弱和不均匀的地基上采用整体刚度较大的交叉梁、筏形和箱形基础,提高基础的抗变形能力,以调整不均匀沉降。

2.2.4 采用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结构

采用铰接排架、三铰拱等结构,对于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不会引起过大的结构附加应力,可避免结构产生开裂等危害。

2.2.5 设置圈粱

设置圈梁可增强砖石承重墙房屋的整体性,提高墙体的抗挠、抗拉、抗剪的能力,是防止墙体裂缝产生与发展的有效措施,在地震区还起到抗震作用。因为墙体可能受到正向或反向的挠曲,一般在建筑物上下各设置一道圈梁,下面圈梁可设在基础顶面处,上面圈梁可设在顶层门窗以上。更多层的建筑,匿梁数可相应增多。圈梁在平面上应成闭合系统,贯通外墙、承重内纵墙和内横墙,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2.3 施工技术方面控制措施

2.3.1 逆作法

逆作法可以减少排土量,并与主体结构重量进行平衡,从而使沉降量大幅度降低。逆作法施工的基本原理是沿建筑物的外墙位置旋工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外墙,同时也作为挡土围护结构。在建筑物内部的适当位置,打下中间支撑桩,若为桩箱基础,中间桩可选定在相应的桩上。

2.3.2 应力解除法

应力解除法是应用土力学的原理,在建筑物沉降较小的一侧按照一定的角度打斜孔,解除地基中的局部应力,从而使地基土中的应力发生重分布,局部沉降量增大,从而达到控制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边打孔边用高压水冲孔,促使泥浆随水流流出。

钻孔造成了其有效承载面积的减小,局部应力相对增大,在孔壁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孔周土侧向挤出。与此同时,因边界条件的改变,引起应力重分布并形成塑性区,迫使整个基础范围内的土体产生沉降,沉降速率外侧大于内侧。由于饱和软粘土的灵敏度高,触变性大,钻孔后严重扰动土体,土体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钻孔后在地基土内形成空腔,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沿孔的径向移动,采用降水的辅助措施后孔内的水被排走,土体在自重和水的渗透压力作用下,沿孔径向的变形明显加大,促使建筑物局部下沉。

2.3.3 后浇带法

为解决高层主楼和低层裙房基础的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在高低层相连处留施工后浇带。此带设在裙房一侧,宽度不小于800mm。具体做法是,先把高层主楼和低层裙房分开施工,从基础到裙房屋顶各构件的钢筋均断开,到灌后浇带之前把钢筋焊接。后浇带应采用浇筑水泥或硫铝酸盐水泥等早强快硬无收缩的水泥配置混凝土进行浇灌。后浇带施工措施适用于变形稳定快,沉降量较小的地基。如砂类土在施工期间可认为其地基变形已基本完成,又如低压缩性土地基亦可采用后浇带。对变形量大、变形延续时间长的地基则不宜采用。同时,设计应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的不利影响。

2.3.4 通过控制地下水位控制不均匀沉降

通过使地下水位上升控制建筑物的沉降,是在建筑物的施工中,对下降的地下水位在各施工工序相继完成中,使其徐徐上升,并同时采用挡水墙和灌水的综合方法使水位上升,以便对沉降进行控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有效利用浮力作用于建筑物的地下结构,使沉降得到控制。

3 结语

地基基础作为隐蔽工程,其不均匀沉降危害重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均匀沉降产生不单是地基、基础或上部结构哪一部分的问题,往往是相互作用的结果,需整体考虑。将基础不均匀沉降与上部结构综合分析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张修身,张健.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加固处理[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

[2]李林,李克光,张涛.某公寓楼地基不均匀沉降事故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J].建筑科学,2011(7).

[3]王铮.浅谈防止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8).

猜你喜欢

圈梁建筑物基础
一种预制装配式再生块体混凝土圈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不等式”基础巩固
半预制圈梁构造柱砌体结构变形量估计仿真
“整式”基础巩固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装配式构造柱及圈梁加固砌体墙抗震性能计算
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鉴定评估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