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特征初探
2013-08-15董佳华
董佳华
(天津科技大学 体育部,中国 天津 300222)
学生要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要经历教育和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先对体育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和认识,在社会、学校、家庭等条件的影响下,产生一种对体育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同时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通过对体育锻炼的亲身体会,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并获得一定的效果,这样又进一步加强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下面根据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动机、兴趣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锻炼习惯的相关因素,提出一点看法。
1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特征
由于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时一个学生同时可能几种动机支配他去锻炼。只有当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有一定认识而具有自觉性时,他才能产生强烈的需要,同时也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本身发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而愉快地锻炼。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动机,以间接动机(理想的需要)和直接动机(健康的需要)占主导地位,所谓直接动机,即与锻炼活动直接联系的动机,又叫实用性动机,这类动机较为短暂而不稳定,容易伴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间接的锻炼动机时一个理想需要的动机,这种动机往往来自学生对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这种动机往往来自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高度认识,来自学生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例如,为报效祖国而更好的工作,积极地锻炼,为集体的荣誉而勤学苦练等。这类动机是比较深刻的,是随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而日益形成和巩固的。这一动机一旦形成就对体育锻炼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 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特征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兴趣,需要有一个过程,在开始锻炼阶段学生对体育比较兴趣,而且兴趣较为广泛,但稳定性差,而且容易变化,他们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转移比较快,时而对这一运动感兴趣,时而对那一运动感兴趣,他们一般喜欢能表现灵活、敏捷和机智的运动项目(如球类项目),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随着学生对从事运动的认识加深,锻炼动机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这个时期学生产生和发展了专项兴趣,发现了自己的专项运动特长,并有发展这种特长的愿望,对自己所获得的锻炼效果能产生满意的内心体验,有继续提高运动成绩的志向,想扩充专项知识,改进专项技术,由于经过专项锻炼,身心所特有的那种紧张状态变得习以为常了,身体负荷已成为习惯和需要,这种需要可能成为特别稳定,作用时间很长的一种动力。假使让他们停止锻炼他们的身心和内心将感到难受,一旦重新开始锻炼,他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时他们已经表现出对体育锻炼有了较强的依赖性。有了这种依赖性,体育锻炼将变成更加主动,更加自觉的行为,长期坚持锻炼定成习惯。
3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生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锻炼效果的好坏、情绪的波动、锻炼的条件、时间的安排、意志品质、兴趣的稳定都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有锻炼习惯的学生对一时锻炼效果不明显,表现出对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耐心。(2)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一时间里有厌倦情绪,要克服厌练情绪,就要依靠意志品质来消除心理障碍和生理负担长期锻炼的过程,同时也是磨练意志形成品质的过程。(3)锻炼的环境对坚持锻炼比较重要,良好的锻炼环境可以增加学生对锻炼的兴趣,可以使人感到心情舒畅,提高锻炼效果。(4)处理好锻炼和学习或工作的关系是否能养成锻炼习惯的关键。(5)有锻炼的大学生对其所从事的体育运动上“瘾”,有时会达到入迷的程度。长期锻炼产生一种对体育锻炼本身的依赖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依赖性,许多学生能克服种种困难,主动地、自觉地坚持锻炼,从而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
学生要养成锻炼的习惯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体育兴趣(直接、间接)——学习动机 (直接、间接)——坚持锻炼——生理负担——克服困难 (心理障碍)——具备优良的意志品质——养成锻炼的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会对体育锻炼本身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要及时合理的利用这种依赖性因为中断体育时间过长,这种依赖性会减弱或消失。只有不断地满足对体育锻炼的这种心理需要,体育锻炼才容易长期坚持下去。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2]希尔加德.心理学导论:上册[M].周先庚,译.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3]渡也秀敏.性别差异心理学[J].陈永明,译.心理科学通讯,1981(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