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

2013-08-15王钰珏

科技视界 2013年10期
关键词:差距城乡变量

王钰珏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中国 北京 10087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逐步扩大。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涉及到一国政治及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社会的各个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改革办法,避免城乡矛盾更加激化,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

1 文献回顾: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

综合诸多学者的观点,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业本身特性的基础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业结构不合理等使得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上我国广大农民自身素质相对较低,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采用农业现代水平和产业转型水平来测量农业本身特征带给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

1.2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

许多学者认为,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仍然在各个方面制约着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笔者选择城镇发展水平和产业就业水平两个变量来测量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1.3 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

由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对于城市、乡村的经济发展,一些不同的经济政策也影响了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笔者主要选择教育发展水平来测量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

1.4 经济社会因素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的发展情况来看,城乡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缩小。笔者选择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水平和人口负担水平三个变量来测量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

下面列出了本研究选取变量的计算方法。其中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各项指标。模型假设产业转型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其余变量均假设正相关。

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

农业现代水平=农用机械总动力/地区耕地面积

产业转型水平*=第一产业/当期地区生产总值

城镇发展水平=地区城镇人口/地区总人口

产业就业水平=城镇就业人数/农村就业人数

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支出额/当期地区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水平=当期地区生产总值/地区总人口

经济开放水平=当期地区进出口总额/当期地区生产总值

人口负担水平=(各地区总人口-从业人口)/从业人口

2 模型的建立与调整

首先测量因素间的相关性。从得到相关矩阵能够看到,绝大部分变量之间都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有着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但是,这些自变量之间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相关性,很可能使得线性回归结果出现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笔者尝试性地对这8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数据显示,调整后的R方为0.577,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已经达到了显著的程度。F统计量为6.107,通过了F检验。但只有农业现代水平一个自变量通过了t检验。结合相关分析的数据,我们可以认定这八个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删减变量构建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型。然而,上述八个变量在理论上均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因此,笔者希望进一步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尽可能的保留这八个变量的信息,同时消除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通过第一项分析中的线性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之间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其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显示,P值接近于0,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KMO值为0.765,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经过尝试性分析之后,在之后的研究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固定抽取成分数量为4,采取方差极大法正交旋转。结果表明,提取出来的四个变量总计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92.563%,基本上保留了原有自变量的全部信息。同时,采用方差极大法正交旋转之后,四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因此提取4个因子是比较合适的。

城镇发展水平、产业转型水平、经济开放水平、产业就业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第一个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通过经济学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几个变量都指向当地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因此第一个因子可以解释为当期地区总体经济水平。同理,可以将第二个因子可以解释为当期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三个解释为当期地区总体就业水平,第四个为当期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保存各个省份在上述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并分别记录为以下四个变量: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就业水平、农业水平。然后采用进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方为0.541,总体的解释力比较强。线性关系的显著性检验中,F统计量为9.840,P-值接近于零,因此该线性关系很显著。此时回归模型的各个相关系数都在α=0.05的条件下较为显著。并且可以肯定该模型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

3 讨论与分析

上述模型显示当期地区总计经济水平、总体就业水平和农业现代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正的贡献,这可以为国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找到理论支撑。

这一模型的缺陷在于教育发展水平在理论推导中被认为是和城乡收入差距有负相关的自变量,但是进行因子分析之后,它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了正的贡献。第一个原因可能是第二个因子事实上载荷了除教育发展水平之外的一些其他变量,正是这些其他的变量影响了回归系数。该因子被解释为当期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只是因为它在教育水平上的载荷最高。

第二个原因也许在于我们采用教育投入比来定义教育发展水平,而教育投入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有着一定的滞后性。本期的教育投入水平可能会对下一期或者是很多期后的城乡收入差距有着影响,但是和本期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并不明确。

[1]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6):53-58.

[2]曹霞.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其缩小的措施[J].工业技术经济,2005(4):28-29.

[3]江永红,段若鹏.工业化、市场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2):55-60.

[4]刘安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5(7):119-120.

[5]许海平,宋树人.对外贸易、FDI、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3):1-6.

[6]2011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差距城乡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