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科技教育 亟需规范落实
2013-08-15王淑云
王淑云
(威海市科学技术馆,山东 威海 264200)
0 前言
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一方面在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在不断的呼吁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一方面却又开设了各种课程。我们的现在的初中学生肩负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自主开发的学校课程,还要开展各种特色课程,目的只有一个,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发展,这些都没错。但我们给予我们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就那么多,他们能学的过来吗? 开设的这些课程是否存在着重叠? 很值得我们思考。事实胜于雄辩,几十年来的教育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虽然,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他们的未来都有各自的工作,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蕴含的生存与社会价值与教育的支出是不等值的,在某种程度上看还是贬值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和推动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这个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落实到最实际,最具体的层面,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呢? 无非就两点,一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具备健全的人格;二是适应社会所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也就是具备创新思维和掌握时代同步科技知识的实践型人才。作为社会自然人,你的使命就是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创造剩余价值,你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你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作为教育机构的责任,就是去培养这样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就是把目前没有国家课程的科学技术实践教育全面的推广开来,其他学科教育应围绕着这个中心开设开展。虽然这种说法与现在的教育的侧重点相悖,但细细品味,我们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科其最终的作用的绝大比重应该是为科学技术的应用、开发与推广服务的,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交流、舆论宣传服务,而真正体现科学价值的学科应是现在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技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自然科学学科。在素质教育阶段,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这些学科的忽视,必然的造成我们的被教育者在高中阶段和报考大学的迷惘和无知,以致踏上社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寻求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被教育者的学龄年段,普及开展科学技术实践教育,使被教育者成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现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每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要履行这个义务和担起应尽的责任。在目前的这种还是以应试教育阴影指导下的素质教育态势下,作为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具体从事课堂教学教师该如何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呢?通过我自己多年从事科技辅导培训中我感觉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1 明确教师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你的责任就是把你的学生培养成能被社会不同层次认可的劳动者,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时俱进,和谐发展。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你就必须同步的了解时代的科技发展动态,分析科技知识所涵盖的知识范畴,明确这些知识在社会发展中所体现的价值。在自己的具体课程教学中,因事制宜的传播科学技术、引导学生去探索和了解科学技术,并能把自己学科知识特点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明确,以调动学生学习本学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比如语文、英语的课堂教学,它们的根本就是语言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读、听、讲、写的能力。一篇好的文章的都是入境见景,触景生情产生的,但目前,由于学生的生活空间的狭窄,无境无景,学生又怎能写出好的文章呢?但如果把学生的这些语言能力的培养层面转向实用文体方面来,却是大有空间,如:试验调查报告、产品推广说明书、产品的性能分析报告、某个产品的市场调查报告、自我推荐书等等。毕竟我们现在的学生学业有成后想成为作家的比例极小,那何不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呢?而这些实用文体的写作都是以科学技术相联系的,通过这样的联系来加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就为学生生存于社会打下了基础吗?作为数学这个计算工具学科以及其它学科也是如此。
2 创设科技教育环境空间,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生存发展
有了一个装备着科学素养极高的教育团队,是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各个学科的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科技知识,采用讲解、实物演示,图片、图像多媒体展示等途径使学生可以了解先进的前沿科普知识。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能参入到具体的科技创新示范案例之中去,去亲自体验科技的乐趣和其实用价值与功能,就必须要在学校内装备科技活动试验室,根据学校人数按照规定配备必须的设备,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
3 加大投入,走出校园,给学生一片科技创新蓝天
科技教育的内涵实际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利用学科教育实施。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明确科学知识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中的价值,学会应用科学,提高生活和学习质量。二是,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参入具体的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中,去改变现有的不足,去创造更新技术和方法为社会服务。这方面的培养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工具、材料,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在实际的实践操作中去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走向成熟。要如此,就必须加大面向科技实践活动所需的,特别是材料的投入。试想一个教学规模在40 个班级2000 多学生的初级中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长期而连续的开展这种活动,需要的场地、师资、器材的投入量之大可想而知。不划拨专项资金,加大投入是难以保障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的。
创新思维,创新技术与方法的诞生是需要土壤的,是需要社会支持的。创新的方方面面的最终归宿是服务于社会,没有社会的需求,创新就只是空想,是不实际的。为此,就必须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定期与不定期的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不同层面去参观、考察,体验,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优选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教育教学的性价比
《规范化学校建设指南》是2004年制定的,规定了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所需教学器材的类别和要求。但从现在学生的层面出发,面向城市中小学校设定的项目明显已不能满足或者不适合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需要,再加上学校的基本建设配置低(活动室配备短缺)。要满足培养学生科技素养需求,就必须建立综合科技活动试验室,而不是单一活动试验室。
配备的活动器材应该从系统培养出发,从认识了解、分解组装、拓展改造创新全方位出发来配置器材。同时,由于学校学生的人数比较多,器材的使用频率高,在选择时,就要注重选择耗材低,重复利用价值高,可操作性强,能随意嫁接创新,并容易和时代科技接轨的器材。这样的活动项目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调动学生参入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就容易出现教育效果。比如机械传动系统,从出现机械传动到目前,凡是设计传动的设备,虽有创新,但其核心部件与原理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各种型号的齿轮及相关部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组装各种的传动模式,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叠加控制方式,以实现自己的控制目标,学生就很容易获得成就感,也就很容易培养出学生学习科技,创造科技的基本素养。
目前国家强制给学校配置的实践活动器材,教育档次低,知识涵盖面窄,拓展的空间小,很难适应目前学生兴趣的需要。为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学校根据自身教师的技能情况,配备相关的科技活动器材,以特长推动普及,以普及提升特长,以满足科技教学之需。
总之,社会发展要靠教育,教育的核心应该侧重于科技实践教育,侧重于创新思维教育。读死书,死读书,死板教条,循规蹈矩的的读书人和教书匠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论你是从事哪个学科的教学,你不仅是学科大纲的执行者,而还是科技教育的宣传者和引领者。虽然现在学科知识的细化日益加剧,或许你认为你的学科目前的知识范畴和科技联系的不那么紧密,但作为素质教育阶段的每个教育执行者,你仍有义务从社会所需的层面来规划你的教育行为,以科技教育为核心,深入浅出地开展学科教学,让你的学科教育成果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体现到极致,那你才不愧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